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栏
“击退”指示含糊的上司的必杀词

(1)“这个真的重要吗?”

如果上司给了我们含混不清、目的不明的指示,我们可以用一句提问“这个真的重要吗”让上司重新审视自己的指示。

对此,如果上司能够给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那当然最好了,我们就可以按照明确的目的开始制作资料了。但是如果上司给出的回答依然含糊,比如:“这个……我觉得……”,那我们就可以无视他的指示,不用制作资料。因为即使制作了,也没有意义。还是请他想清楚再说。

当我们对不清楚的指示连续提出“这个真的重要吗”的质问时,上司和周围的同事就会觉得“他现在可能很忙”“如果我们对提出的指示不想清楚,他会生气的”。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上司给我们提出不明确指示的概率。

(2)“比如……”

对于经常做出不明确指示的上司,我们可以进行具体提问,让他给出清晰回答。

上司:“这些经营管理数据,请按照客户类型给我分类总结一下。”

部下:“客户类型?比如……”

上司:“嗯……大企业、小企业之类的。”

部下:“‘之类的’是什么意思?还有其他类型?”

上司:“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类型啊……”

部下:“那样的话,现在就请您确定一下到底按什么分类。按企业规模分类我赞成。那还需不需要按行业进行分类?如果按规模/行业进行分类的话,数据就会显得纷繁复杂,反而不容易看明白。我建议还是不要按规模/行业进行分类。”

大体就是这样的追问。不过,在我举的例子中,部下说话的语气不太客气。面对上司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耐心、客气一点。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是“逼问”出具体的细节,不要带着问题回去做资料,一定要当场问清楚。带着问题回去,日后一定会花更多的时间修改资料,得不偿失。首先向上司确认制作资料的具体目的,回去找到实际数据之后,再来跟上司讨论使用哪些数据合适。这才是制作资料的捷径。

05 输出的两个经典模式:“比较”与“分解”

数字单独出现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

举例来说,“上月销售额为500万日元”。“500万日元”到底是高还是低?是好还是坏?为什么会是500万日元?从“上月销售额为500万日元”中,我们看不出任何端倪。

但是,如果我加上以下三点说明的话:

(1)与前一个月相比,增长了150%;

(2)比竞争对手A公司多了200万日元;

(3)销售额增长到500万日元的原因之一是新商品B的发售,B的100万日元销售额也计算在内。

这样一来,“500万日元”就不再抽象,我们知道了它背后的很多信息。我们对它的理解也深刻了很多。

(1)~(3)的说明,都是比较和分解的结果。(1)是和过去的比较,(2)是和其他公司的比较,(3)是对销售额内容进行了分解。可见,通过比较和分解,数字背后的信息就会浮出水面。

在设计输出想象图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比较或者分解来明确资料的目的,然后再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输出想象图了。

图1-12 “输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06 比较型输出分为“其他”“过去”“其他+过去”3种模式

比较型输出大体上可以分为3种模式:

(1)和同类进行比较;

(2)和过去进行比较:

(3)和同类的过去进行比较。

(1)和同类进行比较,请大家先看图1-13的例子。通过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自家公司年度销售数量具有明显优势。

图1-13 通过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自家公司在销售数量上的优势

再看图1-14,是一位员工几次参加公司内部考试的成绩对比。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每次考试成绩的旁边,还有部门平均成绩,通过对这位员工的成绩和部门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他考得好还是不好。

(2)和过去进行比较,请看下页图1-15。某家公司2016年的销售额为783百万日元。但是,单有这样一个数字,我们无法判断这样的销售业绩是好还是坏。于是,我们把过去4年的销售额拿出来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2016年的销售额在增长。

不过,图1-15只是和本公司往年销售额进行比较的资料,并不能看出和竞争对手的差别。在此我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家企业的领导,看到公司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0%,于是得意忘形地说:“真是了不起的成绩!”但如果他们知道竞争对手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50%,恐怕就不敢得意忘形了。

图1-14 对个人成绩和部门平均成绩进行比较,把握个人的考试水平

图1-15 和过去进行比较,看出销售额在持续增长

这时,就需要把“和同类进行比较”与“和过去进行比较”结合起来,制作一份像图1-16那样的资料。在这张图表中,不仅对本公司过去几年的销售额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竞争对手在同一时期的销售额变化情况。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对手A公司这几年实现了成长,但自家公司的成长速度比A公司还要快。

