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古代经典注释与考据学的繁荣

这个变化在明朝中期以后开始发展,然而紧接着,历史迎来了巨大转变。1644年,明朝灭亡,女真人建立的清朝入关,统治中国。

清朝的建立者看到,要统治中国,必得先收拾扮演社会核心角色的士人,所以首先就积极且严格地管制士人的书写和表达自由,于是有了一波又一波具备杀鸡儆猴意味的文字狱。士人阶层中本来就存在从理学内讧而来的追求孔孟本意的思想潮流,清朝建立后,文字狱威吓相加,于是就产生了主导整个清朝最重要的学问形式——考据学。

考据学有两个源头。一是考证五经与孔孟思想本意的内在冲动,二是外在的政治管制造成的思想钳制。文字狱的乌云笼罩,写别的东西都有危险,不晓得哪一天会因此贾祸,最安全的应对之策就是完全不表达自己的意见,讲来讲去都是五经,都是孔孟原来就有的意思。清朝统治者依然尊孔尊儒,以儒学为科举考试内容,所以研究古书既可以延续士人地位,又可以安全避祸。

考据成了清朝最了不起的学问。那是一个奇怪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你的荣华富贵和职业生涯都取决于你能读多少中国传统古书,记得多少古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你能在古书中对比出多少差异来。

考据的流行刺激士人追求成为大学问家,成为博学鸿儒。要被人尊敬,要能在官场上提高权威,一个人必须展现其读书的能力:一本书他可能读过160个版本,在这160个版本中,84个版本里的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另外76个版本里的这个字是那样写的。参酌其他30本书后,他评断这个字应该是那样写才对。别人只能叹服。今天我们提到做官的人,想到的可能是财政部部长或教育部部长,他们天天都在开会,官越大,会开得越多。清朝的官,却是每天在书房里读书,而且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读书:拿着各式各样的传注版本,不断对比。

博学鸿儒不只博学,而且其博学有特殊目的。积累的博学为了能进行对比,最后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古代这个字,初写下来时应该是这样,然而,为什么今天我们不是这样写?因为经过了那样的过程,在某一个特定的版本上开始出现差异。能够提出意见且让人信服,就可以在官场步步高升。那些具体和琐碎的事,有“吏”承担,不是“官”的工作。

投注全国最精华的人力(最聪明的小孩儿,又长在可以提供最好资源的环境中,最有机会出头),倾全国之力(朝廷鼓励,全社会最好的资源全部给这一群人用),一两百年下来,当然做出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F3M9pEZv6j2yDDojLPCILqgFynag7WEJOyPzeFUUUA7j1WxZHg7ubND2y+NXQ4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