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志摩和父亲

志摩和父亲徐申如关系,可以分为两段来讲:前半段父慈子孝;后半段因为志摩婚姻问题,父子反目。

(1)前半段——父慈子孝

说句心里话,徐申如作为父亲,还是相当称职的。他好比一棵大树,撑起了儿子志摩的广阔天空。好像今天歌里唱的:“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为什么说徐申如是个称职的父亲呢?因为,他做了一个父亲该做的,而且做得很用心、很到位。特别是在对志摩的教育方面,徐申如千方百计做到最优。

为了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志摩4岁时,徐申如便迫不及待地为他聘请塾师,办家塾,进行启蒙教育,又请当地名师给他上课。后来,徐申如让志摩上浙江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又送他上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

1918年,徐申如又出资1000块大洋,让志摩拜在学界巨擘梁启超门下。梁启超后来让志摩做泰戈尔访华的陪同和翻译。这样的机会,别人可是想都不敢想啊!只有羡慕嫉妒恨。

也是在1918年,徐申如出钱,让志摩到美国自费留学两年,后来又到英国留学两年。

志摩在求学时代走的每一步,当爹的都是精心设计,慷慨花钱,反正徐申如是个挣钱能手。

志摩回国工作之后,徐申如也是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为儿子打造“高大上”的朋友圈。为了让留学归来的志摩融入北京上流社会,徐申如出钱,让志摩组织了一个聚餐会。

参加聚餐会的,都是些什么角儿呢?是梁启超、胡适、林语堂、林徽因、郁达夫这样的社会名流。志摩又出场地,又出钱,定期请大家吃大餐,大伙总得给他面子吧?聚餐会是文学社团新月社的前身,志摩后来成了新月社的灵魂人物。

说完老徐对志摩读书、工作的上心,再来说说他对儿子婚事的考虑。

从徐申如的立场来看,他替志摩答应和张幼仪的婚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凭借张家的权势和财力,他们徐家可以把生意越做越大,志摩也能少奋斗三十年。

后来徐申如反对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也有他过来人的道理。老徐也是替儿子着想,希望志摩身边有个能把他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女人。从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陆小曼的确不会踏踏实实照顾丈夫,过柴米油盐的日子,还经常惹得志摩着急上火。

如此种种,徐申如对儿子志摩可谓尽心尽力尽责,志摩也非常敬爱和心疼父亲。志摩在国外留学期间,经常给父亲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1922年10月志摩从英国回来,徐申如亲自到上海码头迎接。一年后,志摩在日记里回忆当时的情景,他在船上看到日渐苍老的父亲,心疼不已,热泪盈眶:

去年的十月十五日,天将晚时,我在三岛丸船上拿着望远镜望碇泊处的接客者,渐次的望着了这个亲,那个友,与我最爱的父亲,五年别后,似乎苍老了不少,那时我在狂跳的心头,突然迸起一股不辨是悲是喜的寒流,腮边便觉着两行急流的热泪。

(2)后半段——父子反目

志摩和张幼仪离婚,要和陆小曼结婚,让老徐失望透顶。志摩觉得很是愧疚,1925年9月,他在给好大哥胡适的信里,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与心疼:

她老人家自己也瘦得可怜,爸爸也得了风湿在肩背上……全家都带病容,但老人见了我却很欢喜,可怜他们真不幸,生了我这样浪漫性的儿子,又只有这一个!

志摩为了让父亲放心,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陆小曼的想法。当然,后来他还是听从内心,和陆小曼结婚了。

父子俩后来还是因为志摩和小曼的婚姻,反目成仇。

徐申如为何不接受陆小曼做自己的儿媳妇呢?一是因为陆小曼是二婚,让老徐他这个地方首富,被人嚼耳根子,脸上挂不住。二呢,陆小曼在志摩面前,没有想象中的人妻的贤惠和沉稳,相反又是撒娇又是卖萌,“作”个不停,徐申如看了反胃,简直要吐。所以徐申如和陆小曼、徐志摩分开住,而与前儿媳、干女儿张幼仪同住。

婚姻得不到老爸的祝福,志摩心里很累。1928年,志摩和陆小曼为父亲庆祝生日之后,便很少回老家。

1931年4月,志摩母亲病危,小曼想在她床前照料尽孝,没想到的是,徐申如却拒绝小曼回硖石照顾老伴,志摩也就罢了。

更可气的事情,还在后头。1931年4月23日,志摩母亲去世,陆小曼身着一袭黑纱,从上海回硖石给婆婆奔丧。徐申如竟然让人在半路上,把陆小曼给截住了,愣是不让她进门披麻送葬。要知道,陆小曼可是徐申如当时唯一合法的儿媳妇啊!

