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的特性
木曰____: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____:引申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____:引申承载、生化、受纳。
金曰____:引申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____:引申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引申承载、生化、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3.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生我者,为__;我生者,为__(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我克者,为我“____”;克我者,为我“______”(所胜所不胜关系)。
4.五行制化
“__则害,承乃__,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
规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____,以防止亢而为害。
制化=____+____。
5.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____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2)五行相____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
3.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4.五行制化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
规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
制化=相生+相克。
5.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乘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2)五行相侮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__升发条达,__阳温煦,__气运化,__肃降,__藏精主水。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脾病及__,肝病及__。
规律:母虚→子虚→母子皆虚
2)子病及母
肝病及__,肺病及__。
规律:子盛→母盛→子母皆盛(子______)
子虚→母虚→子母俱虚
子盛→母损→子盛母衰(子______)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
1)相乘
肝病及__——木乘土。
2)相侮
肝病及__——木火刑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见____,喜食____,脉见__象,诊为肝病。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见弦象,为__乘__。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肝病,色青,见浮脉——相胜之脉(__色脉)
——逆,病__。
肝病,色青,见沉脉——相生之脉(__色脉)
——顺,病__。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肝升发条达,心阳温煦,脾气运化,肺肃降,肾藏精主水。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脾病及肺,肝病及心。
规律:母虚→子虚→母子皆虚
2)子病及母
肝病及肾,肺病及脾。
规律:子盛→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
子虚→母虚→子母俱虚
子盛→母损→子盛母衰(子盗母气)
(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
1)相乘
肝病及脾——木乘土。
2)相侮
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为肝病。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见弦象,为木乘土。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肝病,色青,见浮脉——相胜之脉(克色脉)
——逆,病重。
肝病,色青,见沉脉——相生之脉(生色脉)
——顺,病轻。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传变与否取决于:脏气的____。
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______,虚则______。
见肝脏病,要兼补肺脏(防木旺____);或补脾脏(防木旺____)。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虚则______,实则______。
2)根据相克——抑__,扶__。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传变与否取决于:脏气的盛衰。
传变的基本规律:盛则传,虚则受。
见肝脏病,要兼补肺脏(防木旺侮金);或补脾脏(防木旺乘土)。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相克——抑强,扶弱。
(4)指导针灸取穴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配五行:阳井__,阴井__。
五行选穴:肝脏虚证→虚则补其母→取肾经或本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曲泉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以__胜情”。
(4)指导针灸取穴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配五行:阳井金,阴井木。
五行选穴:肝脏虚证→虚则补其母→取肾经或本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曲泉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以情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