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妈妈也有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对人类的婴幼儿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它促使孩子寻找亲近的人或发出求援信号,是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有适度分离焦虑的孩子是健康的,这说明他的需求大多得到了主要抚养者持续、敏感的对待,拥有比较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因分离而不安,要满足他的并非是“不分离”,而是“够安全”。

从小,林恳就一直在我身边,第一年,他从没离开我超过三小时。

妈妈作为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好处是关系亲密,容易管教,坏处是关系过于紧密,彼此在心理上都难以断奶。

分离焦虑是一种儿童独有的焦虑类型,指当儿童要离开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时表现出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在1岁后期出现分离焦虑,进入幼儿园时因为环境的巨变往往会有一次集中体现。

林恳分离焦虑的顶峰在出生后11个月左右,这曾经让我既头疼又不解。大概从林恳10个月开始,只要我一离开卧室,他就会扒着栏杆站在小床里,眼巴巴地朝着门的方向,伤心地大哭——实际上我就在十米之内,几十秒后就会回来,而且一直大声跟他说话来安慰他。这种状况延续了两三个月才逐渐好转。

说到分离焦虑,不仅孩子有,妈妈也会有。

早先,林恳每周去奶奶家住两个晚上,我好喘口气。因为怕他哭闹,我每次都不告而别,趁小人不备悄悄开溜。一岁半之前,他还比较好对付,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忘了,等我再次出现,他总是欢天喜地。一岁半以后,他开始发现了规律,下意识地看住我,什么事都缠着我做。我只好提高自己的逃脱术,练就一手关防盗门“消音”的独门绝技,每周也只让他在奶奶家住一晚。

一旦发现妈妈失踪,小人就哭哭啼啼地到处找,直到不得不接受现实。等我去接时,他情绪还是很消极。其实,出了门,我也没走,每次都趴在门缝上听他的动静(爸爸无奈地先下楼上车等),一听半天,分辨他混合着哭泣的话音。在漆黑的走道里,隔着一道门,那边就是我小小的孩子,我却不能再打开这扇已经关上的门,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林恳2岁时,开始用语言加行动来反抗和我的分别。我下午常常有咨询预约,爸爸就在上班途中把林恳放在奶奶家午睡。原本,他对每天离家上班的爸爸司空见惯,现在却常常缠住爸爸不放,并且口头声明不去奶奶家。有一次他坚决不肯待在奶奶家,一个人往楼下跑,爸爸只好带上他去上班。也就在那个阶段,我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分离”,决定要面对自己的焦虑。

接下来,我用了一周时间来建立分离的仪式。

首先找一个机会慢慢和他讨论“大人为什么要工作”。我用了很多角度帮他接受这个客观事实,包括:每个大人都要用劳动换来工资去买需要的东西;不光是你,其他小宝宝的妈妈也都要去上班;你每次在外面看到很多阿姨正在工作有没有把小宝宝带在身边;如果你要妈妈陪,那妈妈干脆回家不去上班也不拿工资了,等等。特别是,我一开始就接纳了他的感受:想妈妈,不希望妈妈离开,这没有错——妈妈也想你,不希望离开你,但妈妈只离开一会儿就又见面了。各种“软硬兼施”后,小人好像明白了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没得讨价还价。

然后,每次我会提前告诉他:妈妈今天要去上班,什么时候会来接你。等到真正要走时,我就表情轻松,面带微笑,正式地向他说再见,然后迅速离开。一两次之后,林恳居然长大了似的,虽然不情愿我走,但在短时间内就接受了,不再过分纠结于我的离开,只是会口头上重复我的话——关于什么时候就会来接他——像是再次确认,又像是自我安抚。是我低估了孩子的适应力和理解力。

分离焦虑对人类的婴幼儿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它促使孩子寻找亲近的人或发出求援信号,是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有适度分离焦虑的孩子是健康的,这说明他的需求大多得到了主要抚养者持续、敏感的对待,拥有比较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因分离而不安,要满足他的并非是“不分离”,而是“够安全”。

妈妈们呢?

我知道,随着林恳年龄和能力的增长,他的分离焦虑也会发生变化,要适应我越来越忙的工作越来越少的陪伴,要独自上幼儿园,要分床自己睡……直到有一天他不再事事缠着我,不再久久依偎我,不再像小尾巴一样到处跟着我,甚至不再觉得需要我。

有时,当我想要多抱他一会儿,他已经开始挣脱我的怀抱,向前奔跑。

就这样一路奔跑着长大,我的孩子,妈妈就在你身后,记得回一回头。

2010年4月9日 DxWcAtt32IA5dIZtmlgUZHqGa1npCDaLNaCwvmlhPuR2Y2xRPu1qDQKFpjlXs6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