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一)人体之精的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血、津液及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华物质。精与气相对而言:精有形,是气的化生本原,藏寓于脏腑之中,主静而属阴;气无形,由精化生,运行于全身上下内外,主动而属阳

(二)人体之精的生成

人体之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与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相融合而生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人体之精,是以先天之精为本,并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生成。先、后天之精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人体之精才能充盛。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 繁衍生命

2. 濡养

3. 化血

4. 化气

5. 化神

二、气

(一)气的概念

气是自然界中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

(二)气的生成和生理功能

(三)气机、气化的概念

1.气机: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2.气化: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于气化。(05/20)

(四)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一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动;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动;出,指气由内向外的运动;入,指气自外向内的运动。如肺气宣发,推动肺呼出浊气,体现了肺气的升与出的运动;肺气肃降,推动肺吸入清气,体现了肺气的降与入的运动。

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某个脏腑的生理特点而言,虽各有侧重,如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等,但从整体的生理活动而言,升与降、出与入之间又是协调平衡的。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1.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1)生成与分布

生成: 肾藏的 先天之精(主要) +水谷之精。

分布: 通过 三焦 流行于全身 (93/94/12)。

《难经·六十六难》:“ 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 主通行三气 经历于五脏六腑 。”

(2)生理功能(92/97/98X/01X/11X)

推动 ★★ 和调节人体的 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 和调控各 脏腑 经络 形体 官窍 的生理活动。

温煦脏腑组织

2.宗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

(1)生成与分布(13X)

生成:脾胃化生水谷之气 + 肺吸入之清气 (09)。

分布: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 上出息道(呼吸道) 贯注心脉 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出于肺 循喉咽 ,故呼则出,吸则入。

②蓄于 丹田 ,注 足阳明之气街 而下行于足。

③宗气积于 胸中 ,出于 喉咙 ,以贯 心脉 而行呼吸焉( 贯注于心肺之脉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

④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 气街 ;其上者,走于 息道 。(上出 息道 ,下走 气街 )(91/94/97/99)

《灵枢·邪客》:“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焉 。”

(2)生理功能

①走息道以 行呼吸 —— 语言 声音 呼吸 (00/01/08/13/18)。

②贯心脉以 行血气 ——心跳、脉搏等 (08/13/16/18)。

③积丹田 资先天

3.营气——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营血”“营阴”“荣气”(20X)

(1)生成与分布

生成: 营者, 水谷之精气 也(水谷精微中的精华化生)。

分布: 进入 脉中 ,循脉运行 全身 ,内入 脏腑 ,外达 肢节 终而复始 营周不休

《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灵枢·营卫生会》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生理功能——①化生血液;②营养全身。

4.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阳”(20X)

(1)生成与分布(19X/21)

生成: 卫者, 水谷之悍气 也(水谷精微中的慓悍滑利部分所化生)。

分布: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

《素问·痹论》 :“ 卫者 水谷之悍气也 其气慓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 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 。”

《灵枢·本脏》 :“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 皮肤调柔 腠理致密矣 。”(15)

《灵枢·营卫生会》:“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 。”(19)

(2)生理功能(10X)

防御外邪 ★★ ;② 温养全身 ;③ 调控腠理

【真题篇】

21-5.卫气的分布特点是( A

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C.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D.以三焦为通道,流经五脏六腑

20-5.气化的基本形式是( A

A.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B.脏腑机能的激发和维系

C.气血津液的运行布散

D.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

13-126.下列各项中,与气的温煦作用相关的有( ABCD

A.体温的恒定

B.血液的运行

C.津液的输布

D.脏腑的功能

15-6.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D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11-125.下列选项中,符合元气的生理功能的有( BCD

A.固摄精、血、津液

B.温煦脏腑组织器官

C.激发脏腑组织生理活动

D.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

13-125.宗气的分布部位有( ACD

A.蓄于丹田,注于气街

B.积于气海,散于脘腹

C.积聚于胸中

D.贯注于心肺之脉

19-5.依据《灵枢·营卫生会》,“昼精而夜暝”主要依赖于( C

A.中气

B.元气

C.卫气

D.宗气

13-6.下列各项中,与血液运行和呼吸运动有关的是( A

A.宗气的盛衰

B.卫气的盛衰

C.肾气的盛衰

D.脾气的盛衰

18-110.宗气不足可导致( ACD

A.语声低微

B.呼吸气粗

C.血行瘀滞

D.视听功能减弱

20-110.下列选项中,受营卫相互协调关系影响的有( ABCD

A.体温调节

B.汗液排泄

C.昼精夜寐

D.御邪能力

19-110.下列关于卫气说法正确的是( ABD

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B.其性慓疾滑利

C.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D.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

三、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是谓血 。”

(二)血的生成

1.化生之源(血的生成物质基础)

血的生成物质基础:水谷之精(营气+津液)+肾精。(16X)

2.相关脏腑功能(心、肺、脾、胃、肾)(19X/21X)

(1)脾胃——血液生化之源;(2)心肺——参与血液生成;(3)肝肾——“精血同源”。

(三)血的运行

1.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1)气;(2)脉道;(3)血质;(4)病邪。

2.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功能 (19X/21X)

心、肺、脾、肝(主疏泄和主藏血均有关)。

(1)心主血脉——推动;(2)肺朝百脉——宣肃;(3)脾主统血——固摄;(4)肝 主藏血 ——固摄;(5)肝 主疏泄 ——推动。

(四)血的功能

1.濡养 (06X)

