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藏 象

一、藏象的概述

(一)藏象的概念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中医学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04)。

1.五脏——肝、心、脾、肺、肾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也,故满而不能实 。”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

①化生和贮藏精气;②实质器官;③藏而不泻,满而不实;④与经脉相络属,主里,属阴。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素问·五脏别论》:“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 也。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17X):

①受盛和传化水谷;②中空有腔;③泻而不藏,实而不满;④与经脉相络属,主表属阳;⑤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6个)

(1)奇恒之腑的特点

形中空似腑 ,藏精气似脏

注意:胆 既属于 六腑 ,又属于 奇恒之腑

(2)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①贮藏精气;②不与水谷直接接触;③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④中空有腔;⑤藏而不泻,满而不实(12X)。

【真题篇】

12-124.奇恒之腑的特点有( BD

A.以通为用

B.藏而不泻

C.以降为和

D.形多中空

17-107.下列各项属于六腑气机运动规律的是( AD

A.以降为顺

B.以升为用

C.升中寓降

D.降中寓升

二、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一)心(概说)

生理机能—— 主血脉,主藏神

生理特性—— 为阳脏而主通明

别称——“ 君主之官 ”“ 生之本 ”“ 五脏六腑之大主 ”。(12)

联系——在体合 ,其华在 ;开窍于 ;在志为 ,( 藏脉舍神 );在液为 ;通于 气;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相络属(16)。

属性——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阳中之阳

开窍为 依据有四:(91X/95X/98X/08X)

①《灵枢·经脉》:“ 手少阴之别 …… 系舌本 。”

②《灵枢·脉度》:“ 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③心主血脉,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

④心主言, 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1.主要生理机能(91/95/03)

(1)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主血

心气能 推动血液运行 ,以 输送营养物质 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心有 生血 的作用, “奉心化赤”“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主脉

心气 推动 调控 心脏的 搏动 和脉管的 舒缩 ,使 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条件: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心能统摄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

功用:护卫心脏,代心受邪

①《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②《灵枢·邪客》:“ 诸邪 之在于心者, 皆在于心之包络 。”

2.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原文篇】

1.《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2.《素问·六节藏象论》 :“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3.《灵枢·本神》 :“心藏脉,脉舍神,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素问·调经论》 ★★★ :“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06)

5.《灵枢·邪客》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6.《灵枢·本神》: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95/02/03/08)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95/12/16)

为髓海, 膻中 为气海, 冲脉 为十二经脉之海、为血海, 为水谷之海。(99/09)

(二)肺(概说)

部位——位于胸腔,分居左右,覆盖于心之上,上连息道,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生理机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

别称

相傅之官 ”(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治节 )(09/16)。

参与 宗气的生成 ,宗气贯心脉, 助心行血; 参与 全身气机调节; 辅助“君主” 治理调节 诸脏腑。

华盖 ”——位置最高,形态似伞,覆盖诸脏。

娇脏 ”——外因是易受外邪侵袭,内因是痰饮火热亦易伤肺。

联系

在体合 ,其华在 ;开窍于 ;在志为 ),( 藏气舍魄 );在液为 ;通于 气;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络属。

属性——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阳中之阴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气司呼吸(16)

主呼吸之气

位置最高,上连息道,开窍于鼻→肺直接与外界相通→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浊气,吸清气。

协调肾主纳气。

主一身之气 。(12)

参与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气海”,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并能 贯注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 ★★ ,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灵枢·邪客》:“故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 焉。”

(2)主行水

主行水: 指肺气 宣发肃降 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即“ 通调水道 ”。(05/11)

①肺气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 水液 和水谷精微中 较清 部分 向上向外 布散,上至濡润 头面诸窍 ,外达全身 皮毛肌腠 ,并在卫气对腠理的调节下排出 汗液 。(13)

②肺气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 水液 和水谷精微中 较稠 部分 向内向下 输送濡润 其他脏腑 ,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 浊液 下输至 肾或膀胱, 即为 尿液 生成之源。

肺为水之上源 ”(09)“ 开鬼门 ”“ 提壶揭盖 ”“ 开上源以利下流 ”。

(3)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97)——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 宗气“贯心脉” 以推动血液运行,即 肺气 具有 助心行血 的作用。(10)

《灵枢·邪客》 :“故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焉。”

主治节 ——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治理调节 呼吸 运动、调理全身 气机 、治理调节 血液 的运行、治理调节津液代谢。

