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____: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____:引申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____:引申承载、生化、受纳。

金曰____:引申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____:引申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img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引申承载、生化、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img

3.五行相生与相克

img

(1)五行相生

生我者,为__;我生者,为__(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我克者,为我“____”;克我者,为我“______”(所胜所不胜关系)。

4.五行制化

“__则害,承乃__,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

规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____,以防止亢而为害。

制化=____+____。

5.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____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2)五行相____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

3.五行相生与相克

img

(1)五行相生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4.五行制化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

规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

制化=相生+相克。

5.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乘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2)五行相侮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__升发条达,__阳温煦,__气运化,__肃降,__藏精主水。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脾病及__,肝病及__。

规律:母虚→子虚→母子皆虚

2)子病及母

肝病及__,肺病及__。

规律:子盛→母盛→子母皆盛(子______)

子虚→母虚→子母俱虚

子盛→母损→子盛母衰(子______)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

1)相乘

肝病及__——木乘土。

2)相侮

肝病及__——木火刑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见____,喜食____,脉见__象,诊为肝病。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见弦象,为__乘__。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肝病,色青,见浮脉——相胜之脉(__色脉)

——逆,病__。

肝病,色青,见沉脉——相生之脉(__色脉)

——顺,病__。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肝升发条达,心阳温煦,脾气运化,肺肃降,肾藏精主水。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脾病及肺,肝病及心。

规律:母虚→子虚→母子皆虚

2)子病及母

肝病及肾,肺病及脾。

规律:子盛→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

子虚→母虚→子母俱虚

子盛→母损→子盛母衰(子盗母气)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

1)相乘

肝病及脾——木乘土。

2)相侮

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为肝病。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见弦象,为木乘土。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肝病,色青,见浮脉——相胜之脉(克色脉)

——逆,病重。

肝病,色青,见沉脉——相生之脉(生色脉)

——顺,病轻。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img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传变与否取决于:脏气的____。

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______,虚则______。

见肝脏病,要兼补肺脏(防木旺____);或补脾脏(防木旺____)。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虚则______,实则______。

img

2)根据相克——抑__,扶__。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img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传变与否取决于:脏气的盛衰。

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传,虚则受。

见肝脏病,要兼补肺脏(防木旺侮金);或补脾脏(防木旺乘土)。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img

2)根据相克——抑强,扶弱。

img

(4)指导针灸取穴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配五行:阳井__,阴井__。

五行选穴:肝脏虚证→虚则补其母→取肾经或本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曲泉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以__胜情”。

img

(4)指导针灸取穴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配五行:阳井金,阴井木。

五行选穴:肝脏虚证→虚则补其母→取肾经或本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曲泉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以情胜情”。 eCjY9yvVPC8SMi9TufWrDsnVyVVUB3c3YkvGidrBWhE7rGD86j1K85lMQ2qt96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