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死而生的艺术

图 1.1 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

世界上最早的艺术是为了解决如何与死去生命联系的问题。

1879 年,西班牙两个业余洞穴考古爱好者发现了阿尔塔米拉山洞里的岩画。 图 1.1 这两人是父女俩,爸爸桑土奥拉和八岁的女儿玛利亚。

桑土奥拉估计这壁画距当时至少两万年,是西方最早的岩画。当时,全世界都不相信。法国人更是忍不了,毕竟他们的拉斯科洞窟壁画最多才有一万五千年的历史。 图 1.2

何况阿尔塔米拉岩画保存完好,色泽鲜亮,没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一定是有电灯照明后的赝品。西班牙的教会也不认可,两万年前上帝还没造人呢,怎么可能有艺术?最后同位素测试解决了一切,此洞穴画距今三万年。

图 1.2 公牛

法国拉斯科洞穴

三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活跃了至少十几万年了,20 世纪中期在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发现的头骨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智人头骨,距今近二十万年。

阿尔塔米拉山洞岩画被画出来时,地球温暖而湿润,在环境更艰苦的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也有了人迹。人类生活有了重大变化。针和鱼叉这样的精细工具被制作出来。成群行动的带武器人类对大动物的攻击能力增强。在乌克兰甚至发掘出一座距今两万年、由 95头猛犸象骨架构成的“房子”。猛犸象、长毛犀牛等大型动物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时从欧亚大陆消失,也有部分原因是出于人类的围猎。

人类围猎大野兽,吃了它们的肉,用了它们的皮,用了它们的骨后,为什么还要把它们画在墙上呢?

也许,这正是人独属于人的特征。在猎物的实用价值消费完了之后,还会为猎物的形象或象征价值梦萦魂牵,以至于要不嫌麻烦地让它再现眼前。

图 1.3 受伤的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

那野牛画 图 1.3 真可称为是毕加索的祖师。画中突出表现了大猎物的壮美和痛苦,让人相信这次屠杀是真实的。用赭石色和黑色矿物颜料画出的公牛隐藏在黑暗里。惟妙惟肖几乎要脱壁而出的它们,并不是为了让人在正常日光下观看的。画下野牛们的形象,难道是为了在洞穴里囚禁它们的灵魂?难道说,三万年前的人已经有了类似“灵魂”的概念?

早前岩画多半在难以到达之处,不便于作画。多数持“巫术起源说”的艺术史家猜测,这是为了在祭祀时,使得这些画在火把照耀下更显灵性。拉斯科岩画、肖维岩画和阿尔塔米拉山洞岩画都藏在黑乎乎的洞穴深处,作画者在黑暗中捕捉牲之灵,禁锢在岩壁上。有些艺术史学家认为这是一场“魔法狩猎”。按现在话说,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坚信能猎到大野兽,并把这个梦想视觉化,即画在岩壁上,再辅以祭拜仪式,梦想就会成真!被画在壁上的图像不再单纯指代一头牛,它也不再单纯是一个画师或巫师手里绘出的线条色彩,它多了些神秘特质,指向一个非世间、超自然的世界。这些图像就是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面,让人敬畏,让人痴迷,让人浮想联翩。

图 1.4 灰泥骷髅头 距今 9000 年,杰里科

有人相信,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生命死了变成魂灵,魂灵得有地方住。从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的人类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野牛和猛犸的魂灵住在岩洞里,那么人呢?

约旦河西岸,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最早开发并持续居住的地域之一。这个历史事实,是由英国考古学家凯瑟琳·肯扬爵士发现的。1953 年,她在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挖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城墙和墓葬遗址,迄今一万年左右。

凯瑟琳·肯扬和西班牙小女孩玛利亚一样,也是被爸爸带上了这条道路。凯瑟琳的爸爸,圣经学专家弗里德里克·肯扬,1909—1931 年间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凯瑟琳从小痴迷于旧约人类文明发源地黎凡特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四十多岁的凯瑟琳带队到杰里科考古。这里是沙漠中的绿洲,居民在此繁衍度日已有数不清的年头。