2.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①“肺为脏之盖也”——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华盖”。

②“水之上源”——肺居高位,又能行水。

③“肺者,脏之长也”——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

(2)肺为娇脏

(3)肺气宣降(总体主降)(05/11)

肺气宣发 —— 向上向外 布散气与津液。

呼出体内浊气。

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压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汗液的排泄。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肺气肃降 —— 向内向下 输布气与津液。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助大肠传导。

(4)肺喜润恶燥(十三五)

【原文篇】

1.《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3.《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4.《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三)脾(概说)

生理机能—— 主运化,主统血

生理特性——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别称——“ 仓廪之官 ”“ 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水之中州 ”。

联系——在体合 ,主 四肢 ;开窍于 ,其华在 ;在志为 ,( 藏营舍意 );在液为 ;通于 长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络属。(15)

开窍于 ,其华在 的依据:(11X)

①饮食口味与脾运化相关;②《灵枢·脉度》:“ 脾气通于口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属性——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阴中之至阴。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含义: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

①运化食物(水谷)——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05X)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 脾为孤脏 中央土以灌四傍 ”,由胃传入小肠的食糜,经脾气进一步消化后,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精微部分 ,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的转输作用 输送到其他四脏 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

②运化水液——指脾气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将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 津液 (即水精)、大肠吸收的 水液 、肾气蒸化作用回收的 水液 ,经脾气的转输作用 上输于肺 ,再由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输布于全身。

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纽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脾为水之中州,位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脾气散精 ,将 水精 和部分 谷精 一同 上输于肺 ;其中 清纯 部分经肺气的宣发,输布于 皮毛、肌腠 头面诸窍 而润泽,输送至 皮肤肌腠 的津液被利用后可化 汗液 排出体外, 浓厚 部分经肺气的肃降,下行濡润 五脏六腑 ,输送至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完后化为 浊液 肾或膀胱 ,经肾气的 蒸化 作用,浊中之清上升,经脾气之转输 上达于肺 ,再次参与水液代谢,浊中之浊变成 尿液 排出体外。

(2)主统血

含义: 脾主统血,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实质:气的固摄 作用。

2.生理特性(21X)

(1)脾气主升

升清 ——“清”指 水谷精微 等营养物质,“脾气升清”指 脾气的升动 ,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脾气升清 实际上是 脾气运化 功能的 表现形式 。(09/11/19X)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临床指南·脾胃门》:“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升举内脏 。(16)

代表方: 补中益气汤——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脱肛等。

(2)喜燥恶湿

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脾之所以有喜燥恶湿的特性,是与其运化水液的生理机能分不开的。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生湿 ”“ 湿困脾 ”“ 脾喜燥而恶湿 ”“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

【原文篇】

1.《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2.《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3.《灵枢·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4.《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5.《素问·玉机真藏论》:“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

6.《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四)肝(概说)

生理机能—— 主疏泄,主藏血

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 主升 主动 喜条达而恶抑郁

别称——“ 将军之官 ”“ 刚脏 ”“ 罢极之本 ”。

联系——在体合 ,其华在 ;在窍为 ;在志为 ,( 藏血舍魂 );在液为 ;通于 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络属。

在窍为目的依据:(10X)

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

②《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 连目系 。”

③《灵枢·脉度》:“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④《灵枢·大惑论》:“ 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

属性——五行属性:木;阴阳属性:阴中之阳。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疏泄(06/15/18)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基本作用),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疏通 畅达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调畅情志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二是肝气亢逆,疏泄太过。

(2)主藏血(17X)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能。

涵养肝气; 调节血量; 濡养肝及筋目; 为经血之源; 防止出血

2.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2)肝气升发——指肝气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

(3)肝体阴用阳——指肝以血为体,血属阴;以气为用,气属阳。(十三五)

【原文篇】

1.《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2.《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95)

3.《灵枢·本神》:“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气虚则恐 实则怒 。”(17)

4.《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17)

(五)肾(概说)

生理机能—— 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生理特性—— 主蛰守位

别称——“ 作强之官 ”“ 先天之本 ”“ 封藏之本 ”“ 水脏 ”。

联系—— 主骨生髓 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 藏精舍志 ); 在液为唾 通于冬气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络属。(08/09/17)

属性——五行属性: ;阴阳属性: 阴中之阴

1.主要生理机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藏精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