志摩万万没想到,父亲这次做得如此决绝,让小曼颜面扫地,让自己十分寒心。志摩当晚便顶撞起父亲来,替小曼据理力争。

徐申如见心爱的儿子竟在母丧期间,不思悲痛,却为了维护妻子,破天荒地跟自己吵了起来,一时悲愤难抑,跑到妻子灵前放声大哭,亲友劝都劝不住。一个对儿子寄予厚望的父亲,一个从小敬爱父亲的儿子,从此反目。

1931年4月27日,志摩在给妻子小曼的信里,表达了自己与父亲反目的悲伤:

再加不公道的来源,即是自家的父亲,我那晚挺撞了几句,他便到灵前去放声大哭。外厅上朋友都进来劝不住,好容易上了床,还是唉声叹气的不睡。我自从那晚起,脸上即显得极分明,人人看得出。除非人家叫我,才回话。连爸爸我也没有自动开过口。……并且现在母亲已不在。我这份家,我已经一无依恋。……这次拒绝你,便是间接离绝我……

本来父子之间情深义重,父慈子孝,却因为徐申如坚决排斥陆小曼,最终走向了决裂,令人扼腕叹息。

志摩心里苦,当爹的估计也难受。更让徐申如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半年之后,志摩竟然永远离开了自己。噩耗传来,年近六旬的徐申如心里凉凉的。他老泪纵横,凄然长叹。

斯人已逝!那么,志摩在老爸心里有着怎样的分量呢?我们看看徐申如给儿子的挽联,是怎么写的吧:

考史诗所载,沉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要弄清志摩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只要明白这副挽联上联中的“沉湘捉月”说的是谁就行了。“沉湘”,是指屈原,他在湖南汨罗江抱石自沉。“捉月”,是指李白,传说中他因为喝大了,追赶水里的月亮,结果殒命。志摩的文学成就和高度,在父亲心中堪比屈原、李白,是父亲的最大骄傲啊。

挽联的下联说:“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意思是说:“儿子,你从小到大,都是爹妈的心头肉,爹妈的骄傲。你妈半年前就去世了,我中年丧偶,痛彻心扉。现在你又走了,让我老来丧子,再次心碎。你怎么忍心呢?唉,这、这、这让我情何以堪?我还有什么寄托呢?”

这就是志摩和祖母、和母亲、和父亲的关系。志摩是家中的独子,自幼生活在祖母和父母的宠爱当中,生活无忧,学习顺当。从一些细节来看,志摩是个大孝子。除了在与陆小曼结婚的事情上,任性而为,听从自己之外,其他的时刻,志摩对父母亲,乃至于对祖母感情都极深。他们祖孙之间、母子之间、父子之间,都很用情用心,其乐融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多有这样的理想和担当,志摩也不例外。“齐家”,享受天伦之乐,家庭温馨,是读书人生命中的重要单元和关键一环。然而,现实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结果成了,“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事无十分满。志摩与亲人之间,也有一些永久的遗憾。或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亲情的真实况味吧。 7vvg6btR3I8mpQchKl5axmKMd4PEOORxPLKT4JXdyFknlpoRNvy2IL4Fwgsd/vGy



三、朋友志摩

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

纯洁天真是诗人的诗人。

——韩湘眉挽徐志摩

100年前左右,在中国文化界,志摩是个靠谱的朋友吗?他在朋友圈里受欢迎吗?只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志摩身后的哀荣,你大概就知道志摩的人缘怎么样了。

1931年11月19日,志摩横遭空难,猝然离世,让朋友们无比悲痛,纷纷落泪。朋友们在志摩的追悼会上抚棺痛哭,甚至在志摩去世一段日子之后,还聚在一起,放声大哭。

志摩离世十几天之后,他最好的朋友胡适写悼念文章,感叹大家对他感情之深。

这十几天里,常有朋友到家里来谈志摩,谈起来常常有人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一定还不少。(胡适《追悼志摩》)

