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尤其是在学术界,学生要写,教授要写,而非虚构类写作者们作为本书旨在帮助的第三类人,他们显然也需要写。这里所说的写作,不一定指写论文、写文章或写书,也包括日常基本的写作或记录。当需要记住些什么时,无论是一个想法、一句话,还是一项研究成果,我们往往都需要写下来,还会借助写来组织自己的思想,或者与他人交流。学生不仅在考试的时候需要写东西;即使是准备参加口语考试,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拿起笔和纸来准备考试。我们要写下那些我们担心忘记的东西,而且要写下那些我们试图记住的东西,每一点脑力耕耘都是从一条笔记开始的。

写作在学习、研究和探究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对写作本身却思考得很少。说到写作,大家往往会聚焦在少数特殊的境况,比如写一部长篇小说、一本专著、一篇文章,或者是作为学生必须交的小论文和学位论文。乍一看颇有道理:完成这些写作任务是最让人焦虑的,也是最费时费力的。所以,大多数学术自助书籍或学习指南所关注的都是这些长篇大论的“书面作品”,对于占据“写作”最大份量的日常如何记笔记,相关指导书却是少之又少。

具体来说,现有的写作类书籍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形式上的要求,主要讲写作风格、结构,或如何正确引用文献;第二类主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教你如何在精神不崩溃的情况下,赶在导师或出版商拒绝再一次推迟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你的作品。

这些写作书的共同点都是教大家从空白的屏幕或一张白纸开始写作,而忽略了记笔记这个关键的步骤,并没有让人真正明白改善写作的组织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似乎忘记了,写作过程的开始远早于在空白的屏幕上落笔,而实际写下论点也只是这个过程中最小的部分。本书旨在告诉你,如何将你的想法和发现,高效地转化为令人信服的书面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卡片盒笔记宝库。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可以利用这个笔记宝库让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容易、更有趣,还可以用来长期学习,产生新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推进你的项目。

写作并不是学习、研究和探究之后的事情,而是这些工作的媒介。每天的写作、记笔记和打草稿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它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至关重要。只不过因为我们一直在写,所以很容易忽视它。也许这就是我们很少考虑改善写作的原因。虽然再好的“呼吸”技巧也很难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在组织日常写作的方式上的任何改进,包括如何记录所见所得,以及引发的所思所想,都可能会在我们真正面对空白纸张或屏幕的那一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便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些会做笔记的聪明人也绝不至于对着空白屏幕而不知道从何写起。

人们不重视记笔记的另一个原因是,即使笔记记得不好,也不会立即得到任何负面的反馈。因此,没有直接的失败体验,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改善需求。出版市场同样遵循供需规律,大家对“如何记笔记”这类指导书需求小,自然就出版得少。而当面对空白屏幕所产生的恐慌驱使学生和学术写作者们不得不转向摆满写作自助书的书架时,市场化的出版商们便纷纷去提供“亡羊补牢”的教程了。而如果笔记做得不系统,不实用,或者干脆就是错误的,可能直到陷入截止日期的恐慌中时,才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能写出很多好文章,而且每次他们还总有时间答应喝咖啡。我们想到的可能只是种看似合理而非真实的原因——“有些人就是这样”“写作就是非常难啊”“苦苦求索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这些话就像咒语一样,让太多的人忽略了成功的写作策略和不太成功的写作策略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笔记做得好还是不好。

那么在面对空白页之前的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里,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特别的准备工作,才能让我们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最终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不知道如何正确引用文献或者害怕写作,导致为完成论文苦苦挣扎的人是很少的,为给朋友发短信或写邮件而苦恼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如果不会引用文献可以查引用的规则,而害怕写作的人也不会像论文逾期的人那么多。大多数人苦于写作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或者被迫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空白页开始的。如果你认定手头确实没有什么可写,你当然就会感到恐慌。仅仅在脑子里感觉满满完全不够,因为把想法写在纸上才是最难的。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笔记是构建好的、有成效写作的基础。把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另一篇书面作品,比把所有的东西都在脑海里组合起来,再从脑海里捞出来写在纸上,要容易得多。

综上所述,一篇论文的质量和写作的难易程度,更多取决于在确定题目之前为写作所做的准备。但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完全相信),成功写作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写作自助书籍和学习指南只能帮助你正确地、中规中矩地把“牢”补好——不是及时“补”,而是“亡羊”几个月之后。

了解到这一点,也就不再奇怪为什么说衡量人们能否取得学术成就,最重要的不是看他们头脑中发现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平时功夫到不到位。事实上,高智商与学术成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至少当智商在120分以内时相差不大。当然,智力水平高有助于你进入学术界,如果你在智商测试中感觉吃力,很可能你也会在解决学术问题时感到棘手。但是,一旦你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你会发现高智商既不能帮助你脱颖而出,也不能保证你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自律或自控力来处理手头的事务(Duckworth and Seligman,2005;Tangney,Baumeister,and Boone,2004)。

其实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力。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以聪明的方式去完成,如无意外,你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虽然我们的智商很难提高,但似乎只要有一点意志力,我们就可以掌控更多的自律性。坏消息是,我们其实没有这种控制自己的能力,仅仅靠意志力形成自律或自控力绝没那么容易。就我们今天所知,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消耗得很快 ,而且从长期来看,也没有那么多手段快速提升意志力(Baumeister,Bratslavsky,M uraven,and Tice,1998;M uraven,Tice,and Bau meister,1998;Schmeichel,Vohs,and Bau meister,2003;Moller,2006)。毕竟,没有谁乐意头悬梁、锥刺股。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非无解。我们今天知道,自控和自律与环境的关系远比与个人的关系大得多(Thaler,2015),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当周围没有巧克力棒的时候,人们自然不需要靠意志力来拒绝美食的诱惑。如果一个人特别想做某件事,他也用不着靠意力去完成。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不存在冲突,所以每项有趣、有意义、明确的任务都会被完成,而且这样的任务每次都能比靠意志力完成得好。如果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有意志力,而是根本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而组织写作和记笔记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ZJK9tG/mAUKwGuW+Lu4jecc4Ajn01nziQEfGO1jmTsAAtrejOxAWIavDEnQ7/i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