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塔烟霞:柬埔寨六日纪行

行走,是我近年的主题之一。通过行走,我希望自己能够多了解一些不同的文化,体验世界的发展和走向,通过实地考察比较各地不同,同时满足自己的眼睛和舌头,让眼睛看更多美景,让舌头品更多美味。对于这一年里会去哪些地方,没有筹划和设计,信马由缰,兴致所至。我有工作和责任的羁绊,不可能长期在外随心所欲地行走,只能根据空余时间的长短,提前十天半月计划,想好了,拎包就走。

柬埔寨,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也成了我2017年行走的第一站。傍晚到达暹粒机场的时候,满天灿烂的晚霞捧着玫瑰色的云彩,向我款款走来。

柬埔寨: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中国人想起东南亚旅行,首先想到的是泰国,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住宿交通很便利的地方。柬埔寨的吴哥窟大家都听说过,但柬埔寨直到1993年才摆脱战争,走向安定。

1993年5月,柬埔寨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首次全国大选。9月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重登王位。从此,柬埔寨逐渐走向和平发展的轨道。十年前,人们到吴哥窟旅行几乎还找不到宾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吴哥窟所在的暹粒城已经有了比较现代化的机场,城内也有了很好的宾馆设施、餐饮服务。

不过从北京过来还是不太方便,直飞的只有吴哥航空半夜的红眼航班,还不是天天有。如果想要从北京到吴哥窟来,大部分情况下还得转机,我的航班就是早上9点半从北京飞广州,再从广州飞暹粒,路上共花了十个小时,够飞到欧洲或者北美的了。

世界闻名的吴哥窟是8~14世纪吴哥王朝(中国古代称之为真腊王国)留下的一系列寺庙(印度教和佛教的都有)和王城遗址,分为大吴哥和小吴哥。大吴哥为王城内部的寺庙遗址和王宫遗址,小吴哥就是吴哥窟。吴哥窟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柬埔寨人对中国人比较有好感,有历史原因(因为西哈努克亲王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有现实原因(中国游客消费多)。到柬埔寨的签证也比较容易办理,旅行社都可以代办。到柬埔寨玩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吴哥窟,其他地方可去可不去。这里背包客比较多,小酒店也比较多,交通方面到处都有摩托车拖着车厢的嘟嘟车,花钱不多,非常便利。拿到签证,背上背包,登上飞机,不用预订宾馆就能启程。

柬埔寨是个佛教国家,老百姓心态相对比较平和。但由于国家从战乱中走出来也就二十年左右,所以经济不那么发达,整体上还比较贫穷,物价也不是很贵。

暹粒的夜市很热闹,有各种小吃,也卖各种纪念品。小吃中最奇特的是油炸小蛇和大蜘蛛,有人吃得津津有味,我看了就被吓一哆嗦,没敢吃。餐厅吃饭都是份饭,柬餐特色、西餐吃法,柬埔寨人即使在家里吃饭也用刀叉,这是法国在此殖民几十年带来的风俗改变,据说之前是像印度人一样用手抓饭吃。

柬埔寨民俗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男方要“嫁”到女方家里去,即中国的所谓入赘。中国的男人如果入赘,会被人看不起;但柬埔寨的男人如果不入赘,会被人鄙视。华人也入乡随俗,多数开始倒插门。这样其实好处多多:一是岳父岳母通常不会和女婿过不去(婆婆和媳妇过不去就太常见了),所以女婿在女方家日子会好过;二是男方不太敢欺负女方,因为女方就在自己家。这个习俗挺合理,我觉得中国可以借鉴,会缓和中国几千年紧张的婆媳关系。可惜现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去哪边生活都会留下孤独的老人。

到柬埔寨,可以用人民币换成柬币用,但柬埔寨更流行美元。美元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花,老百姓也更愿意接受美元。政府允许美元通用,一是表明柬埔寨投资金融国际化,二是老百姓担心柬币贬值。所以带着美元的中国人进海关后不用把美元换成柬币,但最好换成小面额的美元,因为你几乎没有机会用到大额美元。我去之前不知道美元通用,结果换了一些柬币,最后发现很吃亏:1美元兑换3800柬币,可到了市场上,1美元的东西要收4000柬币,一来一往,贬值了接近10%。

去柬埔寨的最好季节是冬天。这里接近赤道,冬季的白天依然很热,但晚上凉快,而且冬季是旱季,蓝天白云很美,朝霞和晚霞更美。柬埔寨目前还没怎么发展工业,所以没有雾霾,你可以放心呼吸干净到透明的空气。