图1-16 将“和同类进行比较”与“和过去进行比较”结合起来

07 和过去进行比较,区间的设定方式影响读者的理解速度

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区间的设定方式”非常重要,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比较企业经营的数据时,“月”是最为基础的区间。在公司里,不管是经营状况、广告宣传费用,还是销售情况,都会每月确认一次。制定销售目标时,“月”也是基本时间单位。比如:“上个月的销售额是×万日元,所以,本月的销售目标设定为×万日元。”

另外, 如果按月比较数据,发现数据起伏比较大,不容易看出趋势的话,可以把比较区间设定为“季度”。

先请大家看个例子,图1-17是按“月”制作的销售额比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每月的销售额有涨有落、起伏不定。但是,如果按照“季度”对销售额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出现图1-18的效果,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销售额是在持续增长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月度销售额依然用柱状图显示,但在柱状图上用线条显示季度平均销售额,如图1-19所示。虽然制作这样的图表要复杂一点,要多花一点时间,却能同时显示出每月的具体数字和变化的大趋势。由此可见,只是在比较区间上稍加改动,就会极大影响读者对数据的理解速度和深度。

图1-17 按“月”比较销售额变化情况,因为起伏较大,所以不容易把握大趋势

图1-18 按“季度”比较销售额变化情况,更容易把握变化的大趋势

图1-19 将增长趋势和月度起伏结合起来看

08 和过去进行比较的时候,要准备过去多少年的数据?

在制作和过去进行比较的资料时,比较区间的设定很重要,这一点前一小节已经讲过。这一小节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准备过去多少年的数据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公开的标准答案,我只是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帮助大家建立一个具体的概念。

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时候,一般准备过去5年的数据比较合适。 3年太短了,不容易发现异常数值

举个例子,请看图1-20,这张图中只有过去3年的数据。看了这张图表之后,我们弄不清以下两个问题:

(1)销售额若是处于增长趋势中,2014年为什么出现了暂时下降?

(2)销售额若是处于下降趋势中,2015年为什么出现了暂时增长?

2014年和2015年的数字,到底哪个才是异常的?通过这张图表我们无法做出判断。

>>> 职业投资人会追溯过去10年以上的数字

此时请看图1-21,因为列举了过去5年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说,销售额处于增长趋势中,只有2014年出现了暂时下降。可见,多准备几年的数据,更容易把握整体趋势,也容易发现不规则的异常值。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某些外部原因造成销售额暂时大幅减少,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2014年提高消费税等,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营都受到了影响,销售额出现了暂时下降。但是,要判断这些数据是不是暂时出现的异常数字,就需要把其放到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因此,准备5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最起码的要求。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或目的,数据区间的设定也会有所差别。

拿职业投资人来说,在研究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时,他们很可能要追溯该企业过去10年间的财务状况。因为在职业投资人眼中,10是一个“景气循环周期”,只有分析比较10年的数据,才能把握企业的真正实力。所以,关于数据的比较区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适当年份的资料。

图1-20 只有过去3年的数字,难以把握销售额变化的大趋势

图1-21 有了5年数据的对比,更容易了解销售额变化的大趋势

09 用分解型输出,呈现出“数字背后的理由”

接下来我们学习分解型输出,所谓分解型输出,就是把各种要素分解开来呈现。先来看例子。

图1-22是某公司广告宣传费用的变化图表,将本月的数字和之前4个月的数字进行比较,属于和过去进行比较的比较型输出。

如果制作资料的目的只是想知道广告宣传费用的变化情况,那么图1-22就足够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个图表就无法显示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再向前迈进一步,把输出的目的调整为“想知道广告宣传费用中,哪些具体项目的费用增加了”。于是,就出现了图1-23那种“堆积柱形图”。我们把广告宣传费分解成具体项目,这就是分解型输出(使用Excel软件自带的功能,可以轻松制作出纵向的堆积柱形图)。

从图1-23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广告的增加是推高广告宣传费用的主要原因。另外,还能看到电视广告和杂志广告的萎缩。 如果不进行详细分解,我们只知道广告宣传费用增加了,但分解之后,我们还可以了解增加的原因

