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幸福童年父母赐

建国初,泱泱中华百废待兴,国家贫穷,百姓拮据。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普通百姓生活都比较闭塞,人们很少出远门,如果乘火车在外面跑,那可是件十分露脸的事。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假如还有人有这种认识,必然会让人啼笑皆非。在当代,火车已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每年在数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中,铁路承担着首屈一指的重任。在绵延数万里的铁道线上,少不了平凡的铁路人,是他们的付出,让回家团聚的游子美梦成真。而在爆竹声声、通明灯火的除夕之夜,照亮了万家团圆欢笑和喜悦的身影之中,却少了默默奉献在春运一线的铁路人。

北京铁路宿舍大院住着在铁路上从事各种工作的职工,诸如工人、乘警、列车员、列车长,等等,他们各司其职,一年四季在铁道线路上默默无闻地工作。1953年,本书主人公金鑫宝呱呱坠地在这个大院的一对小夫妻之家,白白胖胖的大男婴,无疑给两个同为列车员的小两口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责任。初为父母的年轻人,第一次给儿子洗澡,掰着他的小脚丫,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丈夫不由自主地问妻子,你说这小东西长得怎么这么齐全,弄得她哈哈大笑,满心的爱和欣喜洋溢在脸上。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6载过去。1959年9月1日,金鑫宝背着妈妈特意从广州购买的上面标有Made in Hong Kong(香港制造)英文字样的时髦小书包,与邻居小朋友们一起叽叽喳喳、欢蹦乱跳地步入铁路子弟寄宿小学。

回溯他的童年,与那年代许多小朋友们相比,留下许多甜蜜回味和自豪感。这个皮肤白皙,鼻梁高耸,并有着一双蓝色大眼睛的小男孩,6岁入小学时,比同龄孩子们差不多高出半个头,可以说人见人喜欢,每当有人问他是维吾尔族还是混血儿,他总是忽闪着他那炯炯有神会说话的大眼睛,不是让人家猜,就是笑对以答:都不是,是汉族。有时还补充强调一句——地道的纯汉族北京爷们儿;他聪明好学,功课门门优良,几位女老师都曾拍过他的肩膀或白皙的脸蛋羡慕直言:“我要有这么个小男孩该多好呀!”

入学不久,金鑫宝就加入了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上的宣誓,使他非常激动。戴着红领巾唱少年先锋队队歌,使他感到无上荣耀。入队后不久,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很快便当上了班内的小队长,同学们的信任,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多为大家做事。后来,左衣袖外侧中上部佩戴的白底、红杠干部标志上,由一道杠逐渐变为两道杠,最后变为三道杠。爸妈和老师都经常教导他,每一道杠都代表新的责任,不断提醒金鑫宝,随着自己在少先队组织中身份和职责的改变,更要好好地为他人、为组织服务,模范带头,当好“火车头”。

每当逢年过节,在学校的组织安排和老师的指导下,金鑫宝总是忙前跑后,带领小伙伴们积极慰问学校周边的军烈属,如为军烈属家庭搞卫生、扫院落、拉家常,张贴“光荣军属”等。

金鑫宝自记事起,就知道爸妈都是列车员。那年代,在普通人眼里,如能当上列车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直和现在的空哥、空姐那样让人羡慕。后来又知道父母当了列车长,而且是分别跑京广和京沪两条祖国大动脉。在外人看来,列车长是很威风的。比如过年过节只买到站票的人托其找个座位是常有的事,别看他们有时对服务不到位的列车员严厉苛责,但对来求助的旅客却是满面春风。他们宁可让出自己的休息铺,也要想法满足旅客的要求。为此,报之以李的旅客有时会把家乡的特产,比如龙井茶、莱阳梨、德州扒鸡或金华火腿什么的送给他们表示心意。当然,金鑫宝爸妈都会婉言谢绝。为此,小时候经常自豪地给同学们显摆爸妈的体面工作。

关于“幸福”的概念,许多名人都曾界定过。纷繁复杂的文化酝酿出各种各样的幸福观。现在看来,幸福是一个多义的词语,一个人只要把快乐之树栽培在自己的心田之上,就会有幸福。还是心理学家说得好——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生活有巨大乐趣的一种心理表现方式。满足和乐趣是幸福定义的两个关键要素。也就是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幸福的感受人人都会有,因为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不一样,自然感受到的幸福也就不同。比如,迷路于广袤无垠大沙漠中的人会认为,幸福是一眼甘甜的泉水,它为饥渴的他带来丝丝的清凉和生命;又如,迷航于海洋的水手觉得,幸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为自己继续安全远航指明了方向;再如,病人可能会说,幸福就是健康;孤独者则认为,幸福就是友情;而老人往往感叹,幸福就是老有所乐,生活能够自理……我们知道,人间的一切,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总之,人生总是伴随着快乐、幸福、不幸或悲伤。由此可见,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感到快乐,就是幸福。

