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问道中医——关于中医学术史的几点思考”。我入道不深,交流的内容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医学术史应该怎么认识呢?

从1900年以后,甚至是从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中医界、文化界人士就开始孜孜不倦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西方科学共通、中西医如何通约的学术问题,以及中医学术的理论与实践如何规范化的问题。清·乾隆皇帝于1772年敕令纪晓岚设馆编修的《四库全书》中就有24部关于传统经学与西方科学互通互译的古籍。中医学术史应该怎么认识?怎么继承?怎么发扬?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医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各种说法也很多,但是各话各说,众说纷纭。

而且中医药的地位这几年在国家政策上也有提高,但是在中医界内部很多人对中医还有很多悲观的声音。例如对于中西医结合、中医规范化研究等多方面的观点,还颇有微辞,大家都是各有各的说法。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到底怎样?“守正”怎么守?“正”是什么“正”?甚至还有人悲观地说,“救一救中医”。还有一些西医名义上研究中医,实质上把中医分化支离,等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2019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将中国的8所中医药大学从世界医学院校名录(The Word Directory of Medical Schools ,WDMS)中删除,这8所中医药大学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虽然后来WFME解释并不是因为教学质量而删除这8所中医药大学,是因为他们没有临床医学院云云。但WDMS终究是由权威医学机构发布的正规文件,并非什么“野鸡榜单”,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世界医学界主流观点的体现,即对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不认同、不认可。有人说,还有其他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没有被除名,但被删除的这8所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界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重点中医药高等学府,WDMS拿这8所中医药大学开刀,杀鸡儆猴,足以说明中医问题的严重性。

这次的“11·6”删除事件对中医的发展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医不能只依靠一招半式、几个经验方和秘方的治病把式,或西医都不能理解的中医式西医名词,或一堆不知所云的自造名词来近亲繁殖、自嗨。一定要与主流的科学概念相互通约,以中医逻辑为主,以现代科学概念和手段为辅,这样才能守得住“正”,才有可能从客观角度上创新中医学术问题,而不是以经解经、也不是西化中医。事实也证明了过去的那种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是走错了路的。

当然,中医科学化的研究一直在做,中医规范化的工作也一直在做,但是为什么就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有意义的成果?有人可能不赞同我这个观点,建议大家看看我写的《中医难·现代中医百年学术史现状调查》,原名《中医乱》,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引述了。其中原因,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屠呦呦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一事件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是必须有中医传统医学的GPS定位,二是必须有现代科学的技术支撑。没有哪一样,青蒿素都不能获奖。当然,中医的GPS定位功能更重要,这是医道、医理层面指导下的植物药的应用技术。如果没有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引,在所有自然界植物药中,大海捞针式地去研究,可能永远也不会找到青蒿素。

关于传统中医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不规范、不明确,没有达成学术共识,所以造成现在的这种中医乱象。我在《中医难·现代中医学术史现状调查》一书中总结了现代中医的十八个乱象,逐一毙其命门。对于现代中医的研究,有很多逻辑性和技术性的东西模棱两可,或雾里看花,或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或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或偷梁换柱、模糊概念,尤其是中医现在的语言说起来天花乱坠、云山雾罩,有时是满纸西医概念与逻辑,没有丝毫中医逻辑;有时候又是之乎者也,或者玄化、神秘化和不可知化,主观性太强,还美其名曰“医者意也”。很多学术观点难以取得一些基本共识,中医圈里,谁都不服谁,帮派横行,自话自说,中医学术主管机构也没有这方面的学术统筹和学术规划。

100多年了,连一个基本的、实用的、不脱离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指南都没有。例如仲景《伤寒论》的版本问题,到现在中医药院校还守着赵开美版(所谓宋本)的残本不放,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滥竽充数,叶公好龙,刻舟求剑,买椟还珠,而比赵开美本更好的全本版本(如桂本、白云阁本等)只在民间和研究机构中广泛流传,中医药学术管理机构和中医教育机构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认识到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启示,中医的基础理论确实需要中医式规范化、中医式科学化,需要取得中医界内部与外部的共同的一个学术共识和学术指南。

虽然这100多年来,中医界仁人志士很多,中医大师很多,中医临证高手很多,一剂知、二剂已的案例很多,起死回生的案例也很多,但是为什么始终就没有建立起一个像西医现在这么有高度认同的学术体系?为什么中医一定要依赖于师带徒,一定要依赖于流派传承,一定要依赖于临证经验总结?为什么中医的学术指南、学术共识始终不能建立起来,始终是各囿一派,陈陈相因,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师级中医人物、国际级科研成果和临证神效,中医还是免不了被WDMS除名?

听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大学要成立了,已经开筹备会议了,表示衷心祝贺。我不知道他们是一个什么办学路子,是一个什么研究方式,但愿希望不要再重复已经被证伪了的研究老路,不要再重复那些不知所云的以经解经和真假难辨的实验室指标。但愿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中医基础理论不统一,中医江湖终是乱象,中医流派终是阻碍。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今天呢,我们在此提供一种从科学的客观角度认识中医的一个思路,不搞那些“医者意也”的意淫式自嗨,而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题也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路 辉|己亥乙亥丁巳丁未 nze7DhQDk0pMbXKvpCtPK9HL6dGePPccVVTrRC1KjxJxhFztklGUOqu+bnTfoT3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