由此可见,只用比较型输出,可能无法掌握数字的背景或原因,这时,分解型输出就能派上用场了。

要制作图1-23那种堆积柱形图,其实还有点小技巧。在图1-23中,每根柱形图最下方的项目都是网络广告,而且,我们发现网络广告的比较最为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在不断增加的。与此同时,柱形图从下往上数第二位的项目是电视广告,但要比较电视广告费用的变化情况着实比较困难,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需要仔细去辨认。我是想告诉大家, 柱形图最下面的项目,最为显眼,最容易进行比较,因此,要想强调哪个项目,一定要把它放在柱形图的最下面

图1-22 通过与过去的比较,可以看到广告宣传费用在不断增加

图1-23 使用分解型输出制作图表,可以看到网络广告费用的增加是推高整体广告宣传费用的原因

10 在分解型输出中,“数据粒度”不要太细

在分解型输出中,设定“数据粒度”非常重要。所谓“数据粒度”,简单说就是分解数据的详细程度(以销售额为例,所谓粒度,就是按年分、按月分,还是按日分)。

当接到制作Excel资料的任务时,我们会向上司或部门负责人征求意见,一定要问清楚该制作什么样的表格资料。可是,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这组数字我想看,那组数字也想看……”另外,作为制作资料的人,我们的一般心理也是希望把数据呈现得越具体越好,似乎这样更令我们安心。

但是,如果把数据分解得过于细致,数字就会变得很复杂。读者在解读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脑力。所以,要想制作一份可以让人快速解读的Excel资料,数据的粒度万万不可过细。 在Excel资料中,适度的“粗犷感”很重要

举例来说,某公司把商品的销售数量按照地域分类进行了总结比较[图1-24的(1)~(3)]。(1)是以国家为单位展示的销售数量,虽然这份资料在数据方面没有问题,但项目过多,读者看起来比较麻烦。

这家公司的商品,主要市场集中在日本和美国。于是,把欧洲各国的销售量合并为“欧洲”、亚洲各国的销售量合并为“亚洲”,就得到了(2)。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数据的粒度,读起来就清晰多了。

另外,考虑到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销售量加起来还不足总销售量的10%,公司决定以后不会在欧洲和亚洲市场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推广、销售。制作资料的时候,把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销售量合并为“其他”,就得到了(3),显得更为简洁。您可以比较一下(1)和(3),哪份资料读起来更容易理解、更省时?答案肯定是(3)。

图1-24 降低数据粒度,提升资料的易读性

总而言之,数据粒度分解得太细,会使资料不易读、不易懂。所以,我们制作Excel资料的时候,应以简洁为上,合并或省略不必要的数据,适当降低数据粒度,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 对于影响力很小的部分,要敢于“省略”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经理及经理以上级别的管理者,对公司财务和数字都非常敏感,他们基本上都是“能够理解数字要点”的人。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一味追求具体详尽的数字,而是善于抓住重要的数字。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帕累托法则”,它是指一小部分的重要因素,往往对整体有重大影响。比如,一家公司八成的销售额一般是由二成的精英销售员创造的。“帕累托法则”在企业分析中很常用。

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投资综合商社的投资顾问。我曾经问过他:“综合商社一般涉足多个行业,业务错综复杂,分析起来的工作量是不是很大?”结果,那位朋友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其实 综合商社整体销售额的80%都是由小部分主要业务贡献的,我重点分析这些主要业务,对其他业务一带而过 。所以工作量也不太大。”

可见,有时“省略”也具有正面的意义。对于贡献小、影响小的项目也进行仔细分析的话,那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其实,省略这部分项目,对整体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我们要拿出勇气,大胆省略影响力小的项目,以免浪费时间。

11 分解型输出,要防止“组合项目的大暴增”

在制作分解型输出资料时,最为常见的错误是“组合项目的大暴增”。所谓“组合项目的大暴增”,是指因为将多个项目组合了起来,结果造成表格数量的急剧增加。一份Excel资料中要同时展现多个组合项目时,就容易引发“组合项目大暴增”,使表格中的数据异常增多。

举例来说,有一家服装企业,使用Excel管理每月的销售数量。对于制作Excel资料的人,市场部负责人要求“按照商品分类看各类商品的销售额,比如POLO衫、毛衣等”;生产部负责人要求“看S、M、L等各种尺码的销售额”;店面负责人要求“看东京店、大阪店、福冈店等各个店铺的销售额”。

如果把上述所有项目都放进一份Excel表格的话,那将是一份庞大、复杂、难懂的表格 [图1-25的(1)~(3)]。

如果只按照商品类别显示销售额的话,(1)的形式就可以了。如果要把商品分类和尺码分类一同显示的话,那么表格的行数就会增加“商品种类×尺码种类”的数量,即(2)的形式。如果再加入各个店铺,那么增加的行数就是“商品种类×尺码种类×店铺数量”,最后您看到的就是(3)的形式。

我举的这个例子还是比较“温柔”的,各个类别的数量都不多。您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商品不是2种而是20种,店铺不是3家而是10家,那么这个表格可能会增加数百行。这就是所谓的“组合项目大暴增”。组合项目一增加,数据的数量就会以“乘法”的级别递增。

图1-25 将商品、尺码、店铺组合起来(就发生了组合项目大暴增!)

