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各方赞誉

在本书中,兰伯特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布匿战争、威尼斯人与荷兰的海外帝国,以及英国与欧洲的陆上霸主(包括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时期的德国等)之间一再发生的战争做了发人深省、富有洞见的分析,完美地融入了这个宏大的主题。

——《亚洲书评》

本书是一系列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共同体认真思考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坚持自身立场,如何以与自身价值观相匹配的方式实现这一点,以及当优势已不在己方时如何通过谈判从大国地位上退下来。这些都是十分及时的思考。

——萨拉·金克尔,《泰晤士高等教育》

我欣赏作者的雄心和气魄,流畅的行文,大胆的见解,坚定不移的投入以及以艺术为证据的才华。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姆斯特,《文学评论》

本书通过一条引人入胜的地缘政治时间线呈现了“一种观念的历史,以及它跨越时间的传播”……(书中有)许多富有争议性的见解……赫尔曼·麦尔维尔把海洋称作“被水覆盖的那部分世界”,本书对长期存在于这部分世界里的机会和风险做了个绝妙的概述。

——威廉·安东尼·海,《华尔街日报》

令人叹服……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加里·安德森,《华盛顿时报》

兰伯特无疑是当今最具有洞察力的海军历史学家。他涉猎广泛,对他的主题十分敏感。然而,这是一本十分严肃的书……在未来几十年里,它将成为大学中的标准教科书……我认为这本书令人钦佩。

——杰拉德·德根,《泰晤士报》

这是一本富有争议性的书,而且是刻意为之的。兰伯特曾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发争论”而非解决这个问题。部分读者也许会不同意书中的某些观点,但这本书肯定会激起他们的思考。

——约翰·比勒,《北方水手》作者

他的书完全符合我们所有的评判标准,即独创性,出色的研究,绝佳的文笔和出色的可读性。其他三本入围图书都是军事历史领域的优秀作品,但兰伯特这本我们认为是最好的。

——安德鲁·罗伯特教授,吉尔德·莱尔曼军事历史奖评委会主席

本书广泛地分析了不同的海权是如何崛起和衰落的。在简洁而自信的叙述中,兰伯特指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一致性,认为它们做出了构建“海权”身份的选择。这是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十分重要的贡献。

——詹姆斯·戴维,《在纳尔逊将军之后:海军与拿破仑战争》作者

这是一部关于海权与制海权思想极好的、急需的、长视角的历史叙事。它展示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布匿战争史这些古典遗产是如何在500年间影响国际政治的修辞学、语法、隐喻和图像学的。这本书文笔优美,结构合理,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海权与制海权的讨论,这场讨论重要且富有争议性。

——理查德·哈尔丁,《现代海军史》作者

国家是一件艺术品。

——雅各布·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dt)

献给我的母亲

庆祝海权的黎明:这幅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壁画出自圣托里尼岛,它突出表现了由船只、港口和渔业所塑造的头一个海权。

伯里克利: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海权国家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修昔底德不朽的历史巨著巩固了他的声誉,该书强调了海权身份的整体性,以及民主带来的政治问题。

一艘标志性的船:雅典三列桨座战船“奥林匹娅丝”号的复制品正在航行,在进行战略移动时,桨会被收进船内。在战斗中,雅典军舰强调机动和撞击:它们的青铜撞锤会击穿对手的轻质船体,使其陷入半沉的状态。战斗结束后,被俘的敌船将被拖到岸上进行修理。

海权城市:这幅现代的复原图强调了圆形海港(连接了城市与海洋)以及从山顶带城墙的神庙建筑群所看到的海景对于迦太基的重要性。

1571年的勒班陀之战,在这一刻,威尼斯实现了它的最高成就,达到了大国地位的顶峰,而就是在此时,由于和它敌对的大陆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所拥有的巨大资源,威尼斯人对桨和火炮的娴熟运用变得无关紧要。尽管如此,这场战役还是作为威尼斯之伟大的标志、规模最大的桨帆船战斗和基督教胜利的象征而被人们铭记在心。