俗话说,孩子记吃不记打。金鑫宝的童年生活虽然已过五十载,但与许多同龄小伙伴相比,父母赐予他吃得好,玩得快乐的美好回味,随着岁月的沉淀却越发清晰,每一个关于儿时幸福的符号都能牵动他的心。

金鑫宝小时候,只要听到胡同里有人吆喝“3分5分”,他就知道,那是卖冰棍的,于是就会撒丫子往外跑。卖冰棍的家当一般都是一辆手推车,上面放着一个刷了白漆的大木箱,为了保温,将批发来的冰棍,一盒一盒地放在木箱里码好,外面用厚厚的棉被包裹起来,有人买时,掀开木箱盖,再小心地翻开棉被,拿出冰棍,然后麻利地裹紧包好,生怕化了冰棍赔了本。卖冰棍的那种京腔京味儿的吆喝声,就像一块磁铁石,把附近的孩子们吸引了过来。

那时的冰棍,多是白开水兑点香精、糖精或者牛奶简单制作而成。小豆、红果的3分钱一根,奶油冰棍则5分。它们均为长方形,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油纸。小豆冰棍呈红褐色,顶上点缀着几颗红豆,讨人喜欢。奶油冰棍呈乳白色,溢出一股奶香,非常诱人。在炎炎的夏日里,别说吃上一根这样的冰棍儿,就是在打开木箱子,掀开小棉被的那一瞬间,从里面冒出来的那股香甜而又清凉的气体就够沁人心脾了。所以,每当街上来卖冰棍的,许多孩子就会围在卖冰棍的周围,即使买不起冰棍的孩子,只要闻一闻那股爽人的味道,也觉消暑解渴,身体顿感一丝凉意。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只能求温饱,经济上都很拮据。对许多人家来讲,5分钱也得算计着花,5分钱可以买回一个小点儿的鸡蛋、或者两盒洋火,所以生活不宽裕的大人们,通常不会把钱轻易花在可有可无的冰棍上面。

金鑫宝是独生子,父母又是双职工,殷实的家庭从不算计他的花销。每当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吮吸着奶油冰棍时,往往会有其他小孩围拢过来,痴痴地看着,眼里满是羡慕的神情。此时他会显露出一脸的骄傲、炫耀和满足。有时还会让认识的小朋友用舌头舔几下。

有一次夏天走在放学的路上,有个卖冰棍的车停在路旁,有人买冰棍。金鑫宝跑过去,买了一根奶油冰棍,小心翼翼地剥开外面的包装纸,晶莹的冰棍泛着诱人的光亮,散发沁人的清香,用舌头轻轻一舔,凉凉的、甜甜的,真爽口啊!那清凉甘甜的冰水滋润着他干渴的喉咙,快乐和幸福在全身流淌。此时一位同学和他妈路过,同学立刻精神起来,舍不得走,就靠在那个冰棍箱子边上,一边闻着那香甜的味道,一边舔着嘴唇看着金鑫宝和别人吃,然后对母亲说:“妈妈,我也想吃。”妈妈看了儿子一眼说:“这个吃了会闹肚子!”他很固执地说:“妈妈,冰棍可甜了,别人吃了怎么不闹肚子?就给我买根3分的吧。”儿子看到妈妈的手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衣服兜,说:“快回家吃饭吧,下午还得上学哪。孩子啊,老实说,我也知道这东西好吃,妈妈没钱给你买,是爸爸妈妈没本事……”然后,母亲拉着儿子的手无奈地径直回家去了。

此时金鑫宝摸了摸衣服兜,感到还有几个钢镚,于是就慷慨大方地自掏腰包,给几个没买冰棍的同学享受。

回首往事不禁感慨,看今天早已时过境迁。虽然现如今的冰棍品种繁多,制作精良,但北京老冰棍和儿时的生活片段,永远是难以忘却的记忆。

糖葫芦是北京冬季著名的小吃。北京称冰糖葫芦,天津叫糖墩儿,南方各地则叫糖球儿。老北京那酸酸甜甜让人垂涎的冰糖葫芦,是许多孩子儿时最美好而又幸福的记忆。这个绝对经典,是伴随他们成长离不开的零食。

小时候,金鑫宝听到胡同里吆喝爆米花的叫声,就会赶紧拿着钱和家伙往外跑,看着小贩坐着马扎,在炭火上一圈一圈地摇着个像大葫芦一样的黑锅,待摇到适当火候,慢慢起身,把个大口袋套在机子的一头,此时金鑫宝赶紧捂上耳朵,然后就会听到“嘣”的一声,瞬间,白花花的香甜可口,特别诱人的爆米花就会出现在面前了。

