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崇拜 |
哥特:始于吐槽, |
图 4.1 19 世纪画家笔下攻陷罗马的西哥特人
哥特美术是以法国为中心流行起来的样式。“哥特式”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瓦萨里贴出来的标签。哥特人是谁?是毁了罗马的野蛮人。 图 4.1 文艺复兴时期学者认为,你们法国人——蛮族法兰克人后裔——用这套哥特(≈粗俗)的东西把罗马又毁了一次。
哥特分为早期、盛期和晚期。早期哥特风从 12 世纪的法国刮起。法王路易七世(1131—1180 年在位)是个有为的国王,国家富庶。这个时期,巴黎附近的圣丹尼盖起了一座鬼斧神工的圣丹尼宗座圣殿。 图 4.3
图 4.2 罗曼式教堂
法国圣瑟宁宗座圣殿,建于 1080 至 1120 年间
哥特式教堂和之前罗曼式教堂 图 4.2 相比,窗子增大了,装饰也多了。晚期罗曼式建筑里单独出现过的大窗花格、拱形窗、扶壁等元素,在这里全数用上,标志着一种新建筑品味的诞生。
淳朴的法兰克民族怎么会改换口味,爱好起这样精细的花纹呢?
这影响来自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宫室教堂用整块镂花大理石来做建筑装饰,西欧人看了很佩服,也用石头做透雕来装饰教堂山形墙三角面,逐渐演变为窗花,中间以斜棂分割,背面用彩色玻璃装饰。
图 4.3 法国圣丹尼宗座圣殿 12 世纪
图 4.4 巴黎圣母院北 面花窗和彩色玻璃
巴黎圣母院辐射状的窗花格引领着盛期哥特式的潮流。 图 4.4 这个装饰语言很快被更多的新建教堂学去。1248 年投入使用的圣礼拜堂,采用了辐辏式的拱顶和梁,配以红蓝金的彩色装饰,颇有复古感。 图 4.5
哥特建筑的第二大特征是尖顶,高调昭示它的存在。建筑师、出资人以及教堂的使用者们全都相信尖顶意味着和上帝距离更近。这样的天真还有点让人敬畏呢。为了教堂能高耸入云,所有竖直方向的承重墙和柱都变窄变细长,窗子都加大尺寸,以直棂分割,方便采光,也减轻了建筑重量。
圣礼拜堂造好,震撼了邻国的显贵们,纷纷效仿,要做得更大更高更豪华。1248 年动工的德国科隆大教堂,造了两百多年,到 1473 年才基本完工。 图 4.6、图 4.7
东面的波西米亚王国也按捺不住了。1344 年布拉格升级为总教区,立即着手改造 1060 年扩建的罗马风教堂。改成什么样?巴黎圣礼拜堂那样,或者科隆大教堂那样!
图 4.6 德国科隆大教堂南面
15 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被引入德国南部、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晚期哥特式在法国和西班牙叫“火焰式”,在英国叫“竖直式”,后来在西班牙又和早期文艺复兴风混合为“银匠式”,都是不惜工本地进行华丽装饰,越眼花缭乱越让人惊叹。
图 4.7 德国科隆大教堂内部
“哥特式”最早用来形容建筑,所以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都被详尽讨论过,也容易界定,哥特式美术和雕塑的特性则不那么容易概括。一般可以说哥特式雕塑在 1220—1420 年之间达到繁盛期,哥特式美术的高峰出现于1300—1350 年的意大利和 1400 年以后的北部欧洲地区。
哥特式雕塑与之前罗曼风的淳朴、拘谨、僵硬完全不同,追求的不再是极度虔诚,而是争奇斗艳。勃艮第大公“勇敢菲利普”的坟墓雕塑,里面哀悼者的斗篷织物的肌理和柔软感觉已经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程度。
图 4.5 巴黎大皇宫的圣礼拜堂内部
图 4.8 13—15 世纪的三联壁龛 巴黎中世纪博物馆
石雕材料贵重又耗工,木雕材料则容易得到,也好雕刻,所以乡村教堂里多用木雕。13 至 15 世纪的法国木雕 图 4.8 ,写实的技巧完美结合了象征的主题,每一座神龛都似一整出多幕剧。题材不外是基督、玛丽亚生平,可是每个角色的嘴脸、身段、手势、表情和衣着都活灵活现。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细微,外貌衣着的概括,都经得住细细打量。那刻骨铭心的热爱,是创造戏剧这件事本身。
13 世纪时,教堂装饰用的花窗玻璃取代羊皮书绘画,成为哥特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 图 4.9 彩色玻璃制法在 10 世纪时已很成熟,在玻璃半融化状态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使玻璃变成不同颜色。绿色是加入氧化铜,蓝色是氧化钴。花窗玻璃因为要起承重作用,所以非常厚。彩色玻璃画沿用羊皮书插图的办法,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做道场。但是线条的浑圆,阴影凹凸的采用,都让人觉得这是真实可信的人物,而不是符号象征。有限的颜色,搭配出这样鲜艳沉着的效果。这颜色就是对光的赞歌:厚重流转如宝石,却又不会激起物欲和贪念。在这里,所有的光影色都是源自彼岸天国的美。
图 4.9 彩色玻璃画 巴黎中世纪博物馆
而此时的羊皮书又反过来模仿玻璃画的艳丽。15 世纪初,林堡兄弟为赞助人贝里公爵所绘制的《最美时祷书》里为人称道的十二月历,描绘了岁月流转中的人和自然。月历这一创作格式也在日后弗莱芒画家们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林堡兄弟里的大哥珀尔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工作。他们是弗莱芒人,15 世纪初移居法国,肯定也游历过意大利。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插画风格融合了欧陆南北各地的元素,因此被称为“国际哥特风”。
哥特式样在传播和发展中逐渐指向了人类对崇高和无限的追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认为哥特教堂是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他说:哥特的原则就是把无尽想象出来。他没提到却不可或缺的是,中世纪卓绝的工匠技术和不计代价的投入才让哥特样式得以成为现实。
图 4.10 林堡兄弟, 贝里公爵的《最美时祷书·一月》
14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