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邻,字升之,范阳人
。调邓王府典签
,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
后迁新都尉
,婴病去官
,居太白山草阁
,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
。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
,乃去具茨山下
,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
,偃卧其中。
自以当高宗之时尚吏
,己独儒;武后尚法
,己独黄老
;后封嵩山
,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
。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
,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
,恩已绝乎斯代。”与亲属诀,自沉颍水。
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
译文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调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邓王十分爱重他,曾对别人说:“这位就是我的司马相如。”
卢照邻后来任新都县尉,因疾病缠身而辞职,在太白山草屋中居住,求得一位方士的玄明膏服用以治病。碰上他父亲去世,号哭悲恸,以致呕吐,服下的丹药都吐了出来,病情愈加严重。他家中贫穷,全靠朝廷有身份的官员们不时送来衣物和药品。后来卢照邻移居具茨山下,买了数十亩田园,疏浚颍河水,让河水环绕房舍,又预先掘好坟墓,躺在里面。
他觉得高宗当朝时重视吏治,而自己唯独重视儒家学说;武则天执政时推崇法家的思想,而自己唯独把黄帝、老子的观点奉为圭臬;后来皇帝在嵩山举行封禅祭天的大典,屡下诏招聘贤人志士,而自己身体又已经不行了,于是写下《五悲文》以自我表白。卢照邻手足蜷曲不能伸直,动作迟缓,不能站立长达十年之久。每当冬去春归、暑往秋至之时,郊野淡雾、山谷轻云之际,他总是乘小车,出庭院,悠然远望。不禁心中伤感,写下《释疾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上天恩泽虽广,可叹容不下我这一生;大地养育虽多,对我的恩情已断绝在这一世。”他与自己的家人亲属诀别,投颍河自尽。
他身后留下了诗文二十卷以及《幽忧子》三卷,流行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