日落之后必有日出

大部分人只要有机会看日出或者日落,都是愿意看看的。我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很多次的日出和日落,面对朝霞喷薄或者晚霞缤纷,内心总会各种涌动。

站在吴哥的古庙废墟上看日落,或者面对吴哥窟神秘的高塔等待日出,那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来到吴哥,到巴肯山建造于10世纪的神庙废墟上看日落,和到吴哥窟前去等待日出,是所有游人必做的功课。我当然也没能免俗。经历了巴肯山的日落和吴哥窟的日出后,才明白千万游人的选择是能抵达人内心深处的某个触点的。

巴肯山海拔大概60米,是吴哥王城周围唯一一座自然山。10世纪左右,吴哥的国王在山顶建有敬拜印度教湿婆神的寺庙,现在大部分已经倒塌,除了几座残缺的玉米穗状的宝塔,遍地废墟。

我特意来到巴肯山,就是为了看落日,听说一次只允许300人上去,于是下午4点还是艳阳高照的时候我就来了,结果当时上面已经有了300人,下面还排着200人,下一个人才能上一个人,严格控制,没有贵宾票,不允许任何人加塞。在上面的人都是来等落日的,很少有人下来。只要有人下来,轮到上去的人都会兴奋地尖叫一声。

我随着队伍像蚂蚁一样往前挪,眼看着快到六点了,太阳在树丛后面快下山了,前面还有20个人。我心想今天的队伍算是白排了,结果这时候上面居然下来了一批人,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到了通行证。我本来也想学其他人尖叫一下,终于没能喊出口。

沿着木梯一路爬到山顶废墟上,刚好看到半个太阳沉入远方的大地。满天晚霞染红天空,周围的几片云彩也被染成了灿烂的金色,山顶的几座残塔在夕阳中显得巍峨神秘,披上了某种神圣的色彩。十分钟不到,太阳全部沉了下去,天空的云逐渐失去颜色,大地开始笼罩在黄昏的朦胧中。转身看变得黑黝黝的古庙废墟,瞬间悲凉充满胸腔,觉得世间一切都不过如此,在辉煌之后必有萧条,在热闹之后总是苍凉,眼泪不自觉充满眼眶,滴在已经沉寂千年的古庙基座之上。

下山的路已经完全黑暗,把手机手电筒打开,一路跌跌撞撞下山,收起思绪,努力走向万家灯火的人间闹市。

到吴哥窟前面去等待日出,也是必做的功课。只要上网搜吴哥窟,出来最多的图片就是太阳在吴哥窟后升起,把整个吴哥窟包围在金光里的照片,加上吴哥窟在水中的倒影,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在这一瞬间无比完美地体现出来。在经历了巴肯山落日的沉重之后,看一次千年古寺前的日出也许会另有触动。

为此,我早上4点半就起床,5点出发,到达吴哥窟停车场时天还漆黑,天空中的星辰依然像钻石一样闪烁。通向吴哥窟的古道很长,被千万双脚从古到今踩得坑坑洼洼,而且没有路灯。也许是故意不装灯的,让大家摸黑走向千年古庙,内心会产生别样的敬畏。我亲身体会,一路摸黑走了两千步,顶着星光到达吴哥窟前的池塘时,内心已经有了很清净和安宁的感觉。

池塘在吴哥窟前面,在古代应该是修行者净身的大水池。很多人已经在岸边等待日出。我好不容易在岸边挤到一个地方,耐心等待天空从黑暗中一点点亮起来。终于在微曦中看到了吴哥窟的影子,慢慢又看到了池塘中的倒影。

半个小时后,东方天空有了一点色彩,吴哥窟在亮起的天空中显出越来越清晰的剪影,水中的倒影也美丽起来。天空中的云彩越来越鲜艳,吴哥窟的五座宝塔在升起的太阳下显得宝相庄严,最后笼罩在了一片光明之中。

半个小时后,东方天空有了一点色彩,吴哥窟在亮起的天空中显出越来越清晰的剪影,水中的倒影也美丽起来。天空中的云彩越来越鲜艳,吴哥窟的五座宝塔在升起的太阳下显得宝相庄严,最后笼罩在了一片光明之中。

吴哥窟的日出没有巴肯山的血色夕阳那般凄美,升起的太阳很快就让本来处于黑暗中的吴哥窟显得明快而轻松,好像千年的历史只不过被阳光轻轻一照,所有的烦恼和积郁就被一扫而光。尽管吴哥窟的每一块石头上也刻满了沧桑,但游人在朝阳下比较轻松的心情,绝对没有办法从巴肯山上的落日中找到。

