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靖大爷留给什刹海的生命隽永课

2006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电影《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在豆瓣上叫《剃头匠》,在日本热播的名字叫《胡同里的理发师》,近期却在朋友圈又火爆起来。

主角靖奎,1913年生于北京,在影片中被称为“靖大爷”,是一位老北京的剃头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为无数人理过发。当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的时候,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大风大雪,依然骑着他的三轮车,在胡同里走街串巷,为那些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主顾们,理发、刮脸,让他们干干净净,舒舒爽爽地过每一天。

有一次,他到一位老主顾家中去理发,老主顾已经去世,躺在床上无人知晓。靖大爷打了电话,喊来人安排后事,然后坐在院子中抽根烟,回头却发现老主顾养的黑猫跳到了自己的三轮车上。

靖大爷把黑猫抱下来,骑车回去的路上黑猫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偷偷地蹿到了车上,靖大爷这次没有赶它下去,而是把它带回了家,算是一位新老朋友。

我把这部片子转给朋友,并且说:“一定要看哦。”

朋友看后回复我说:“静悄悄的,却看得泪流满面。”

我对朋友说:“靖大爷给我们演示了怎么样看待生命,怎么样对待生活。”

靖大爷给大人物剃头,比如溥仪,比如梅兰芳、尚小云,比如谭震林,也给小人物剃头,可是,时光的隧道里,都是一天一天地过去,这些大人物,还有小人物老主顾们,也都一个一个的被老天喊回去了。生命终究都会逝去,并且,任谁走的时候,都是几百字的介绍,说不定,还是套话。

靖大爷想一想,自己也会去的,就想办法穿得整整齐齐,拍了一张像样的照片,还给自己录了一段录音,“我出生于民国二年,自幼在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学文不得,转而学武混迹江湖。”好不容易录了几句话,算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回顾,不料,身后的小猫伸爪子就把磁带扯乱了,眼睁睁看着小猫的这一番作为,靖大爷似乎明白了,不录了。过一天是一天,这一天就是好日子,想啥呢,多好的日子。

他还时不时去吃一顿老北京的爆肚冯,老店老传统,老朋友老味道,对他来说才是踏实,只不过,后来当老板的老朋友也走了。靖大爷常劝自己的老伙计们,每天要乐乐呵呵的,每天要找事情来做,哪怕是晒晒太阳。他说:“我就是想得开,怎么都行,你说我,我不言语。你骂我,我听不见。我就是不和你斗气。”这便是靖大爷如何看待生命,看待死亡的,若说是一种智慧,也是称得上的,一种乐知天命,自然随性的生活哲学,恐怕就是这个样子。

正如在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的玻璃墙壁上,印着的一句《呼啸山庄》中的格言:“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生活是一串串的快乐时光,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

靖大爷所在的胡同,常年说要拆迁,靖大爷自己就像老古董一样,看着周边人和物的变迁,别人问起他的老主顾们,他笑着说:“都被我剃死了。”别人问起他的徒弟们,他也笑着说:“也都死了。”

他每次拿出传统的推子、剃刀,给老主顾们刮脸、剪鼻毛,都是认认真真,甚至还会按按肩膀,说这不要钱,理一次发五块钱。什刹海的老街坊都知道他的规矩,也都惊羡他的好身体,尤其是他每天都努力地干活。

靖大爷说,这人就是要有个手艺,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的活儿,吃饭睡觉才算是踏实。对他来说,明天就是希望,每一天都有好心情好生意,就是盼头,他每天早晨醒来,便是一天的神清气爽,便是一天的希望。

突然有一天,他睡过头了,他自己还以为醒不过来了,看到太阳透过窗户照进来。猫咪嚷着要吃早餐,于是,爬到桌子上和他一起吃早餐。

2014年,笑呵呵的靖大爷,101岁,走了。那位老北京的老理发师走了,什刹海,杨柳依旧。

干活,生活,希望,不正是靖大爷给我们的启示吗?如何去对待生活,如何去追寻希望。“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抱着最好的希望,作最坏的打算,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而这一句格言,也是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玻璃墙壁上的话,出自《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人类思考生命生活的时候,都有点相似吧。

我在和朋友讨论这部纪录片电影的时候,正坐在沏墨的茶馆,点了一杯龙井,放了一本丰子恺的书。透过落地玻璃窗,看着窗外的断桥残雪和一塘枯荷,冬雨凄冷却空气清新,远山朦胧,水墨连天,行人骑着自行车路过,定格一种明净的收获。 W606ad9taI8vuw0osimT09i6xyGUr0qURvU2ealFZxY18dVIXRfKgJNF63VJUI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