凯瑟琳挖出了一批头骨。 图 1.4 头骨里的组织已被清空,填以灰泥,眼眶里填上贝壳,面部也抹上灰泥,还涂上颜色,复原成本尊的样子。这批头骨属于九千年前的杰里科居民。以当地的日照水分条件,脱水比较省事。头骨都埋在房屋地板底下。制陶技术当时还没有出现,但人类已经能熟练用黏土做砖、盖房子、抹灰、平地板。

专家们先推测这些人头在某些祖先崇拜或祭奠仪式上使用,后来在附近几个村落都发现这类头骨,一共 62 枚,男女老少都有,由此专家们推测平常人家亦会用此做法,表达对家人的留恋之情。

青铜文明里,墓葬仪式完备起来,把死者头颅斩首抹泥留存的方式不见了,出现了新的转印法:死者去世后,立刻用软蜡给尸体的脸做模,这叫“死亡面具”。这是古埃及人用来做木乃伊以及雕塑的手法。埃及人用贵金属(比如金箔)制成面具,覆盖在死者的脸上。面具抵挡了邪灵对死者的侵扰,可以让魂灵安然暂时离开。这个风俗在爱琴海文明里保留下来,又传递给古罗马文明。

图 1.5 伊特鲁里亚的赛安迪陶土棺雕像 公元前 150—前 140 年

图 1.6 赛安迪复原面容

在古罗马时代,送葬队伍里,你会看到“逝者”本人走在宾客之间,一起走向坟地。所有人都泰然处之,都知道“死亡面具”下是亲属或者雇来的演员,表现出逝者最后一次做主角的滋味。

死亡面具的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做模拟像,在死亡面具的眼部开一个口,就可以化身为棺材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全身模拟像或者墓室里的壁画。这是古埃及、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艺术家们的大宗业务之一。

图 1.7 卡利古拉皇帝像

公元 37—41 年在位

古希腊艺术家喜欢以人的形象来塑造理想,并把人物向理想形象美化,古代伊特鲁里亚艺术家则更尊重客观真实。19 世纪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发掘出一个公元前 2 世纪的陶土棺, 图 1.5 棺主是贵妇人赛安迪,她出自当地首富家庭。2003 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团队根据赛安迪的头骨进行了复原,发现棺上的模拟像尽管略有美化,但依然能辨认出墓主形容,可以说是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真人像雕塑了。 图 1.6

图 1.8 罗马人造像 公元 1 世纪左右

到了古罗马,利用死亡面具为死者做胸像的传统也从高门大户进入了平民家庭。胸像代表本人,在家族里世代相传,在庆典和家族重大仪式时都要陈设出来。

翻模的技术后来逐渐用在活人上。共和国与帝国的官员都希望通过塑像来表达本人的高尚品格。罗马帝国时期的造像在现实主义和理想美化之间来回摇摆,既有冷静决绝对皱纹、秃顶和咬肌的忠实再现, 图 1.7 也有许多对年轻貌美、英气勃勃的强调。 图 1.8

图 1.9 新几内亚灰泥头骨像

19 世纪,大英博物馆

像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这样和现代文明隔绝多年的地方,居然到 19 世纪还保留着万年前在死者头颅抹灰泥的古老传统。 图 1.9 而死亡面具在北美印第安人里依然是活的传统。美国田纳西州发现一个用大海贝做的面具 1.10 ,长度足有 22 厘米。很简单的刻画、钻孔,比莫迪里阿尼的长脸美女还要耐看。这个面具是用来盖在死人脸上,变成肉体腐烂以后的永久的脸。印第安人也认为魂灵是要回来的,它需要一个可依附的载体。

图 1.10 贝壳面具

3 世纪,美国田纳西州发现,哈佛大学

在这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起点:为逝者创造些什么,是艺术诞生的理由之一,对灵魂的敬畏,才有了不惜工本和代价的投入。 JpV9TbB7TdByC+ESgohc/QF/6r+qkMoQ3Z4CNXJKqblVgxpMEwlF7JoLbP6TZk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