(2)主水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

《难经·四难》:“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

《类证治载·喘证》:“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 肾主纳气 ;阴阳相交,呼吸乃和。”(12/18X)

2.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含义: 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原文篇】

1.《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2.《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18X)

3.《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4.《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5.《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6.《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16/21)

7.《素问·上古天真论》:(92/95/98/01/05/08/14/17)

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 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 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 肝气衰 筋不能动 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附:命门

《难经》 ——“ 左肾右命门 ”说(91/98)。

《内经》 ——“ 命门为目 ”说(91/98)。

《景岳全书》 ——“ 水火之宅 ”说(93/03/18X)。

《医贯》 ——“ 七节之旁 中有小心 ”说(93/03)。

1.《难经》:“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 左者为肾,右 者为命门 。”

2.《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命门者 目也 。”

3.《景岳全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 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4.《医贯》:“ 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 ,当一身之中,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内经》曰, 七节之旁 中有小心是也 ,名曰命门,是为真君真主。”

(六)胆(中正之官、奇恒之腑、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1.主要生理机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由肝血化生,或自肝之余气凝聚而成。(09/17)

(2)主决断

2.胆为奇恒之腑 (11X)

胆的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皆属中空有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故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七)胃(仓廪之官)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受纳水谷 ——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2)主腐熟水谷 ——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2.生理特性

(1)胃气通降 ——胃气通降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

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

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

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2)喜润恶燥 ——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

3.胃气的涵义

(1)一身之气分布到胃的部分,属脏腑之气之一。

(2)是脾气与胃气的合称。

(3)是指水谷之气,即水谷之精化生的气,简称谷气。

(4)指代一身之气或正气。

《灵枢·五味》:“ 者, 五脏六腑之海 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灵枢·海论》:“ 水谷之海 …… 冲脉 者为 十二经之海 …… 膻中 者为 气之海 …… 之海 。”

(八)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主要生理机能 (06/15)

(1)主受盛化物

①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

②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2)主泌别清浊

泌别清浊指小肠中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分为清浊两部分。

①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

②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九)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的传化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的承接。此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有关。(09X)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十)膀胱

1.主要生理机能

(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2)排泄尿液

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十一)三焦(六腑;孤腑;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六腑之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大多认为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

主要生理机能 ——① 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

2.部位之三焦

(1)部位之三焦的生理机能(08/15/16/17)

通行诸气 ——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

运行水液 (三焦之气化)——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 ——心肺、头面部、上肢。

中焦 ——脾胃、肝胆( 肝亦属下焦 )。

下焦 ——大小肠、肝肾、膀胱、女子胞、精室、下肢。

(3)上中下三焦的生理特点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 ——上焦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

中焦 ——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作用。(17X)

下焦 ——下焦主要有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

【原文篇】 (05X/20X)

1.《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2.《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 孤之腑 也。”

3.《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 ,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4.《难经·三十八难》:“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

5.《类经·藏象类》:“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6.《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9.《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10.《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十二)脑(髓海、元神之府)(21X)

1.主要生理机能

(1)主宰生命活动。

(2)主司精神活动。

(3)主司感觉运动。

2.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1)“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2)“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16)

(3)“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十三)女子胞(奇恒之腑之一,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1.主要生理机能

主持月经; 孕育胎儿。

2.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01)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①在五脏之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②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2)与经脉的关系

①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

②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称冲为血海。

③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④“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

⑤十二经脉的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而为经血之源,胎孕之本。

(3)女子胞和哪些因素有关

天癸 肾精

②血——固摄血液: 藏血、 统血。

行血: 主血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生血: 脾胃 为气血生化之源、 精化血。

冲脉 任脉 、督脉、带脉。

【真题篇】

08-123.心开窍于舌的主要机理是( ABC

A.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B.心血荣于舌

C.心气通于舌

D.舌为心之外候

16-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C

A.泪

B.唾

C.汗

D.涎

06-5.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D

A.心气

B.宗气

C.心阴

D.心神

E.心阳

12-5.“肺主一身之气”的含义是( C

A.推动气血运行

B.呼出体内浊气

C.生成宗气,调节气机

D.宣发卫气

16-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C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呼吸功能

C.肺的百脉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11-3.肺调通水道的功能依赖于( C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而生宗气

