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例

— 原文

傅璇琮先生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全五册,中华书局1987年5月至1995年11月陆续出版,下称《校笺》)以遵义黎氏珂罗版影元刊十卷足本为底本,以“五山本”(日本汲古书院影内阁文库藏本)、“正保本”(南京图书馆藏原刻本)、《佚存》本(商务影天瀑活字本)、“三间本”(清嘉庆十年陆芝荣三间草堂刊本)、《四库》本(陕西师范大学藏精抄本)、《指海》本(清道光二十二年钱煕祚刊《指海》本)参校,最称精审。本书原文即用《校笺》本,校记入注,不单列。凡《校笺》据别本改其底本处,皆迻录其校记以存元刊旧貌,但不逐一标注各本异同,以免繁冗。

原文于义难通而别本意有可取者则出注说明,注释亦择善而从,除底本明显讹误(如卷三《包佶传》漏排“心醉古经”四字)外,一般不改原文。各篇序号为译注者所加,以便检寻。

二 注释

◇ 人名、地名、职官、典章制度、词语典故等均于首见处加注说明,一般不重注。必要时酌注参见。

◇ 为省篇幅,书中大量出现的唐五代帝王年号一律不注,读者可查阅书末附录的《唐五代帝王建元表》。其他朝代帝王年号,仍出注说明。

◇ 生僻字词皆标音释义,但译文中已解决的古汉语常用字词则不再出注。

◇ 辛氏此书征引繁富而颇有错讹,注中略标其材料来源,酌加按语,但于考订部分一般不详引,其与所采原书有不同处则略作说明。惟于脍炙人口而传文过略之事,如王勃作《滕王阁序》之类,酌情征引原书。

◇ 各传所略去的诗人仕履行迹,《校笺》已详考之,除《校笺》所未备者外,本书一般不作详细考述,惟各传所引诗句,皆注明其在《全唐诗》中的卷次和诗题。

◇ 各传末所记诗文集佚存情况,略注其所本,并出《全唐诗》存诗情况。

三 译文

◇ 书中叙诗人行迹每有讹误,译文一概照译,于注释中订误。

◇ 译文以直译为主,必要时辅以意译,力求通达雅驯。

◇ 各传文中所引诗句,本为读者品味欣赏之用,不宜译作新诗,故悉录其原句,有难解之词句则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必要时亦串解诗句大意。 MMjUj2QZUFZ1vQsC3Ig6AVRs4nOVJ8kXMAP4Hg203semW2QkZUGDUcERZz83MA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