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图书报刊发行的改革

一、突破新华书店“包订不包销”、邮政部门“邮发合一”的体制

新华书店“邮发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报刊市场逐步发育成熟的表现,是图书报刊发行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报刊社是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自 1978 年出版社、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后,出版社、报刊社逐步与政府“断奶”,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之路,报业逐步走向了市场,发展为新兴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报刊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读者的选择成为报刊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广告收入成为报刊的经济基础。报刊发行在报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渐重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版界同仁认识到图书报刊的生存发展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探索图书报刊发行方式的改革,新华书店“包订不包销”“邮发合一”的体制与图书报刊企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矛盾日显突出。出版社、报刊社必须把报纸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图书报刊发行开辟第二渠道,实现多种方式经营势在必行。由此带来的图书报刊自主发行这一新生事物之所以迅速发展,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的图书发行交给新华书店,报刊的发行交给邮政系统全权负责。对于图书报刊发多发少、发到什么范围、发给哪些人看等一些情况,出版社、报刊社只管编辑出版,具体情况是不清楚的。

出版社与新华书店尽管是一个大的系统,但是发多发少、图书的质量、畅销程度等并没有与发行渠道建立责任关系,所以导致了新华书店大渠道、“大锅饭”的现象,出版与发行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图书报刊发行费率和发行时效上,出版社、报刊社与新华书店、邮政发行部门虽然存在很大分歧。特别是报刊社在邮政部门面前很少有发言权,基本上是邮政发行部门制订出单方合同,报刊社只管签字,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1985 年《洛阳日报》在全国首创报纸自办发行,标志着“邮发一统天下”的格局已不复存在。

二、多渠道发行方兴未艾

随着民营书店、书商的发展,出版社图书发行的第二渠道开始发挥重要的市场作用,一些出版社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好书、热销书极大地满足了市场读者的诉求。

在报刊方面,当“邮发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后,许多报刊社走上了自主发行之路。自主发行的概念是报刊社自己组织发行队伍,邮政系统则不再参与报刊的发行。这种状况形成了报刊社自办发行与邮政发行各干各的局面。从自办发行开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

1.1986 年~ 1989 年的探索创业阶段。许多报社勇于探索,冲破思想禁锢,改革发行体制,实行自办发行。1989 年部分地市报社相继召开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座谈会,全国一些报社介绍了创办自办发行经验,统一了认识,肯定了方向,总结了自办发行初创阶段的做法和经验。

2.1990 年~ 1994 年的开拓发展阶段。全国许多报社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自办发行为主导的多渠道的发行迅速发展。以山东省为例,全省 17 个地市党委机关报中有 15 家报社、22 种报纸和 20 多种专业报实行自办发行,成功地摸索出一条以自主发行为主导的多渠道发行模式,使报纸发行量上升,投递时效加快,发行质量提高,发行费率降低,深受读者欢迎。

3.1995 年~ 2000 年的巩固提高、稳步进取阶段。各报社认真总结取得的经验,组织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瑞环同志对新闻出版署关于对《吉林日报》《天津日报》自办发行情况的调查报告“送阅件”作出的“总结经验,巩固提高”的批示,加大改革经营管理,加强发行队伍建设的力度。

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后,一些报刊社开始实行自主多渠道发行,推动了发行方式的结构调整。随着自办发行的发展,报业经营潜力被进一步激活,各报社勇于创新,不固守单一的“自发”不变,不断探索自办发行主导下的灵活多样的发行新路子,从有利于扩大报纸发行量,有利于提高发行质量,有利于读者,有利于降低发行费率,增收节支入手调整发行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适合各地实际的多种发行方式并存的自主发行新格局逐步形成。所谓多渠道自主发行,一是一张报纸既自发又邮发,在城市自发,在边远农村邮发;二是一家报社多种报纸,组建多种渠道或多元化合作的发行投递公司,有的自发,有的邮发,有的委托有关单位代发,有的报邮联合发行,有的报社和宣传部门负责收订,邮政局投递。实行多渠道发行是一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发行方式,对报纸发行的畅通、扩大覆盖面、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报业经济发展和报刊市场的繁荣。

三、图书报刊发行的产业化进程

由于图书发行的周期较长、渠道涉及面较窄,所以大部分出版社没有建立自己的发行队伍,主要依靠原有的新华书店、市场上的书商以及网络进行销售,促进了市场第二渠道的大力发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局。

相对于图书的发行,报刊的发行在发行时效、渠道建立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压力。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情况下,必须发挥报刊的品牌优势,围绕报刊的销售迅速建立健全稳定的自主销售网络,以报刊发行网络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不惜人力、财力和物力,全面推动自主发行网络的建设。

由于多渠道发行体制、网络已初具规模,使得发行向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在发展中有网络的报社,不仅突破了单一发行和代发报刊的传统做法,而且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代发图书报刊、物流配送、营销商品等业务,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投入,提高发行队伍素质,改善工作条件和从业人员待遇,增加发行工作的科技含量,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在报刊发行工作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和问题:一是有些报刊社对报刊发行经营管理的机制不健全,没有按现代企业化管理要求建立运行机制;二是有些报刊社由于经济困难,对发行网络设置、交通工具等设施投入较少,对边远地区、末梢投递报刊速度较慢,读者有意见;三是近年来有些报社对报刊发行市场萎缩的现实缺乏调查研究,发行策略和手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在新形势下办好报刊的同时,努力搞好发行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全面、全方位抓发行,没有全年营销观念;四是许多报刊发行队伍素质不高,高层次的发行人员少,尤其缺乏市场营销人才,不适应广大读者对报刊发行的要求。

四、图书报刊发行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经济发展逐步向世界一体化发展,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与了解也必然向多元化态势发展。由此而导致受众信息的需求亦会显现出分层、多样和个性化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传媒的形式也逐渐增多。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不同的特点影响、争夺着自己的受众。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已经对传统出版物形成了极大挑战。据统计,中国报纸总数为 2 160 余种、通讯社 2 家、杂志 7 900 多种、广播电台 1 200 多座、电视台 980 多座、有线电视台 1 200 多座。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报纸增长了10 倍,电视台增长了 29 倍。全国新闻工作从业人员增加到 50 万人。尤其是近年互联网的出现,使网络新闻已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对传统新闻媒体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就其经营而言,网络是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传播上的优势使得网络新闻媒体一跃成为新闻传播业争夺的制高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仅 2001 年就新增用户 106 万户,总数达到 1 591 万户。另外,从 2002 年 2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发行业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并承诺在加入WTO后的一至五年内实施。这种状况,也给中国报刊未来的发行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近万种报刊竞相争夺读者,引发了愈演愈烈的报刊发行大战。竞争势态的加剧必然导致报刊发行的难度增加。

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出版界、报刊界的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由于电子出版物的蓬勃发展,以及流媒体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纸质出版物、纸质媒体的依赖度大大降低。一些报刊社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入不敷出,出现倒闭的现象。

出版社、报刊社及图书报刊发行的经营决策者,必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求新求变。在迎接新的挑战,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活力的同时,提高发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含量。过去那种粗放的、原始的肩扛人抬的发行模式显然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在今后的发展中,出版社、报刊社如何在结合传统优势的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传播与营销,培育出新的市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出版编辑发行营销队伍的建设上,需要进行提前布局,提高队伍素质,改变发行队伍的结构,掀起以技术革命与资本运营革命为内容的创业新浪潮。 /4ztYp18Fs3q3dLXtNLHDiqzyzXnFLCPmakEPhnSn4eAWFyO0MpE5TG1g9yIBH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