志摩去世之后,受到朋友们持续的怀念,大家通过各种活动来纪念他,开追悼会,做专辑、专号写文章来怀念他。

吊诡的是,志摩身后持续而盛大的哀荣,甚至让少数人看红了眼。志摩在北大的同事、德文教授杨丙辰,在《大公报》上写文章,酸不拉叽地说志摩的死,“真是多年以来北平见过的名人界里的一件盛举”。哪有把一个人的去世称为盛举的呢?但换个角度想,死了的志摩,还能让活着的人羡慕嫉妒,志摩真的是太招人喜欢了。可以说,100年前左右,志摩是中国文化圈里人气最高的朋友之一。 yiU1d1/gwx96izQkJZZBFFjxy2MQhsUbVBH8/qqauL+OgEE3Z/SJ2uR1j8RHDDlh



1.志摩与胡适:兄弟般的友情

志摩是一个善于交友的人,他的交际圈还挺广的,当然他的朋友以文化人居多。在志摩的朋友圈里,与他最要好的,当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当年中国文化界的翘楚、北大知名教授胡适。

(1)交换心事,成为知心朋友

徐志摩1897年出生,胡适1891年出生,志摩比胡适要小6岁,但年龄差距并不妨碍两人亲密无间。志摩和胡适的感情,甚至超出了友谊,如同兄弟。这从志摩写信时,对胡适的称呼便可以看出一二。志摩在信里,对胡适有各种称呼,但几乎都把胡适当哥哥。

他们两人的友情如何变得如兄弟般的呢?

志摩和胡适相识,可能是在1917年底到1918年初。1917年9月,留美归来的胡适博士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此时,志摩在北大求学,或许和胡适见过面。

然而,志摩和胡适成为真正交心的朋友,应该是在志摩留学回国之后。确切地说,是在1923年的9、10月间,胡适在杭州烟霞山洞养病那段日子。之所以说两人在这时候成了交心的朋友,是因为他们交换了彼此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什么秘密?男女之事。志摩知道了胡适与曹诚英,也就是曹佩声的婚外恋,胡适也知道志摩追求林徽因,追得苦兮兮。

1923年,胡适从北大告病,到南方休假。这年6月,胡适在杭州烟霞山洞休养。他和曹诚英度过了三个月烟霞山洞的神仙生活。

1923年8月下旬,志摩祖母病逝。志摩在海宁硖石老家为祖母守丧三个月,其间,经常到不远处的杭州看望胡适,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喝酒、谈诗,志摩还邀请他到海宁观钱塘江大潮,当然也看到了胡适和曹诚英的热乎劲。

这段时间,胡适无疑是幸福的,不仅有爱情滋润着,他和志摩的友情也在快速升温。

志摩和胡适的日记当中,都有两人友谊大踏步向前的记录。1923年10月13日,志摩在日记中记载,他和胡适无话不谈:

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渐短。

有时两人同榻而眠,胡适还把头枕在志摩的身上,可见两人,心不设防,关系之亲密了。

胡适爱惜“羽毛”,但他在志摩面前,不避讳自己与曹诚英的婚外情,甚至还心心念念,想着和志摩这个小兄弟、好朋友分享其中的况味。

1923年10月11日,徐志摩在日记里记载胡适告诉他内心的小秘密:

午后为适之拉去沧州别墅闲谈,看他的烟霞杂诗,问尚有匿而不宣者否,适之赧然曰有,然未敢宣,以有所顾忌。

可以想象,胡适向志摩诉说了他和曹诚英的一些更生动具体,甚至是“辣眼睛”的情节,弄得胡适自己也是“赧然”,面红耳赤。因为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志摩这边呢,也跟胡适坦白交代了自己追求林徽因的种种细节和情路艰辛。

由此可见,志摩与胡适敞开了心扉,相互倾诉,无所顾忌。交换了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也就是男女之事,两人应该就成了可以过心的亲密朋友了。

志摩看到胡适和妻子江冬秀没有感情,而与曹诚英情投意合,是真爱,便努力撮合胡适和曹诚英,甚至还一度担负起了照应曹诚英的“重任”。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军阀孙传芳占领杭州,弄得人心惶惶。胡适人在北京,便托志摩去杭州照顾曹诚英。战乱中托好友护红颜,足见情谊之深。

(2)胡适支持志摩和小曼的婚事

志摩是胡适和曹诚英婚外情的见证者和支持者,虽然这段情无疾而终,但胡适还是非常感激志摩的理解和帮助的。胡适后来也力挺志摩和陆小曼谈恋爱。

志摩追求林徽因遇挫,改而追求有夫之妇、北京名媛陆小曼。两人恋情一经公布,便成了娱乐头条,这也太离经叛道了!北京城一下炸开了锅。人言可畏呀!

