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如水蛭

叔本华说人如水蛭,只是凭本能觅食与繁殖而已,他把人的生命冲动称为“意志”,尼采称之为“权力意志”,弗洛伊德则称之为“力比多”,大致都是人的内在生命力之意。这生命力是盲目的,无目标的,也是无意义的。

中国人爱将人生喻为朝生暮死的蜉蝣,与叔本华的水蛭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将人生比附为只是一只无意识的昆虫的盲目挣扎和蠕动之外,蜉蝣又多了一层活着的时间极为短暂的意思。此类比喻的关键在于将人的本质等同于其他生物,虽然人与它们的最大不同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能够反观自身和做抽象思维的。

此类比喻哪怕有一点贴切之处,也就足够令人绝望了。它是在阐明一个令人绝望的道理:世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在有生之年不过是做着两件事,一是觅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是繁殖。古人言: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如果说人类,作为有意识的人类,大部分的欲望也不过就是吃饭与繁殖这两件事而已,那么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也真是够小的,这难道不令人绝望吗?

当叔本华将人与水蛭相比时,他应当是在强调人的生命力的盲目,就像一个生物一样,只是循着生存的本能去努力摄取食物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努力繁殖以保证自己生命的延续。就像这些生命一样,人也没有特定的目标和使命,只是这样盲目地生存一段时间就死去了。冷静下来思索他的话,应当说有相当大的真理成分。反驳的证据不多,没有多少胜算。

作为人,比其他生命多出来的特质是有意识,有语言,能够表达自己的存在和感受,能够计划自己要做的事情,能够向着一个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说到底,人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他生命只是存在着,而人除了存在之外,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人类是有末日的,地球是有末日的,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个末日在50亿年后,如果有意外发生,那就哪天都可能。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意外有十一种情形:小行星撞击、强子对撞机制造黑洞吞噬地球、地球核战争、外星人大举进攻、超级火山爆发、太阳耀斑、甲烷水合物枪假说、海平面下降、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冰河时代来临……

总之,“地球末日终将来临,人类灭亡只是时间和方式的区别而已”。知道了这个,稍有理性的人还有参不透的可能吗?

既然人类会消亡,既然地球会热寂,那么人所有的想法不得不随之改变。没有什么是值得人执着的了。佛教早就参透了这一点,所以一直在讲万事皆空和放下一切的道理。佛教别的教义我不妄议,这一点绝对没错。

由此看来,人生的常态是寂静的、无所作为的;热闹、辉煌、精彩、成就,全都是人生的非常态。 zBW2gBBh2YH/sxMJkA3OhtYmGKrnTQ2LCJ2Mm/8YqxyxH8IqHCY7Kots6S+VQQ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