出现组合项目大暴增之后,表格就会异常庞大、复杂,不仅制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去做,读者也要花很多时间去读。那么,怎样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当我们发现项目较多,有可能发生组合项目大暴增的时候,就不要把所有项目都制作在一个表格中,而是像图1-26那样,给每个项目分别制作一个表格。这样一来,就简洁多了,读者读起来也方便。

图1-26 针对商品、尺码、店铺,分别制作独立表格,看起来就清晰多了

12 比较、分解,尽量控制在“两个项目”以内

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或分解两种形式来制作Excel资料,但经常有朋友把比较、分解的项目罗列得过于详细,以至于最后的资料不易读,也不易懂。

我再强调一次, 制作资料,有一个铁一般的原则,就是尽量简洁 。前一小节讲的“组合项目大暴增”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另外,当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这组数字想填进去,那组数字也想填进去”的话,最后做出的资料就会非常复杂,让读者看得头晕眼花。

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在一份Excel资料中,比较、分解的项目最多不要超过两个。

举例来说:

(1)自家公司与竞争对手A公司的销售额对比(和同类进行比较)

(2)按照时间顺序看销售额的变化情况(和过去的比较)

请看图1-27,对自家公司与竞争对手A公司的销售额进行了比较,而且,比较的是从2012年至2016年的数据。虽然比较了两个项目,但看起来并不复杂,基本上一眼就能看透图表中的全部重要信息。

>>> 二维的表格、图表,不擅长呈现3个以上的项目

可是,如果我想在一份表格中同时呈现以下3个项目,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

图1-27 同时融入“和竞争对手A公司的比较”与“按时间顺序的销售额变化情况”的资料

(1)对实际业绩和目标业绩进行比较,想看目标完成率(和同类进行比较)

(2)和2015年的数值进行比较(和过去进行比较)

(3)想看各个店铺的数值(按照店铺进行分解)

图1-28就把上述3个项目总结在一张表格里了。虽然这张表不算复杂,但要看数字的变化情况、比较各个店铺的数字,也并不容易。

把这张表格制作成图表就得到了图1-29。虽然表格中的所有数字基本上都能体现在图表中,但因为各个店铺的数值是分离的,所以要比较各个店铺2015年和2016年的数字变化情况,是比较困难的。

或者,您可能会设计出像图1-30那样的图表。在这个图表中,虽然能一眼看出各个店铺当年的实绩和目标的比较情况,但若想比较2016年和2015年的变化情况,就比较困难了。

表格和图表属于二维的表现形式,所以,当比较、分解的项目超过2个的时候,就很难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既不易读也不易懂。因为,要想制作出易读易懂的Excel资料,一定要牢记,一个表格最多呈现两个项目。当比较或分解的项目达到3个或3个以上时,请像图1-31那样,分成两个表格或图表来制作。

图1-28 将“目标、实绩、完成率”“2016年与2015年的比较”“各个店铺的数值”3个项目放在一张表格里

图1-29 将“实绩与目标的比较”“2016年与2015年的比较”“各个店铺的数值”3个项目放在一张图表里(之一)→不易读不易懂

图1-30 将“实绩与目标的比较”“2016年与2015年的比较”“各个店铺的数值”3个项目放在一张图表里(之二)→不易读不易懂

图1-31 将3个比较、分解项目,用两个图表进行呈现

13 具体确定比较的对象、分解的数据粒度(在作业开始之前!)

