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失去,才是人生的主题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我不愿乞求心灵上的创伤消失,但愿我能战胜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不能避免创伤,亦不能避免失去。失去,是人生的主题;那是因为每一次的失去,都意味着成长的继续。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被命运三番五次地捉弄。史铁生18岁到延安插队落户,21岁那年因病导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治疗无效,自此他便开始了在轮椅上的生活。然而,造化弄人,几年后,史铁生被确诊患了严重的肾病,又因肾病引发尿毒症,必须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失去了走路的双腿,失去了健康的体魄,但是史铁生并没有因此被命运之神打垮,他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去寻找自己的人生路,并一直走到尽头。史铁生曾自嘲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就是他对“失去”的积极态度与美丽宣言。

在200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个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这些聋哑女孩,一招一式与有声的音乐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2004年,《千手观音》第一次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亮相,惊艳全球。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千手观音》做开场表演,再次引起轰动,成为享誉国际经典节目。这21位聋哑女孩,平均年龄仅21岁,尽管失去了倾听美妙乐声、用声音表达自我的机会,但她们并没有放弃人生,放弃梦想,她们用坚定的笑容应对惨淡的命运,用乐观的态度应付一切的失去;她们从不幸的谷底走到了艺术的巅峰,在失去中,创造了一个非凡的奇迹。

失去,才是人生的主题。史铁生、聋哑女孩等无数个在失去中顽强前进的“战士”,用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与成就向我们阐述了这一真理。然而,我们有些四肢健全、生活富足的人却还在不停地抱怨。抱怨别人得到的太多,自己失去得太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为得到的开心不已,为失去的伤心哀叹。其实,人生没有绝对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对你如何如何不公,命运一向都是公正的,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它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失全在一念之间,要学会把失去当成人生的主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得与失,淡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在经历失去带来的痛苦的过程中去寻找并发现自己的所得,完美自己的人生。

2008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通过展现“失去”这一主题,给全球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理课。影片中,主人公的一生如同一个倒转的时钟。他以老年之身出生,以婴儿之态离世。因这份奇特,从“出生”到“离世”,他遭遇过太多的失去。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去,这个男人一次次地参加葬礼。葬礼上,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悲伤,可他的眼中却空洞如无物。他不伤心、不难过吗?当然不是。越活越年轻的他,经历了太多的失去,早已学会坦然面对失去。他知道,失去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失去是人生常态,是人生的主题。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败走麦城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收获成功的喜悦也在时刻发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反复无常,命运得失更迭。如果我们总为夕阳余晖的消逝而愁绪满心,就会失去“星星点灯”的夜空;如果我们总为韶华流逝的青春懊恼,就会失去果实丰盛的成熟。因此,我们不必为得到而得意忘形,也不必为失去而黯然神伤。一份得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份失去。俗话说,“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风光无限、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辛酸苦辣。那些登高望远、站上巨人肩膀的人,在攀登的过程中,被荆棘划破过衣服,被石峰割破过肌肤,流过泪,流过汗,流过血,用“失去”的代价换来了今日的“得到”。

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有得有失。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的人失而复得,有的人得而复失。金钱、权势、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如此。失去可能会不甘心,肯定会有暂时的痛苦,但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失去的同时,你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正因如此,将来有一天得到今天所失去的,你才会珍惜。失去,才是人生的主题。人生因失去才会更加完美。” t7JLiy/PA+CWW37BUmmkRcDdGh2x1YrrxxEiZcqXr/3/HlFmJ/8TrsKkIBvuoX0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