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今人们主要靠社交媒体来交流,写信成了一门失传的艺术。这个变化带来的最大损失可能是,我们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字句来准确传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然的话,除了文字交流以外,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呢?笑脸、生气的脸、爱心、竖大拇指。可是当这个世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当你为自己的无知坐立不安,当存在的焦虑开始满溢,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给某个人正式地写一封信。

本书收录了我的一部分通信,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和我通信的对象几乎全是陌生人,其中大部分信件来自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对外公开的那十年。那段时间里,我收到的信的内容大部分是直接询问科学问题,这些信件由纽约海顿天象馆的专业团队分类处理,当时我是那里的馆长。而本书收录的主要是其他一些多少带有个人色彩的信件,比如说,信中专门提到了我的某次演讲,或者我的某一本书,又或者某段有我出镜的视频。

在所有的信件中,那些充满情绪、好奇心或者焦虑感的来信我都完整地刊登了出来。 另一些相对散漫的来信则被我提炼成了一段。有的来信人满怀愤怒,要么是针对这个世界,要么是针对我说过、做过的事情。有的来信人喜欢探讨理念和信仰,还有一些来信人忧伤、敏感、尖锐。很多信里蕴藏着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体会过的那种渴望:寻找生命的意义;孜孜不倦地试图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

除此以外,本书还收录了我写的几封没有特定对象的信。比如说写给编辑的(主要是《纽约时报》的编辑),还有贴在我的脸书页面和其他公众网站上的公开信。最早的一封公开信可以追溯到2001年9月12日,那真是漫长的一天;前一天我在四个街区外目击了那次袭击,我亲眼看着世贸双塔轰然崩塌,24个小时后,我给家人和同事写了那封信。

总而言之,这本书汇集了我的点滴智慧,希望这本书能为好奇的读者提供些许知识和灵感,甚至共鸣。这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暨教育家眼中的世界。现在,我愿与你分享它。 M74dblT2EI8/zcVjPARuM8vulkFgNTKVi34Q2LxzfW+yPirIrSCFB9wQVFns/R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