烤红薯,别名烤地瓜,老北京称烤白薯。每到冬天,儿时的胡同、小巷就会看到,在用废机油桶改装的高高大大铁炉里,跳动着旺旺的火苗,在桶盖上放着烤熟的或大或小的红薯。那时最红火的零食,莫过于香飘数十米的烤红薯,至今四溢的香味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在当今,火腿肠是再平常不过的零食,而在当年可是普通家庭孩子们的打牙祭。那时菜中极少有肉,能吃一根火腿肠算是“开荤”了。因此,金鑫宝和要好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经常会买一根像艺术品似的红彤彤、圆滚滚的火腿肠,吃它的最大乐趣在于,大家围成一团分享。一根火腿肠握在手里,你一小口我一小嘴,笑眯眯地咀嚼着,谁也不多说一句话,生怕那满口的肉香流失。

清明时节,百花齐放,万物吐绿。金鑫宝小时候过清明节,必然要随爸妈给祖上添土上坟的。压坟头纸、摆祭品、点香火、烧黄表纸、磕头……看着大人一本正经地忙碌着,他却在一边折下一根柳枝,握在手中轻轻折断,双手不断扭动柳枝皮,让皮和干脱节,然后从大头往下慢慢抽下,再把皮用刀子割齐,把口吹的一圈硬皮轻轻削去,柳哨就做好了。然后放在嘴里,啾啾地吹着,或是再编个柳帽戴在头上。长大后他慢慢明白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这时铁路子弟小学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去春游。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欢乐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

1959年春天,第25届世乒赛在联邦德国的多特蒙德举行。在这次世界体育大赛上,我国运动员首摘桂冠,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从而结束了世界冠军榜上无名的历史。由此,开启了中国乒乓球运动最初的辉煌,并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为纪念25届世乒赛上我国夺取男单冠军的历史性突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金牌得主挥拍抽球的英姿为图案的纪念邮票。国家领导人也曾宣布当年有两件同等重要的喜事:其一是建国十周年大庆;还有一件就是在多特蒙德第25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新中国赢得了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自此,金鑫宝和许多北京孩子们开始迷上乒乓球,打乒乓甚至成为北京孩子们的第一运动。为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有的中、小学校操场或居民院内砌了水泥球台,以便代替成本较高的标准木制球台。球台是水泥砌成的,“球网”则是码成一溜儿的旧砖头。

那时的乒乓球有多种品牌,文化用品商店都有出售。极品是红双喜牌的,五毛钱一个,等于半斤猪羊肉钱。次一点的是“光荣”、“盾牌”、“连环”等。最便宜的是“象牌”和“兔牌”,只有几分钱一个。孩子们打球是以娱乐为主,不大讲究球的品牌,大多数孩子都用后两种。再说,水泥台子砖头网,再好的球也不经打,球出现裂口,用橡皮膏粘上接着用。有时不小心把球踩瘪了,用开水泡一泡,还能打一阵子,只要能弹起来,这球就不会“光荣退役”。当然,每年春节过后,有的孩子把七大姑八大姨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个“光荣”、“盾牌”、“连环”什么的“尝尝鲜”,“显摆显摆”也是有的,但对“红双喜”多数人还是敬而远之,只有像金鑫宝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们才能“享受”。至于球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光板儿、一层海绵的、一层胶粒的、海绵胶粒及反胶的都有,有的甚至用自制的小木板或用硬纸夹作为替代品,照样与伙伴们玩得开心。

那时学生们没有多少作业,更没有当今孩子们如此多的“英语班”、“数学班”、“钢琴班”、“舞蹈班”等的辅导课,所以,孩子们星期天打球狼多肉少是常态,院子里、操场上的那几个水泥台子很难满足需要。有时实在找不到球台,就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划个界限,照打不误。金鑫宝比同龄伙伴高半头,如此撅着屁股弓着背实在辛苦,要是大人闹不好非得闪了腰,但他玩得还是饶有兴趣。

孩子们玩乒乓十来个人用一个台子是常事。为了加快轮转速度,“赛制”多采用10分制,在这种情况下,遇到水平悬殊的对手,换人就像走马灯一样。金鑫宝乒乓悟性过人,他就像猫科动物,不管对方给什么样的球,即使回球已经感到很难受,但都能够驾驭对方。他往往成为“稳坐钓鱼台”的“擂主”,如此实练的机会就更多,这样逐渐练成能抽能拉,能攻能守的“高手”。金鑫宝砍瓜切菜般刷分、横扫所有对手,让现场小伙伴们如痴如醉。当然,有时他们那雷鸣般的叫好鼓掌声,有时也会招来老奶奶们骂几句“小兔崽子们真烦人”的责怪声。

