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一向神秘的发达经济体央银及其行长尝试祛魅的探索之作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如果要给目前我们依旧立身其中的全球金融危机找出一些独有的特点的话,那么,我认为需要排在前面的特点之一就是,这次危机发端于通常被视为处于全球金融体系中心和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而在此之前的金融危机理论框架和金融危机研究中,通常的假定是,那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处于相对不是十分重要的新兴市场,或者说还不是十分成熟的金融市场,才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主战场。

此次金融危机的这一特点也冲击了发达市场通常在金融市场发展上的优越感,引发了包括发达市场在内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持续反思,同时自然也引来了新兴市场怀疑乃至批评的声音。本书虽然一直努力对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祛魅,但实际上还是陷入了西方发达国家自我中心的本位。而在此次危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的一些新兴经济体(例如中国)以及一些在危机中发挥了重要协调功能的国际组织(例如G20)则着墨甚少,挖掘不多,这看来也是下一步全球金融治理和金融决策研究中需要弥补的短板之一。

要把握一次影响深远的危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特定意义上说,不同侧面的研究就如同我们在摸象,究竟大象是像一堵墙,还是像一个柱子,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角度。在众多的角度之中,从央行行长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是十分有特色的。

从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央行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央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引人注目,也常常带有一些神秘色彩。本书作者即是从央行行长这个角度出发,从一个记者的笔触和视角,尝试为读者呈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格兰银行、美联储和欧洲央银的高层们上演的一幕幕大戏。他们往往身兼数任,既是执掌国家金融决策大权的专家,又不得不成为卷入权力斗争中的政客,有时还被迫成为大胆冒险的“赌棍”,这还原了一个个多维度的,或者说是有血有肉的央银行长。

作者尼尔·欧文曾在《华盛顿邮报》担任专栏作家,同时在《华盛顿邮报》的政策分析部门任经济领域的编辑。在2007—2012年这6年间,欧文负责《华盛顿邮报》的经济领域以及和美联储相关的报道,主导了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时政热点的专业评论。作为一名资深财经记者,欧文的评论领域还包括华盛顿地区的经济发展、互联网公司发展等热点。凭借专业的分析、犀利的点评,欧文成为美国经济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财经评论专家。这种记者视角,也使得本书更为通俗易懂,并且不拘泥于具体的金融决策理论框架。在他看来,央行行长作为“点纸成金”的政策制定者,虽然秉承着相同的理论出发点,但在面对经济难题时也会产生激烈的分歧,最终他们会因配方的不断改变而炼出“金子”还是“石头”,实在难以预判。他们需要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并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但即使基于完全相同的数据,政策制定者内部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因为在作者看来,可以说并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宏观经济理论。欧文在这本书中运用大量生动的实例描绘了美联储在20世纪70年代和日本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时出现的政策制定难题,痛苦、纠结、争论、妥协伴随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看,《炼金术士》可以说是作者欧文作为一线记者多年来亲历亲闻的汇总,是财经记者视角中的一部央银决策史。

本书分为4个部分,共19章。第一部分回顾了1656—2006年间央银的发展历史,后三部分详细讲述了三个发达经济体的央银(英格兰银行、欧洲央银和美联储)在2007—2008年、2009—2010年和2011—2012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的具体工作。

本书着力甚多的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三位央行行长——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美联储主席)、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欧洲央银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英格兰银行行长)的个人历程,这些经历对分析他们在2007年经济危机时如何反应有着重要帮助。伯南克从幼年时就被称为“神童”,青年时是个留着长发的不羁学子,成年后成为“共识建立者”。默文·金和伯南克虽同是名校出身,但相比之下,他却更多地被视为一位思想传统的经济学家。特里谢也曾是诗人、左翼活动分子,而现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面对2007年8月9日开始的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崩溃,这三位具有不同背景、性情和知识倾向且对世界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央行行长,在危机后的五年内采取的行动,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009年,随着金融风暴演变成欧元危机,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开始大笔购买政府债券,央行行长们对财政政策的制定也因此变得更具影响力。默文·金和特里谢开始对政府策略发表意见,这标志着央行不仅能够独立运作,还能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施加影响。有了这项新增的权力,一向决策果断、行动迅速的美联储在三家央行中相对来说表现最好,伯南克对以往危机的深入研究也起到了作用。英格兰银行相比之下有些落后,而欧洲央银更是远远落后了。欧文较详细地解释了欧洲央银在危机发展过程中提高利率的原因:对通胀的过度紧张。当时其他央行都在想办法保持低利率,而且欧洲央银在开始购买国债之后,仍坚持其强硬的立场,要求相关政府以削减赤字为条件来换取援助。

在本书中,作者希望凸显出全球央行权力递增的事实。央行行长们就如书名中的“炼金术士”那般,日益拥有“印钞票”的巨大权力。虽然伯南克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明显优于默文·金,但两人都造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和权力的增加。而在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央银总部,则是另一种情况。西班牙和意大利已被迫执行了欧洲央银的政策,但迄今却仍深陷于衰退之中。在本书末,作者不忘点出央行领袖处理危机的错误,例如英格兰银行提倡紧缩导致英国经济陷入停滞、欧洲央银对减息犹豫不决以及美联储默许雷曼兄弟倒闭等;但同时又赞扬他们的成功之处,即能够做到国际通力合作,团结解决全球经济问题。

《炼金术士》出版以来,反响比较热烈:“点赞”者有之,他们为书中大量翔实的历史和实例描写喝彩;批评者也有之,他们质疑书中对央行行长们的描写和论述不专业。不过,无论支持者或批评者,大多数人认为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完成了一次对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及其领军人物的祛魅运动,也就是把这些央行行长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来描述和分析,而不是通常的仰望和拼命涂上油彩。

让我们回到本书的标题——炼金术士,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称谓。在金融体系的演变中,从17世纪中叶产生到现在21世纪,央银家被誉为炼金术士——他们创造了“信用”的概念,他们阻止金融危机的产生。这一切通常被类比为像炼金术士从无到有、点石成金一样神奇。现实中,央银确实是一项有影响力的金融制度创新。但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庞大的央行和它内部的专业人士在面临前所未见的金融危机时,同样会感到束手无策,无穷尽的争吵、妥协贯穿始终。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不再觉得央行的决策充满神秘感,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银色子弹。

本书的翻译由我主持和组织,并与陈剑博士共同进行了翻译协调和统稿校订工作;张悦、路扬、夏碧莹、马文霄、岳淑媛、刘晓依、周鹤、樊梦臾等也共同参与了翻译。为确保翻译质量,我们在初译之后又经过多轮交叉校订与统校,从专业性、语言修辞等各方面进行修订。整部著作的翻译耗时着实不短。鉴于本书篇幅较长,内容丰富,译稿中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不吝赐教,以便我们持续改进。

是为序。

2015年4月5日于纽约 Az8xAtrqzZbRW8BOwybET5Km0keznNb2en3hYw9Ji4evjmAV0dRvbYd4wkAa1l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