1925年3月,迫于现实压力,志摩不得不去欧洲避避风头。志摩与小曼正值热恋期,却不能相见,小曼又体弱多病,一着急上火,又进了医院。志摩此次欧洲行,内心焦灼可以想见。他时刻牵挂着陆小曼,但小曼被家人盯得太紧,又不方便鸿雁传书。这该咋办啊?

此时,胡适不顾旁人反对,站了出来,充当了志摩和陆小曼的信使。

半年之后,志摩回国了,接着小曼也和王赓离婚了。但志摩要想和小曼结婚,却没那么容易,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不同意。

志摩只好请出胡适,让胡适去当说客,做志摩父亲的思想工作。徐申如还比较听得进胡适的话。胡适可是社会名流啊!

有胡适出面,徐申如终于同意了儿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不过,据说老徐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胡适做介绍人,要梁启超做证婚人。或许老徐心想,有两大社会名流出面,可以平息下舆论。胡适欣然应允。只是徐志摩结婚的时候,胡适出国了。胡适临行前,千般嘱托梁启超前往证婚。梁启超本来不愿意,有胡适求情,他也就去了。

(3)胡适关照徐志摩的工作与生活

胡适在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和结婚过程中,可以说立了大功。后来志摩生活陷入困境时,又是胡适拉了他一把。

短暂的幸福之后,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因为小曼实在手大排场大,铺张浪费不说,还要抽鸦片。为了养家糊口,志摩只好在上海的光华大学、南京的中央大学代课,两地奔波,依旧入不敷出。志摩身心俱疲,回到家里,妻子陆小曼却跟别人一榻横陈,吞云吐雾,都懒得搭理他,志摩绝望了。

这时候,又是胡适拉了他一把。

1930年11月底胡适离沪北上,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苦口婆心,劝志摩到北京大学教书。志摩给胡适写信答应了:

你胜利了,我已决意遵命北上……

到北京恐怕得深扰胡太太。我想你家比较宽舒,外加书香得可爱,就给我楼上那一间吧。

北上之后,为了节约房租,志摩就住在胡适家里。

胡适给志摩安排好了工作,请他出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毕竟胡适当时是北大文学院院长,有这个能力。

胡适对志摩的关照,超出了友情,甚至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志摩争取好处。北大当时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的基金讲座教授,被聘为基金讲座教授后,薪水会比一般的教授高,也不必担心拖欠薪水,当年政府拖欠大学教授工资,是家常便饭。

聘基金讲座教授对学术的要求肯定要高一些,但严谨系统的学问恰恰是志摩的短板。即便如此,胡适还是为志摩争取到了基金讲座教授的职位。可想而知,胡适是顶着压力的,他的日记对此有所记载:

志摩之与选,也颇勉强。但平心论之,文学一门中,志摩当然可与此选。

好友之间心有灵犀。志摩也想着此事,他既想当基金讲座教授,多拿些钱,又怕让好大哥胡适为难。

志摩给胡适写信说,自己心里很是发虚,怕不能胜任而连累了胡适:

基金讲座的消息转教我发愁。你是最知道我的,我就不是个学者,教书也只能算是玩票,如今要我正式上台我有些慌。且不说外面的侧目,我确是自视阙然,觉得愧不敢当。我想辞,你以为怎样,老大哥?

有胡适这个好大哥、好朋友,真是志摩的福分。志摩和胡适能成为莫逆之交,因为两人趣味相投。他们都有留美的求学背景,都主张文化革新、社会改良,都主张并亲自创作白话诗。

而且,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很多的交集,比如一起在北京大学教书,一起接待泰戈尔访华,一起在北京办新月社这个文艺沙龙,又一起在上海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杂志。志摩和胡适是最活跃的文人,是文人团体的核心人物。

志摩与胡适亲密无间,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在婚恋上,两人都不喜欢没有共同语言的妻子,都渴望精神的交流,向往自由的婚姻。只是志摩比胡适要更果敢、更决绝一些。

胡适在《追悼志摩》这篇文章里,表达了对志摩勇敢的理解与赞叹: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还可以说,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胡适还赞叹志摩的果敢,承认自己的不勇敢,借志摩的忧愁,浇自己的块垒:

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他的追求,使我们惭愧,因为我们的信心太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 yiU1d1/gwx96izQkJZZBFFjxy2MQhsUbVBH8/qqauL+OgEE3Z/SJ2uR1j8RHDD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