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原价是指材料采购提货地点的出库价格,如生产厂家的出厂价、国营商业部门的批发牌价、物资仓库的出库价、市场批发价及进口材料的调拨价等。
同一种材料因来源地、生产厂家、交货地点或供应单位不同而有几种原价时,要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其平均原价。
【例3.3】 某工程的标准砖有3个来源:甲地供应量为24%,原价为350.00元/千块;乙地供应量为45%,原价为356.00元/千块;丙地供应量为31%,原价为358.00元/千块。求标准砖的平均原价。
【解】 标准砖的平均原价为:
350.00×24%+356.00×45%+358×31%=355.18(元/千块)
运杂费是指材料由采购地或发货点至现场仓库或工地存放地含外埠中转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过境过桥费,同品种材料有若干来源地,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式中 K 1 , K 2 ,…, K n ——各不同供应地点的供应量或各不同使用地点的需求量;
T 1 , T 2 ,…, T n ——各不同运距的运费。
①运杂费一般占材料预算价格的15%~20%。但对于一些量重价低的材料,运杂费所占比重很大,有的甚至超过原价。
②运杂费应考虑一定的场外运输损耗费用,是指材料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耗。
【例3.4】 某材料有3个货源地,各地的运距、运费见表3.2,试计算该材料的平均运费。
表3.2 各地的运距、运费
   【解】
● 方法1
每吨材料的运费分别为:
A地:54×0.35=18.90(元/ t)
B地:65×0.35=22.75(元/ t)
C地:80×0.30=24.00(元/ t)
该材料的平均运费=(18.90×600+22.75×800+24.00×1600)÷(600+800+1600)
=22.65(元/ t)
● 方法2
汽车运输的平均运距=(54×600+65×800)÷(600+800)=60.29(km)
汽车运输的平均运费=60.29×0.35=21.10(元/ t)
火车运输的运费=80×0.30=24.00(元/ t)
该材料的平均运费=[21.10×(600+800)+24.00×1600]÷(600+800+1600)
=22.65(元/ t)
采购保管费是指材料供应部门在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费用,包含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差旅及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材料储存损耗及其他费用。采购保管费一般按材料到库价格的比率取定。
采购保管费=(材料原价+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采购保管费率
例如,重庆规定材料、设备采购及仓管费率标准如下:
①由承包方采购材料、设备的采购及仓管费率:钢材、木材、水泥为2.5%,其他材料及半成品为3%,设备为1%。
②由发包方提供材料到承包方指定地点,发包方收取采购及仓管费的1/3,承包方收取采购及仓管费的2/3。
③由发包方指定承包方在市外采购的材料、设备,采购及仓管费率:材料为5%,设备为2%。
④包装品的回收价值:包装品的回收价值=包装品原价×回收率×残值率。
a.如地区有规定的,按地区规定计算;地区无规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表3.3计算。
表3.3 包装品回收率及残值率
   【例3.5】 每吨水泥用纸袋20个,每个纸袋1元,试计算其包装品的回收价值。
【解】 每吨水泥包装品的回收价值=1×20×30%×50%=3.00(元)
b.由采购单位自备包装品的材料。由采购单位自备包装品的材料,如麻袋、铁桶等,应计算包装费列入材料预算价格中。此时,材料包装费应按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计算。
麻袋按5次周转,回收率按50%,残值率按材料原价的50%计算。
铁桶按15次周转,使用期间按75%计算维修费,回收率按95%,残值率按材料原价的50%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3.6】 根据表3.4中资料计算42.5级袋装水泥的预算价格。
①货源地、出厂价、运距、运价见表3.3。
②包装费已包括在原价内,每个纸袋0.90元。
③供销部门手续费率2%,运输损耗率2%,采购保管费率为2%。
表3.4 42.5级袋装水泥供货信息
   【解】 ①水泥原价=(248.00×8000+252.00×10000+253.00×5000)÷(8000+10000+5000)
=250.83(元/ t)
②供销部门手续费=250.83×2%=5.02(元/ t)
③回收值=1×20×50%×50%×0.9=4.50(元/ t)
④水泥的运杂费=17.84+5.57+5.59=29.00(元/ t)
⑤水泥预算价格=(材料原价+手续费+运杂费)×(1+采购保管费率)-回收值
=(250.83+5.02+29.00)×(1+2%)-4.50
=286.05(元/ t)
说明:材料预算价格是按材料的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等级分别编制的。
材料取定价格,是将同种材料的不同预算价格根据工程上常用的不同品种、规格的数量,并结合当时当地的市场供应情况,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综合取定的价格。确定材料取定价格时,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①材料品种规格单一,此时可取其预算价格作为取定价格,如磨砂玻璃、压花玻璃等。
②材料品种规格繁多,此时必须加权平均,综合取定。
【例3.7】 根据表3.5所列数据,计算机制黏土砖(统一砖)的预算价格。
表3.5 机制黏土砖价格表
   【解】 按定额规定的主要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标准,得知:统一砖按甲级85%,乙级15%来预算;
则统一砖预算价格=1878.63×85%+1758.42×15%
=1860.59(元/万块)
=186.06(元/千块)
材料预算价格的动态管理就是在材料预算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通过对主要材料按实补差、次要材料按系数调整的方法来调整材料预算价格的一种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材料按其在工程实体中的实物消耗量和占工程造价的价值量,分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两大类。
主要材料是指品种少、消耗量大、占工程造价比例高的建筑材料,有钢材、木材、水泥、玻璃、沥青、地材、混凝土等工厂制品及各专业定额的专用材料。
次要材料是指品种多、单项耗量不大、占工程造价比例小的建筑材料,如铁丝、铁钉、螺丝等材料。
材料差价是指合同规定的施工期内,材料的市场价格与材料的预算价格之间的价格差。
主要材料采用单项材料差价调整法,即按实调整法,指由承发包双方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参照材料价格信息,确定材料结算价格后单项按实调整。调差公式为:
C 1 =( P -P 0 ) ω
次要材料采用综合材料差价系数调整办法,即系数调整法,指由定额管理总站按市场价格、定额分类和不同工程类别测算材料差价系数,一般每半年或一年发布一次,并规定材料差价计算方法。
    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
次要材料的材料差价计算公式为:
C 2 = KV 0
【例3.8】 计算贴100m 2 彩釉砖楼地面面层的材料费。已知彩釉砖、水泥砂浆的损耗率分别为2%与1%,水泥砂浆结合层厚10mm,块料间缝隙为1mm。材料的定额消耗量与材料的预算价格计算见表3.6。
【解】 100m 2 彩釉砖楼地面面层的材料费计算见表3.6。
表3.6 100m 2 彩釉砖楼地面面层的材料费
   【例3.9】 根据例3.8的材料消耗量,按表3.6内材料结算价格调整主要材料的价差。
【解】 100m 2 彩釉砖楼地面面层主要材料价差调整,见表3.7。
表3.7 主要材料价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