假设公司的上司要求您做一份资料——“请你使用Excel制作一份资料,对咱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

这个指示虽然相对于“我想了解咱们公司的财务状况”要明确一些,但对于比较对象是什么,并没有给出明确指示。所以,还属于比较模糊的指示。

这时,如果您不向上司确认比较对象,而是把现有的竞争对手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E公司都作为比较对象做在资料中,那么结果很可能不能满足上司的心意。上司说:“D、E两家公司的规模远远大于我们,现在就把我们跟他们比较没有任何参考意义。”于是,我们回头还得重新制作资料,把D、E两家公司删除。结果, 您收集D、E两家公司的数据,再把这些数据做进资料里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在作业开始之前具体确定“比较的对象”和“分解的数据粒度”。

在工作中,含糊、暧昧的指示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发出指示的人并没有搞清楚工作的目的。所以,发出指示的一方,在发出指示之前,一定要明确工作的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把比较的对象、分解的数据粒度想清楚,然后再指示别人制作资料。这样才不会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

>>> 全体人员都应建立时间成本意识——工作是要花时间的

在我们制作资料的过程中,如果上司提出增加比较对象,或者改变分解的数据粒度,我们就需要和上司讨论“修改工作日程”的事宜。

举例来说,当初提出指示的上司确定要与3家竞争公司过去3年的销售额进行比较,我们需要收集的数据就是3家公司3年合计9年的数据。按照我们的工作速度,收集这些数据需要3天时间。

但是,正在我们着手搜集资料的时候,上司突然提出:“我觉得还是与5家竞争公司过去5年的销售额进行比较更为妥当。”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搜索的数据就是5家公司5年合计25年的数据。

这可是之前预计工作量的近3倍啊。3天×3=9天。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向上司反映,搜集资料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了6天,让上司考虑好,是做还是不做。如果确定要做的话,就要延长6天时间。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成本回报率。 如果上司随意增加比较对象、改变分解的数据粒度,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作业量,从而造成工作日程的推迟 。工作只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如果团队成员不能统一思想,不能全员建立起时间成本意识,那么非常遗憾,制作Excel资料的速度会非常缓慢。

图1-32 比较、分解的“含糊案例”和“精准案例”

14 迅速制作输出想象图的“TTP”战略

不管是比较型也好,分解型也罢,要从无到有设计一份输出想象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迅速设计输出想象图的诀窍在于多收集参考案例。 如果有类似的参考案例作为样本拿来用,就可以大大提高设计输出想象图的速度 。我将这种方法称之为TTP战略 。TTP战略的正式名称是“彻底抄袭”战略我取的这个名字是不是超级无聊?但也正因为它无聊,才更容易被人记住,更有利于所有团队成员共享这个方法。

投资银行的职员能够超级迅速地制作财务模型,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有很多参考案例可供“抄袭”。

举个例子,假设投资银行要计算一项企业并购的收购金额,需要制作一份财务模型。投资银行以前做过很多企业并购的项目,保存有很多财务模型可供参考。只要找出以前相似案例的财务模型,就可以抄袭其样式,迅速制作一份新的财务模型(当然,涉及以前项目的机密信息是不能泄露的)。

另外,还可以从以前制作过财务模型的同事那里学习经验,避免走弯路。总而言之,在设计输出想象图的时候,首先要从收集参考案例开始。

>>> 上市公司的IR(Investor Relations,投资者关系)资料,是参考案例的宝库

为设计输出想象图而收集参考案例的时候,首选公司内部数据。

公司内部其实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成功案例。尤其是大企业,可以说是经验的宝库。做过相似工作的人,可能就坐在隔壁办公室,向他们取经,是个捷径。

即使自己团队中没有人有相似的工作经验,我们还可以向公司里的其他团队请教,说不定他们有经验呢。

举例来说:“我们要做销售管理的资料,但不太清楚该用什么形式的Excel表格,你们有经验吗?”这样询问其他销售团队,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他们做过同类资料,我们就可以借过来当作样本,照着做。 这样的数据共享,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在公司内部找不到参考案例,就要把触角伸向公司外部。

上市公司会在财务报告中公布IR资料。除了季度业绩和重要财务指标,很多公司的IR资料中还会公布中期经营计划。假设我们的公司想要开展一项新业务,就可以寻找商业模式类似的上市公司,从其IR资料中寻找经营计划,将其作为样本来参考。然后结合自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可以高效制作出新业务计划的输出想象图。

另外,除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网上还能找到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甚至相关企业的新闻也能给我们提供灵感和参考。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网上寻找信息,在工作的早期阶段尽量多地收集参考案例,为以后制作输出想象图提供样本。 FawaK6hbZChImpKBg6xJ5Bi/9XtVDeroBFYdJlhadETNY2dPUcFi8B3jLcnFc8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