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博为吉安·安德烈亚·多里亚创作的杰出肖像画(本图为威廉·亨利·福斯所作的复制品),多里亚是海洋国家热那亚之主,也是卡尔五世的雇佣兵领袖和海军上将,他改变了使热那亚衰弱的地方性混乱,重塑了它的经济。这幅画像捕捉到了这一人物的深度和微妙之处,画中不添加任何装饰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荷兰海权国家的古典宫殿,共和国的美德以及供养了荷兰海军的全球经济统治的堡垒。1650年至1672年间,“真正自由的政权”把举国之力都集中在海洋上,这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荷兰海权国家就被暴力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决心保卫其陆地边界的准君主政权。小威廉·范·德·维尔德为荷兰海权绘制了一曲挽歌:《科内利斯·德·特龙普的前旗舰“黄金狮子”号在阿姆斯特丹前面的IJ湾上》。特龙普已经不再受新政权的青睐了,他那艘著名的旧战舰正在前往拆船场的路上。

葡萄牙的堡垒,英国的航运。贝伦塔是一座到处装饰着十字架的堡垒,用来抵御穆斯林的袭击,它象征着阿维什王朝对陆地的密切关注。这幅画是英国艺术家约翰·托马斯·塞雷斯为了庆祝英国对葡萄牙经济的控制,以及里斯本在事实上成了英国海军基地而创作的。

虽然彼得大帝在滨海的圣彼得堡建造了一座新首都,并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但他仍然像他的祖先们那样,把焦点放在陆地上。俄罗斯对海权的回应最明确的象征是位于喀琅施塔得的要塞建筑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建筑群。

如果说彼得大帝害怕大海成为包容性政治和英国舰队的载体的话,其他宗教信仰更为虔诚的俄罗斯人则担心它是与《圣经》中记载的与洪水有关的灾难性征兆——伊凡·艾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表达了这种情感。

尽管威廉三世总是在陆地上作战,喜欢冲锋陷阵更胜于海上战斗,但作为荷兰执政和英国国王,他还是会利用手中的海权阻止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欧洲大陆上建立霸权。在这一过程中,他以自己的统治把两国的海权合并起来,并监督海上霸权从阿姆斯特丹向伦敦的转移。

喀琅施塔得和贝伦塔一直以来都只起屏障的作用,与之相反,多佛的旧城堡和港口很快就成了英国扩张事业的象征,成了贸易和交流的大门。理查德·威尔森在1747年创作的这幅《多佛》正是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为这座城市创作的诸多画像的先声。

就像威尼斯人一样,英国人也将造船工场变成了一扇了解这个国家灵魂的窗口。伍尔维奇是五大造船厂中最小的一个,但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巨大的一等舰,从“天佑亨利”号到“皇家乔治”号,它们代表着英国的力量。这种海军工业强国的形象吸引了那些很想了解海权运作机制的外国人。

作为圣遗物的主力舰: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为停靠在斯皮特海德的皇家海军“胜利”号所作的三联画,这艘船运载着纳尔逊子爵的遗体。对透纳来说,巨舰是英国特性的精髓,是他在木制战舰随着蒸汽机的到来而逐渐消失的时代发展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

尽管英国不再是一个大国,但就像其他许多具有包容性的现代自由国家一样,它还是依赖航运和全球贸易的自由流动。以这种方式,它仍然与前几个世纪的海权身份联系在一起。2018年,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军舰,6.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被交付给皇家海军。这艘船预计将服役50年。

现代海军力量仍然专注于硬件和图像。在这张意在展示高技术战斗力最新实例的照片中,舰载的F-35闪电Ⅱ从15000吨的美军“朱姆沃尔特”隐形驱逐舰上空飞过。

在没有海权大国存在的情况下,自1945年以来,对海洋的控制权一直掌握在美国手里,尽管它受到了苏联的挑战,现在又面临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未来的问题是这些大陆国家能否共享海洋,如上图所示的联合海军演习表明合作是可能的。 mbngAx1k19jD4JdP7NsC0RzisaZWn1Fx6S+8OY35xkRBZ1gC97/KRF2Ye6Mupi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