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而主治节

10-121.下列选项中,协助肺通调水道的是( BCD

A.胃气之和降

B.肾气之蒸化

C.脾气之运化

D.三焦之气化

09-4.“肺为水之上源”指的是( D

A.气宣发,布散津液

B.肺气肃降,有利大肠吸收津液

C.辅助心君,转输气血津液

D.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08-122.水谷精微的转输和布散依赖于( ABD

A.肝的疏泄功能

B.肺的宣发功能

C.肾的蒸化功能

D.脾的升清功能

21-108.下列关于脾的生理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BD

A.以通为用

B.以升为健

C.喜燥恶湿

D.以降为顺

19-108.下列病症中,与脾气不升清相关的是( BCD

A.腹痛胀满

B.头晕目眩

C.神疲乏力

D.腹胀飧泄

20-4.肝脾之间的生理关系( B

A.气机升降

B.血液运行

C.津液输布

D.营卫生成

10-6.脾的生理特性是( A

A.以升为健

B.其气散精

C.运化水谷

D.其气转输

11-121.脾开窍于口的内涵是( AC

A.饮食口味与脾运化有关

B.脾之合肉,其荣在唇

C.脾气通于口

D.脾转输津液

A.魄

B.魂

C.志

D.意

13-81.根据五神脏论,脾所藏的是( D

13-82.根据五神脏论,肝所藏的是( B

06-7.与肝主疏泄不密切的生理功能是( E

A.气机的调节

B.津液的代谢

C.血液的运行

D.情志的调节E.精气的封藏

18-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 C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

D.疏通经络

A.悲

B.喜

C.怒

D.恐

17-84.肝气虚则( D

17-85.血有余则( C

17-109.肝藏血功能失常的病机变化是( BD

A.肝气郁结

B.肝血不足

C.肝火上炎

D.血不循经

10-122.肝开窍于目的生理基础是( ABCD

A.足厥阴经上行连接目

B.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

C.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D.肝气通于目

12-123.肾主生殖主要体现于( ACD

A.化生天癸

B.调理冲任督带

C.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D.促进、维持生殖机能

14-123.肾主封藏是对肾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体现于( ABCD

A.藏精

B.纳气

C.主水

D.固胎

17-4.根据《素问》,女子“面始焦,发始堕”与哪条经脉有关( C

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18-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肾为气之根

B.肾为水火之宅

C.肾为阴阳之根

D.肾为精之处

A.涎液

B.唾液

C.胆汁

D.泪液

17-82.肝之余气化为( C

17-83.由肾之精气化生的是( B

00/11-123.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是由于( AC

A.胆为“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B.胆无传化饮食物的作用,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

C.胆附于肝,为空腔器官,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

D.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

A.小肠化物,泌别清浊

B.大肠传导,排出糟粕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02-101.胃主通降,促进( C

02-102.肺气肃降,促进( B

06-107.小肠的生理功能是( BCD

A.主受纳

B.主受盛

C.主化物

D.泌别清浊

09-122.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变化的因素是( ABCD

A.肺的肃降

B.胃的降浊

C.肾的气化

D.小肠的泌别清浊

20-108.下列关于三焦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决渎之官

B.传化之府

C.孤之府

D.原气之别使

17-108.“中焦如沤”描述( BD

A.受盛化物

B.化精微,奉全身

C.泌别清浊

D.泌糟粕,蒸津液

19-109.下列各脏腑中,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是( BD

A.心、肺

B.心、脾

C.心、肝

D.肝、脾

21-109.下列关于脑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为髓海

B.为元神之府

C.主感觉运动

D.主宰精神活动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的关系

【高频考点】

1.“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精血之间互生互化 (92/95/97/08/11);乙癸同源指的是: 精血互化 (10)。

2.联结“心主血脉”和“肺主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 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 的生理功能(93/99/13)。

3.气机升降之枢是: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94/09)。

4.在脾胃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99/03)。

5.“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关系中最根本的是:脾胃运化依赖于肾的蒸化,肾中精气的充盈依赖于水谷精微之培育(99X)。

6.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主要依据:(解剖关系不是此依据)

①经脉络属;②生理配合;③病理相关。

【真题篇】

A.心与肾

B.心与肺

C.肝与肾

D.肺与脾

21-82.以上体现气血互用关系的是( B

21-83.以上体现精神互济关系的是( A

四、六腑之间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jc5+JzOrlN//OMOz/N1/4mFvAGtFPjkoUa4i55mP+K8vxP1jccqfYPnHoM9F5s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