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0年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亮点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北京高职教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和部署,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职教改革发展两手抓,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一)强化责任担当,坚守职成教育战线防疫阵地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北京高职战线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高职战线落实、落细、落严两委的部署,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及时制定和发布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院校严格执行“零报告”“日报告”和舆情报告制度,精准排查和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和行踪动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指示精神,抗疫与暖心并举,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同时,为满足疫情期间的教学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组织优秀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在线课程,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通过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师生并肩战“疫”,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通过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北京高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强大合力,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线上教学、返校复课、考试组织、实习就业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格局

北京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技并修、复合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北京职业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一校一品”、文明风采竞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职业素养护照、“未来工匠”等德育建设品牌和成果。同时,坚持战疫与育人并行,将思政教育融入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北京高职院校在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着力补齐“五育并举”短板,通过开齐开足体育课,开设公共艺术和艺术实践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要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等方式,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三)深化内涵建设,注重发挥特高建设引领作用

北京市全面推进“双高”“特高”建设任务落实。2020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计划”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完善国家“双高”项目任务书并启动建设。北京“特高”项目完成了第二批51个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51个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项目(工程师学院、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评议立项,首批骨干特色专业、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稳步推进。“双高”“特高”建设,对各院校内涵发展发挥了有力助推作用,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在特色高水平、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下,高职教育专业(群)转型升级改革正逐项破局。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为学校和企业的组织形态变革提供创新改革平台,集中建立和打造了一批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

(四)优化专业布局,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北京市按照“五个一批”的标准,持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精准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高品质民生需求和城市运行与管理三方面需求。2020年,北京高职撤销了煤矿开采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7个不适合首都发展定位、产业契合度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同时,新增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47个专业点。其中, 40%的新增专业聚焦服务高精尖产业, 36%聚焦服务高品质民生, 10%聚焦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经过多年的持续调整,目前北京高职约60%的专业点支撑北京市支柱产业发展,约30%的专业点支撑高精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约30%的专业点服务北京市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民生改善需求,另有交通运输专业大类40个专业点支持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北京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北京市产业需求结构比例契合度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五)强化双师建设,全面打造德技双馨师资团队

北京市全面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养的第一标准,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建设。2020年,北京市从产教融合型企业中,遴选建立20个企业实践基地和15个“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并启动培训计划,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多措并举打造“工匠之师”。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北京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和校市国家三级教学能力竞赛机制,强化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教学基础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组织开展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从191项市赛获奖课程中选派20项组成北京代表队参加国赛,在国赛中北京市共有18项获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其中高职院校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 个),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率居全国前三,彰显了北京市职教师资的综合素养水平。

(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贡献校企合作北京方案

2020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二批51个(其中高职院校29个)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建设。北京高职院校以此为契机,精准对接首都“四个中心”和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紧跟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与区域内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等联合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逐步培育一批契合北京产业发展需求、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产教融合品牌,形成了“北京产业学院模式”。北京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各高职院校在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互聘师资队伍、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在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及“校企双主体”育人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招生即招工、工学交替双课堂、学校企业双导师等制度和机制建设上,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了中国特色学徒制“北京实践模式”。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以建设培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为新起点,持续发挥京津冀职教集团(联盟)资源优势及统筹协调作用,创新集团化运行办学模式,深入开展专业联盟建设,对接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实习实训条件共享共用融合发展,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七)促进书证融通,全面推进“1+ X”证书试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关于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有序推进北京市“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逐渐在高职院校落地见效。试点院校将“1+ 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以课证融通为抓手,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创新实践多种形式的“书证衔接”路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试点学分银行建设和学习成果转换,建立北京市学分银行服务体系,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参与“1+ X”证书试点的高职院校已有22所,试点专业141个、试点证书155个、试点专业学生达55 150人。2020年,北京市有32个证书完成了考生考核工作,考生人数共计5 343人次,考试通过人数3 312人次,总通过率为62. 0%。与此同时,首批学分银行联盟成员单位已有12家“1+ X”试点院校入选,为稳步开展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奠定基础。

(八)打造开放品牌,稳步推动职教高水平国际化

北京市高职立足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扩大开放、提质增效”的创新思路,积极打造若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首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品牌,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境外办学、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北京特色。2020年,北京高职持续推进德国胡格(HUG)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开展英国创新创业教育(NCEE)、澳大利亚TAFE等合作项目,引进德国工商会(IHK)等一批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体现北京特色和水平的北京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北京高职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入推进埃中应用技术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泰国分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等海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助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2020年,北京市5所高职院校开发并获得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10个、课程标准171个。

(九)创新服务方式,助力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役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北京统筹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创新服务形式,以师资培训、干部交流、共建课程、技术支持等形式,为对口支援省份与职业院校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开展职业教育区域合作。2020年,北京市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协作,重点面向河北、内蒙古、青海、云南、宁夏、新疆等10余个地区完成114个帮扶项目,年内职业院校派遣干部教师赴扶贫协作地区128人次,接待学生来京访学825人次,在扶贫支援地开展扶贫培训2 918人次,招收扶贫协作地学生256 人,完成职业教育干部教师来京挂职、跟岗和培训506人。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中的新作用、新方法,通过乡村振兴学院、高职扩招、开设春蕾班、红烛行动等帮扶困难群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北京高职共完成1 104名村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自主招生考试工作,录取高素质农民学历班205人、“村务管理”高职学历班583人。 IjFd9QlnuWCXhihN+8c0/TgkJAbOwLzAe+jmaKGtGEUmRiewWVWg+pDKJpFpnq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