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典型人物

1.吴仁宝:乡村致富带头人

从1961年到2003年,吴仁宝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做了43年村党组织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把一个只有500多亩农田的苏南小村庄,建成为一个2003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华西集团,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达7.2万多元。

吴仁宝生前常说,华西村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实事求是。他作过两个与众不同的重大选择:

各地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他则根据人多地少的实际,坚持集体所有制,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全村500多亩农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村办企业。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吴仁宝凌晨两点召集全村干部开会,迅速采购大批生产材料,加快村里企业生产步伐。自此,华西村发展进入快车道。吴仁宝提出多项改革举措:在村办企业基础上,组建华西集团,这是江苏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在坚持集体经济为主的同时,实行村民参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中外合资和混合型经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999年,“华西股份”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坚持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吴仁宝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吴仁宝说,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西村通过派干部、出资金、带技术、办项目,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出资上千万元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了万余名农村基层干部;2001年开始将周边20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吴仁宝对村党组织书记职责的理解。当华西村村民已经住上五六百平方米的第七代、第八代别墅时,吴仁宝却一直住在20世纪70年代盖的老房子里。“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这“三不”,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直至去世。

2.李保国:太行山上新愚公

李保国被誉为“太行新愚公”,扎根山区35年,“种”出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享誉全国的品牌农产品,“建”起了前南峪、葫芦峪等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样板,累计带动贫困山区增收58.5亿元,使10万群众摆脱贫困,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才纷纷涌向繁华大都市时,李保国却哪里穷往哪里钻,哪里苦往哪里去。

在到岗底村之前,1981—1996年,李保国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与课题组的同事在邢台县前南峪村一待就是15年。他们用理论和技术,在干旱山地种上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使穷山村成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提名奖。

1996—2003年,李保国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的“富岗”无公害优质苹果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7年被指定为2008奥运会指定果品。此项技术带动了河北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如今,李保国和村民一起在冀中南太行山区建立起优质苹果生产带,带动周边10个贫困村100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元。

1999年开始,李保国的战场又转移到了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这里是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他带领课题组成员确立开发策略,选种了早实薄皮核桃。经过10年时间,使过去的荒岗变成了“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指导治理荒山3万多亩,创立了我国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一个个山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李保国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大恩人”。

3.李连成:一人吃亏,全村富裕

李连成,男,汉族,1951年8月生,河南濮阳人,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李连成是“没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的农民,但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由“蔬菜大棚”到“股份制合作企业”“新农村建设”再到“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他敢想敢做,真抓实干,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李连成践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的座右铭,以先富带动后富,义无反顾地担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西辛庄村地处黄河半滩区,过去地里“只长盐碱不长庄稼”,不少人家连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没钱。李连成199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就决心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使百姓真正脱贫致富。他身先士卒,外出跑业务、办公事,尽可能当天回去,因为舍不得住招待所。他号召全村发展蔬菜大棚,免费提供技术,并主动把自家的3座大棚无条件让给3户贫困群众。他带领村民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始时包括他在内只有13家入股,企业赚钱后,他耐心地做其他12个股东的工作,把价值1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折价68万元转让给全村群众,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他还带领全村集体经济多次转型,从服装代工到汽车配件再到服务业、食品加工业,始终盯准市场需求,让西辛庄村的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他没有喝过村里的一滴酒,没有乱花村里的一分钱,连自己在村企业使用的办公用品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在新村规划建设时,他不顾家人反对,拆除自家新建的小洋楼,把最好的宅基地让给群众,最偏僻的臭水坑留给自己,后来为了填平臭水坑,又多花了1.7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一年零八个月,全村就规划建设完毕。他搬家时,村民抬着匾送到他家,上面写着:“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

在李连成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齐谋发展,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如今,西辛庄村家家住小洋楼、户户烧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医疗、义务教育全免费。2018年,村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西辛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以李连成为原型的豫剧《村官李天成》、电视剧《当家人》、电影《卒迹》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连续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隋耀达:扶贫路上的“羊书记”

隋耀达,男,1975年10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中共党员。他先后在武警吉林省总队、海南省总队服役,2006年转业到海南省妇联工作,现任海南省妇联组织联络部副部长,保亭县加茂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加茂镇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从省直机关来到贫困山村的“羊书记”——隋耀达,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村群众眼中,经常穿着迷彩服,做事雷厉风行。来到共村之初,为了“扶志”,隋耀达给村里的一个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一步一步成了致富能人,还当了村里的后备干部。一个家庭的变化激发了整个村子的斗志。村民们有了精神头,隋耀达开始着手发展产业。种植红毛丹,圈养黑山羊,编织黎锦工艺品,建设光伏发电站……经过3年多的发展,羊场的黑山羊产值近60万元,贫困户家家分红,户户增收,实现了良性循环。其他的三个项目也形势喜人,共村摘掉了“穷帽子”。谈到为什么选择这些产业,隋耀达有自己的诀窍,他说要当好带头人,不能盲目地指挥,“农民都是专家,要向他们请教、学习”。