为了早点淘汰像金鑫宝这样的“绊脚石”,小伙伴们慢慢立了一个新规矩,即“擂主”最多不能超过五轮,尔后下台按顺序排队,等待重新上阵。如此,类似现在许多国家的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这种“赛制”使金鑫宝不得不经常美滋滋地作壁上观。有时为了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摸球的机会,还实行“双打制”,免得大家排长队等候。有一次一个小姑娘也排队加入“一水男”行列参赛,并不时一本正经地做着“袋鼠跳”的热身,但由于球技不济,心盼良久,谁也不愿和她搭档,只好把这个“累赘”推到金鑫宝,即使这样,金鑫宝这边也是赢球。见状,有个小男孩瞥了她一眼,同时伸着小手指,蔑视地指着她大声嚷:“嘿,别美了,发球不是触网,就是不沾球台,至今一个球也没接到过,快下来吧,别丢人了,黄毛丫头!”小男孩的这些尖刻的话,使小姑娘立刻扔下球拍,围着球台追赶了他好几圈,直到金鑫宝故意给他使了个绊儿,小男孩掉了一只鞋,旋即回头捡拾,小姑娘趁机揪住他的耳朵,才缴械投降,边作揖,边求饶道:“你的,小八路,儿童团长,打日本的,大大的好!我的,小日本的干活,大大的坏,死了死了的!”金鑫宝借此也学着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松井龇牙咧嘴的凶残相,“吆唏、吆唏”地赶紧解围,并让他答应买根儿5分钱的高级冰棍作为口误补偿。

当年铁路职工和家属也算得上拥有一些行业特权,例如,职工每年有两次,家属有一次乘火车免票,如此,父母往往是暑假一人带金鑫宝去北方,寒假一人带他去南方玩几天。所以,南至上海、广州,北至哈尔滨,西至兰州等大城市,金鑫宝小时候都去了个遍。他又爱看小人书,见多识广的他,只要忽闪一下他那一双泉水般透明清澈的大眼睛,就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地尽量发挥、编造,花样翻新地讲些幽默、有趣、鲜为人知或耸人听闻的故事。在小伙伴们心目中,是个小有名气的“小不点,大能耐”的玩伴。

有一次,妈妈带她到东北旅游,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尤其是后者,都能看到狗。那年代,除了动物园,没人看到过北京哪家有养狗的。而孩子们一般都喜欢狗狗。当他回京后,有一天便给围坐他一圈的孩子们大谈特讲起狗。他说,按用途分,狗可有警犬、看家犬、救助犬、牧羊犬、导盲犬、比赛犬、拉雪橇犬以及畜牧与守卫犬,等等。东北人养狗主要是为了看家。其中强调,狗吠叫不一定表威吓或是警戒,有些社交性强的吠叫,或许示意是向路人问路或是希望有人陪它玩。至于摇尾巴,一般人多以为是在表现善意和开心,这倒不一定。如果狗摇尾巴的方式是将尾巴竖直,急促的抖动,其实是表示内心的紧张,下一步很可能就会发动攻击,此时千万要小心,否则让它咬了脸毁了容,以后找对象可就麻烦啦!这句话让大家“哇”了一声,其中一个小男孩和还大声说了句,没想到,金鑫宝真玍古!

他还讲到孔雀。他说:“孔雀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是最美丽的观赏鸟,被视为“百鸟之王”。在动物园,我们经常看见孔雀开屏,饲养员认为,大红大绿的服色,游客的大声谈笑,可以刺激孔雀,引起它们用开屏方式作为警惕、戒备、防御和示威的动作来保护自己。此时如果用望远镜观看,你就会看到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至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很多的眼状斑随之乱动起来,敌人畏惧于这种“多眼怪兽”,也就不敢贸然前进了。应该强调的是,并不是其貌不扬的雌性孔雀开屏,而能够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雄孔雀展开它那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尾屏,还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

听金鑫宝这么海阔天空地讲他的所见所闻,大家无不伸出大拇指,赞叹他吃得好,穿得阔,经得多,见得广,知识渊博,让人羡慕。为此,他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同时,在他稚嫩的心灵中,由此萌发了感恩的念头,心想,这得感谢勤勉的父母,双职工抚养独子,致使有个殷实的家。像那些爸爸一人,养活老婆孩子六七口,必然会手头紧吧,日子不好过。 tRGFWLie4jNog9M5bAaEGC2IuzLcgbGZpypT29ju0ri+8UR9yTYXpJNYTXNGRkb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