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

武将狄青的悲剧

真宗真的相信封禅可以提高皇权,让他身上的权力上追秦皇汉武。但时代改变了,宋代的士人已经不是汉武帝时对于无法参与封禅耿耿于怀含恨而终的司马谈了。

真宗之所以采纳这种策略,是因为在和辽的冲突中,他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寇準、王旦等士人面前没有足够的权威。可是他造天书、搞封禅的做法,遇到了只从统治功能角度看这种仪式的宋代士人,那是缘木求鱼,不可能有增长皇帝权威的效果,甚至可能反而使得皇权更加低落。

王钦若是这件事的主谋,杜镐成了帮凶,但其心理的出发点都在于不相信祥瑞、异象、符箓真的是上天降下的,他们知道那是人造的。士人普遍不相信符箓及封禅的神秘性神圣性,做这样的事又怎么可能提高皇帝在他们面前的权威呢?

实际的效果是让皇帝在统治上更加依赖士人,连要如何对付士人,连符箓怎么来,又是什么样的东西,皇帝也得靠士人给他建议,为他解说。

北宋政治史上的一大主题,是党争。而党争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就是皇权合法性相对低落。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个别的士人,但皇帝无法独立于士人意见,也无法摆脱士人的牵制进行统治。从一个方向看,不同的政党要争取皇帝的支持;但换另一个方向看,我们也要看到皇帝也需要抓住某个政党,才能行使统治权。皇帝没有高高在上俯视士人争执,做一个仲裁者、统合者的角色,在政权行使上他和士人紧紧连在一起,他是党争中的重要部分,于是就让党争愈发严重,无法收拾了。

从真宗朝到仁宗朝,情况愈发朝士人倾斜。在西北对抗西夏的名将,韩琦、范仲淹,他们都是文人,而不是真正的武将,但担任军事领袖的却是他们。武人出身且实际带兵,有时还要带不是宋朝的兵,要带领吐蕃部队联合作战的,是狄青。狄青骁勇善战,号称“连二十四战不败”,因而受到范仲淹的注意。范仲淹特别接见狄青,谈什么?范仲淹交给他一本《春秋左传》,告诉他武人不可以不读书,要他好好研读《春秋左传》。

狄青还真的听话读书,才有后来的发展。他在前线建立了许多功绩,得到了皇帝召见的至高荣宠。皇帝见了他,又跟他说什么,给他什么样的奖励?皇帝特别允许他可以除去脸上的刺青。是的,狄青和所有的武人都一样,脸上有刺青,走到哪里人家都看得到,也都被看不起。不过狄青的反应是婉拒了,表示他有分寸,接受自己武人的身份,这让他取得了文人的信任与尊重,可以在仁宗朝继续发展。

狄青的传奇胜仗,是平定广源蛮之役,那是在西南深山峻谷中,汉人的军队无法在那样的地理环境中打仗,狄青去动员指挥了吐蕃兵,才得以制伏了广源蛮人侬智高。借此他被授命全权岭南军事,西南边境的军事由他统筹。这是破格任命。首先,破格由武人而不是文人担任一般的军事长官。平常武人只有在战事爆发了才能领军,但领军时旁边又一定会配一位监军,不可能让武人自行指挥。狄青成了唯一例外,他不是文人也能当军事领导,要出兵时皇帝也不派宦官监军去监视、牵制他。

后世关于狄青的记录,尤其是民间戏文中,强调的往往都不是他战场武勇的那一面。打侬智高的戏,凸显的是他如何用智。出征前夜,他让一部分部队放松,喧哗欢乐,毕竟明天一战能否活着谁有把握呢,大家当然放纵狂欢。在此同时,狄青带另一部分的部队趁夜奇袭侬智高,对方一直听见喧哗狂欢之声,不会有防备。

另一段是狄青出兵前,一定会掷铜板求预兆,而每次掷出来的结果都是正面,全军认定上天预兆会打胜仗,因而士气大振。不过事实上狄青所用的铜板,两面都是正面。

最会打仗的狄青,靠的是具备符合文人价值的素质,而不是武勇。这是北宋“重文轻武”付出的最高代价,不只是不重视军事能力,到后来连打仗战备是怎么一回事都扭曲失真了。作为一个武人,其应有的武勇价值消失了;作为一个将领,其应有的带兵本领与原则消失了。

担任全权岭南军事之后,狄青再度被仁宗拔擢为枢密使,但即使是他自谦自抑,得到许多文人信任,这命令一出还是引发轩然大波,原本支持他的文人也纷纷表示无法接受。突然之间,都城中谣言四起,说狄青家夜里出现奇怪火光,狄家的狗生出角来,或是有人穿着怪异的衣服进入他们家……都是这一类怪力乱神的妖怪故事,简直不把武人当人看待。

于是仁宗不得不罢免狄青,终究狄青不得不抑郁以终。戏文中留下的故事说,狄青得知自己要被外放陈州,突然想起陈州最有名的橘子叫青沙烂,这名字岂不是预言狄青要烂死在陈州吗?后来他果然以49岁之年死于陈州。 eOAMSpDlN0ouUTtXnc5dwcI9bNq03aZxK1guGhBbV4zkLxgwUjr48HXpPAk1yk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