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中说,人生最舍不得是两样东西,第一是财,第二是命。当有命的时候,钱财是最舍不得的!
南怀瑾的这段话着实说出了人性的弱点。很多时候,人拥有的外物越多,反而自身会受到更多的羁绊。很多人认为世上花开花谢,是自然之道。钱财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钱财的辩证法,就会陷入烦恼之中。比如,钱再多,有用尽的时候;权再大,有放手的时候;生命再长,也会有终结的一天。所以,很多人在“有命”的时候,对钱、权等东西不仅想抓,而且是多多益善,在越抓抓不到时,更拼命地去抓,甚至置生命于不顾,这就是不懂生命意义内涵的表现。钱财如同花开花谢,均属身外之物,没有了生命,拥有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应心态平和,尽量做到无欲则刚,学会取舍,才能过快乐的生活。
据说有一位将军喜欢收藏一些珍宝古物。一次,在家中拿出他的那些珍藏品来欣赏,一不小心,差一点就把一只玉杯给打碎了。幸亏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掉落的杯子,但已是吓得满头大汗了。等他定下神来时,他想:“我率领千军万马出生入死,从来都没有如此紧张害怕过,为什么今天一只小小的杯子就让我惊吓成这个样子了?”将军由此悟出:人一旦有了爱憎之心,有了贪恋之心,就会产生惊怖,产生失常。于是,他干脆把那只玉杯送人了,并且从此对古玩的兴致大大消减。
这位将军因为具备收藏珍宝古玩的财力,于是有了对珍宝古玩的爱好,但在拥有这些珍宝古玩后,却不能尽享欣赏的趣味,反而存在了怕失去的心态而让心萌生各种私念,这是因为珍宝古玩本身就是一些捆缚人心的东西,一旦拥有就不免患得患失,放在家里担心遭偷窃,拿在手上怕一不小心被摔坏,整天都处在担惊受怕中,反而失去了拥有的意义。
人们常说:心无长物轻如燕。心无长物是指人不要让心有太多挂牵。但随着人的成长,人的心挂牵的东西逐渐变多,人们常被自己产生的种种私念所困扰,会感到生活起来很累、很苦,自己压力很大、很烦,其实,究其源头,“心有长物”是扼杀人快乐的“凶手”。
曾经有一位作家出名之后,觉得每天都非常累,于是,他便去请教自己的老师。老师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我一天到晚要应酬交际,要演讲,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同时还要忙于自己的写作。唉!老师,我活得真是太累太苦了。”作家如实回答道。
老师没有立刻帮他解决他的苦恼,而是突然打开了自己的衣柜,对作家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精美的衣服,你把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这样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了。”
作家说道:“老师,我穿着自己身上的这些衣服就已经足够了。现在你要我将你的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我的身体肯定会感到特别沉重的,同时,我也会非常不舒服的。”
老师说道:“看来这个道理你也懂得的啊,那你为何还要来问我呢?”作家一脸的迷惑,老师接着说道:“你不是已经知道了你穿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就已足够了,如果再给你穿上更多华美的衣服,你会感到身上很沉重的,你会觉得整个人会不舒服的。你难道还不明白你只是一个作家,并不是一个交际家,也不是一个演说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你为何要去扮演这些原本就不属于你的多种角色呢?而且还受着外面众多的诱惑,你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吗?”
作家听了老师的话恍然大悟,他对老师说:“每一个人只能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其人生也才会轻松愉悦!”一语点醒梦中人,作家郁郁寡欢的症结被老师一语中的。作家成名之后,随之而来的交际应酬、演说演讲、接受采访等,均已超出了作家的能力范围。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些事物带来的名利享受,在不自觉中使得自己的身心均为名利所束缚,从而觉得成名之后的生活很苦很累。
有时候,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拥有得还不够,总觉得他人比自己过得要好。于是千方百计去追逐,得到了,无比高兴;一旦没得到或失去,无比沮丧。然而生活常常是矛盾的,就像你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可能就没有时间与好友去游山玩水了,或者选择了某个你并不喜欢的专业而放弃了曾经的梦想,等等。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似乎都是那么矛盾,但生活就是这样的取舍关系。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追求,其实是对生命和心灵的一种摧残,是自寻烦恼与自讨苦吃。生活一定要平静,人一定要“心无长物”,才能安享生命过程中的各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