具体可表现在:(1) 面色红润; (2) 肌肉壮实 ;(3) 皮肤和毛发润泽有华; (4) 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2.化神

【真题篇】

03-14.久病卧床不起,周身疼痛,多由于( C

A.寒邪凝滞经络

B.湿热疫毒,阻滞气血

C.气血亏虚,经脉失养

D.气滞血瘀,经脉不和

E.风湿损伤营卫

06-108.血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具体可表现在( ABCD

A.面色的红润

B.肌肉的丰满壮实

C.皮肤毛发的润泽有华

D.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

16-124.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是( AB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元气

D.宗气

21-1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皆有关的脏腑是( BCD

A.肾

B.肺

C.脾

D.心

四、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 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1.津—— 清稀 ,流动性 ,布散于 皮肤 肌肉 孔窍 ,并能渗入 血脉 ,起 滋润 作用(10X)。

2.液—— 稠厚 ,流动性 ,灌注于 骨节 脏腑 ,起 濡养 作用(97X/11X/14X/17X)。

《灵枢·决气》: 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 是谓津 。”

《灵枢·决气》: 谷入气满 淖泽注于骨 骨属屈伸 泄泽补益脑髓 皮肤润泽 是谓液 。”

(二)津液的代谢(21X)

1.津液的生成

《素问·逆调论》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

2.津液的输布—— 三脏一腑(肺脾肾、三焦)+肝气疏泄 (08X)

(1)脾——“脾气散精”(输布津液)。

上归于肺 ,肺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至全身; 以灌四傍 ,直接将津液布散至四周各脏腑。

(2)肺——“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肺气宣发 ,将 津液 布散至 外周体表 身体上部

肺气肃降 ,将 津液 输布至 身体下部 内部脏腑 将代谢产生的浊液输送至肾或膀胱

(3)肾——“肾主水”(主宰整个过程)。(14/19)

推动调控 ——生命的原动力、气化的原动力。

②“ 升清降浊 ”,蒸化 浊液 ,将其 清者 重新吸收,将其 浊者 化为尿液排泄。

(4)三焦 —— 水道通利 (运行津液)(16)。

(5)肝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3.津液的排泄

与津液排泄有关的脏腑:肺、脾、肾、膀胱、大肠。

肺气宣发——汗液和呼吸道水气;大肠传导——粪便中夹杂的水分;

肾气的蒸化——尿液;膀胱贮存、排泄——尿液。

(三)津液的功能

1. 滋润濡养 。2. 充养血脉

【原文篇】

1.《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2.《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为胃行其津液 。”

3.《素问·玉机真藏论》:“ 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

4.《素问·经脉别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

5.《素问·逆调论》:“ 肾者水脏,主津液 。”

6.《素问·水热穴论》:“ 肾者 ,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

7.《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

8.《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 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故 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 其制在脾 。”

【真题篇】

21-111.与汗出相关的有( ACD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心神的主宰作用

C.肺气的宣发布津作用

D.卫气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

10-126.津的功能是( BCD

A.濡养脑髓

B.润养肌肤

C.润养孔窍

D.充养血脉

11-126.下列选项中,符合液的功能的有( BC

A.润养肌肉和孔窍

B.滑润关节

C.濡养脏腑和脑髓

D.充养血脉

14-125.津液中“液”的特点有( ABC

A.浊而黏稠

B.流动性小

C.起濡养作用

D.布散于孔窍

19-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D

A.肺气的通调水道

B.膀胱的开阖气化

C.三焦的决渎行水

D.肾气的升腾气化

08-124.对水液代谢起重要作用的脏腑功能有( ABCD

A.肝气疏泄通利

B.肺气通调水道

C.脾气运化转输

D.肾气蒸腾气化

14-7.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A.肾之蒸腾气化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液

D.小肠之分清泌浊

16-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C

A.经络

B.腠理

C.三焦

D.脉道

17-111.津液的功能( ABCD

A.濡养孔窍

B.充盈血脉

C.滑利关节

D.润脑髓

五、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精气互生互化。

(二)精与血的关系

精血互生互化。

(三)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1) 气能生血

(2) 气能行血

(3) 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

(1) 血能养气

(2) 血能载气

(四)气与津液的关系(09/15X/17)

1.气能生津。2.气能行(化)津。3.气能摄津。

4. 津能载气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病机是: 气随液脱 (91/96/07)。

(五)血和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衄家不可发汗 ”“亡血家不可发汗 ”(09/10/11)

依据 :①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 同源于水谷之精气 )。

(05X)②二者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津可以化血 血可以化津 )。

【真题篇】

12-6.用补气法治疗出血的理论依据是( C

A.气能生血

B.血能载气

C.气能摄血

D.气能行血

06-9/14-6.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A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11-124.气对血液和津液进行的作用是( ACD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10-124.气对血液生成的作用是( AC

A.气化作用

B.温煦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13-7.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理是( B

A.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生血

15-125.气的作用中,与调节尿液和汗液有关的是( BCD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07-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D

A.气能生津

B.津能化气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09-12/11-7.“夺血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C

A.气与血

B.气与津液

C.津液与血

D.津液与汗

E.血与精

04-116/05-107.“津血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BD

A.津可以化血,血可以化津

B.津血源于水谷精气

C.髓能生血,津能养髓

D.津亏则血燥,血燥则津枯

17-5.“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 C

A.气能生津

B.气能载津

C.气能行津

D.气能摄津 6nJA9GKCl5xM/mHiQn4j+XVVhIAUf4hWbnW6W3BlxI2cecjAUvft7JC0FVLM6B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