扎根农村、甘于奉献。他带病主动报名下乡扶贫,几年来一家人聚少离多。为了安心投入扶贫工作,2017年他动员爱人辞掉工作,举家从省会城市海口搬到乡下,全家人不仅“落户”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村民,还将家中的冰箱、洗衣机、3台空调、2台电视等物品全部捐赠给了村里的羊场。妻子为村羊场工人义务做饭,隋耀达的父亲在村羊场义务工作。

帮困解难、踏实肯干。驻村工作5年多来,他协调省妇联干部与共村55户贫困户结亲戚,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自掏腰包带领贫困户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扶贫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经验做法。为改善共村学校教学条件,他协调县里投入300万元经费重建共村小学教学楼。他积极参与“春蕾行动”,联合爱心人士捐资3.6万元在南茂中学设立春蕾女童班,资助20名贫困家庭女孩读完初中。他关爱弱势群体,每年春节都带领全家在敬老院里过,为老人做年夜饭、买新衣服。2015年中秋节,他自费购买550盒月饼慰问乡亲;2016年春节,联合爱心人士、企业运送价值10万元的物资慰问村民。他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支持,为共村贫困户购买“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还联合中国人寿海南分公司为所有贫困户捐赠了扶贫健康保险。为改变共村“昔日土坯房、村道草茫茫、饮水不保障、田地少打粮”的情况,他向保亭县相关部门申请330多万元经费,完成了共村6条村道的互联互通项目、4个村小组安全饮水项目、60亩水涝田的排涝整治项目。他带领全村党员和贫困户成立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用个人房产证作为抵押担保,为贫困户申请贷款37万元。到2017年合作社实现年产值20万元,年终分红6万元。

见义勇为、正义感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面对起火后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车辆,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进现场、疏散群众、解救伤者,还开车运送伤者到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在一次返村途中,路遇歹徒持刀抢劫,他挺身而出,勇敢地与歹徒搏斗。在一次回家路上,碰到突发火灾,他奋不顾身进入火场,抢出滚烫的煤气罐。

隋耀达先后荣获全国第九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获海南省“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保亭县“优秀第一书记”“最美脱贫攻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5.黄文秀:定格的青春

黄文秀,女,壮族,广西田阳人,中共党员,1989年4月出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6年7月,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同年同月成为广西定向选调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挂任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党委副书记;2018年3月起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同志利用周末回田阳县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暴雨心系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个“爱美,喜欢穿裙子,会弹古筝”的姑娘。她牢记父亲的话——“没有共产党,我们家不可能脱贫”。硕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革命老区成为市委宣传部干部,并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村里的时候,群众并不信任这个“女娃娃”,甚至对她有些排斥。她到贫困户家走访,群众也不愿意过多交谈,觉得她是个“小年轻”,跟她聊了也没用。面对这种情况,黄文秀着急得睡不着觉。但是很快她就改变了方式方法,从帮着贫困户干活,到学习说桂柳话,慢慢地融入了这个村子,群众开始接受她。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市场,建立电商服务站,在黄文秀的带领下,这个贫困山村开始发生变化,2018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

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是黄文秀心中的“长征”,而她美丽的生命已经永远定格在这条“长征”路上。8年前,也是在6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初,她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她所驻的百坭村有位村民叫黄仕京,黄仕京的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生活困难。黄文秀生前曾帮他家申请了助学的“雨露计划”,还和他聊起自己为什么选择回到农村工作。黄仕京听后很受触动,要求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也要争取早日入党。

黄文秀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她求学时积极上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基本理论,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后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向驻村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边远山区落地生根。她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毕业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工作,并报名到条件艰苦的边远贫困山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默默奉献,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她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新长征”,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手绘“民情地图”,往来奔波于崎岖的山路,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贫困户成立互助组,建立电商服务站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全村整体脱贫。她对群众满怀深情、真诚质朴,虚心向老村支书请教群众工作方法,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发挥自身法学专业优势,积极为村民化解矛盾,赢得了群众的普遍信任。她性格坚毅、自强自立、克己奉公。尽管父母长期患病,家境困难,却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尊敬、孝顺父母,热心帮助他人,用人格力量感染和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黄文秀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都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对党忠诚、牢记使命,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福祉。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脚踏实地、昂扬向上,深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砥砺攻坚克难的进取之志,勇立潮头,奋力拼搏,用激情和汗水书写亮丽青春、创造辉煌业绩。 jgwncOh6l+F+7WcwNKWLOvN+6LcDNISYLzDECIWmAfSdALQlQP/86k629ItS0P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