日落和日出,同样面对千年废墟,同样面对地平线上的太阳,但心情却如此不同。这种不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某种客观存在,而是来自于人类内心的感受。这一感受千古未变,就是面对绝望和希望、王朝没落和朝代更替、生命衰老和迎接新生的不同体验。

人类命中注定要在辉煌和落寞的交替之中去创造历史,留下痕迹;而后代缅怀历史壮举的人,同样会重复着辉煌和落寞的历史,让子孙后代凭吊纪念。当年的繁华已去,除了留下一地废墟,还有那夕阳下的苍凉,似乎空空如也;但同一批古人也留下了日出照耀的金色宝塔,让人看到了上千年文明的延续,几万年人类生命的生生不息。

是的,一个人也许必须面对日落时的苍凉,但更应该拥有日出时轻松走向未来的心情。也许人类创造的一切在千万年后都会变成废墟,但日落之后必有日出。这是人类的希望,也是文明的希望。

我们应同时具备建设和破坏的力量

参观吴哥寺庙群中的塔普伦寺和崩密列寺,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景观,就是很多大树长在庙宇的顶上或者墙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根深入到墙缝中,逐渐膨胀把墙体撑开,结果常常是墙体分崩离析,而大树的根继续不紧不慢往下延伸,深入地下,最后大树巍然挺立在庙宇的废墟之上。

吴哥的庙宇基本上都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塔普伦寺和崩密列寺这两座庙建于12世纪左右,也有八九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是什么原因让吴哥王朝突然衰退,最后灭亡,以至于会把这些宏伟的庙宇建筑抛弃掉,荒废在杂草丛林里。

有人说是战乱导致的,有人说是连年的干旱,人们不得不放弃王城,往他方迁徙。但不管怎么说,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庙宇建筑被荒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庙宇周围变成了连绵的森林(因为地处热带地区,树木长得很快),庙宇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最初,这些庙宇即使被人遗忘,依然是完整的存在。可是今天我们在参观这些庙宇时,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然变成了一片废墟,其中有人为破坏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自然的力量——所谓风刀霜剑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最强大的破坏力量居然是蓬勃生长的大树。

树的种子掉在墙缝里,慢慢树苗就长出来了。刚开始树苗对于墙体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树一点点长大,树根一点点深入,一年两年看不出破坏力,百年之后墙体就开始崩裂了。

几百年后,在树根力量的作用下,结实的墙体轰然崩塌,宏伟庄严的庙宇就变成了废墟。在今天游客的眼中,这样的废墟充满了宇宙沧桑变迁之感,同时也显示出人工的奇迹在大自然的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人类想要实现永恒的欲望和野心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多么渺小。

在塔普伦寺,有一棵叫作“蛇树”的卡波克树。这棵树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屋檐、裹住窗门、上下翻舞,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庙宇之上。树冠茂密的树叶就像巨大的华盖笼罩着神庙,变成了神庙的保护者一样。时至今日,大树已经完成了破坏者的角色,开始和神庙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今天的塔普伦寺和崩密列寺,如果光有废墟没有大树,一定缺乏某种神韵和内涵,也会缺乏人们在大树底下走过的神秘感和渺小感。如果光有大树没有废墟,就是一片没有特色的森林。在经过了千年缠斗之后,敌对的双方终于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当然,人类从来不会错过这样的景致。在这片废墟里,已经拍过很多电影,其中《古墓丽影》和《虎兄虎弟》最经常被提及。《古墓丽影》中的那个树包屋的取景地就在塔普伦寺,是每个游人都要驻足照相的地方。

一个人的成长也应该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建设的力量,一种是破坏的力量。建设要有永恒感,要有做千年事业的梦想,就像古代先民建设千年之后还存在的建筑一样。中国的长城、意大利的古罗马神殿、吴哥的神庙等,都是人类的杰作。另一方面,人也需要具备破坏的力量,就像这些崩裂了坚固神庙的树一样,耐心而坚定地积累能量,最终穿透障碍,让自己扎根大地,蓬勃生长。建设永恒事业的力量,加上穿透障碍的破坏力,终将构成我们最具力量感的人生。 viYsvLtndajPtzaTfn8owxPGFvL4luMrcXslFUZmAma2lfWkr/7uXMqVJRpcOx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