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父母那老一辈的心里,很少有投资的理念。他们最常见的理财方式,就是把每个月的工资存到银行里,这让他们觉得很安稳。在他们的思维中,不亏钱就是理财。近些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起,他们也会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尤其受到欢迎。
但只是把钱存进银行,不做任何投资,是否可行呢?我们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能否保得住?我们还是以实际的数据来说话。
假设在2000年年初,你在银行存入10万元,不做投资,20年后的2020年年初,你的存款大约是16万元,存款增长了0.6倍。而2000年北京市房价约为4 000元/平方米,现在约为6万元/平方米,增长了约14倍。
2000年的10万元,可以购买25平方米的房子。20年后的2020年,存款增长到16万元,只能买到2.67平方米的房子。如果不会科学地投资理财,只是一味地将钱存在银行里,那么你的存款每天都在贬值。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钱最重要的作用是购买力 。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虽然看上去不会亏本金,每年还有利息收入,但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存在银行的钱每年都在贬值:在同等金额下,我们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手中存款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呢?答案是通货膨胀。狭义的通货膨胀指数是指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它看上去似乎没那么高,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3%左右,而广义的通货膨胀却还包括资产价格指数,比如房子、股票等。
我统计了1991-2020年这30年间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情况。针对经济增长,我们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来代表;针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我们使用M2同比增长来代表。在图1-1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长期大幅度跑赢了经济增长。在过去30年间,平均每年跑赢7%。
图1-1 GDP与M2的增长趋势(1991-2020年)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数据终端)。
都说“货币洪水”,那到底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货币供应量呢?如同用升(L)来衡量水的容量,货币的容量也需要用指标来衡量。我国常用的货币供应量指标是M0、M1、M2体系。粗略地说,M0是个人和单位手中的纸币现金,M1是M0再加上单位存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M1再加上个人的储蓄存款、单位的定期存款等。所以,从M0到M1再到M2,是一个逐级扩大的过程。我们用M2来代表货币供应量。
所以,结论很简单:每个人都需要投资!不投资,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