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慧圈

法国哲学家德日进 (1881–1955)在《人的现象》一书中,指出人类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意识了,并认为这是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讨论了一种称为“智慧圈”的现象,提出了一些有关灵感起源的见解。

按照德日进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的产生以及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体记忆库,并促使人类的意识提升到思考层面,人类的思想圈也由此形成。这个思想圈包裹着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成长的实体。他参考Geosphere(地理圈)、Biosphere(生物圈)二词,将这个思想圈称之为“Noosphere”,即“智慧圈”,因为在希腊语中,“Noos”是思想、智慧的意思。

智慧圈是生物圈的延伸和扩展,而生物圈则是建立在地理圈上的。我们生活的星球由这三个同心圈组成。智慧圈是人类精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集体认知。当人性变得更加多样化,学识更为渊博时,智慧圈也随之成长,且会变得越来越关注其自身。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理解为智慧圈的一个方面。

德日进认为这一现象是推动宇宙进化的内在动力。人类开始关注到意识的存在,并自觉地越来越关注意识,直至到达欧米伽点(Omega Point)——即结构复杂性与意识最大程度的整合与统一。欧米伽点和“奇点(Singularity)”的概念非常相似,雷·库兹韦尔 和弗诺·文奇(Vernor Vinge)预计“奇点”将在2045年左右的某个时候出现。

人们认为,德日进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60、70年代生活在旧金山湾区的互联网先锋们。可以说,互联网是智慧圈的认知基础构架。这个以硅为基础的硬件层所实现的互联网,将由60多亿人脑形成的感官认知扩展到了网络世界。

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编辑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2007年的TED演讲中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神经网络,其复杂性在2007年已经接近人脑,且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凯利预测到2040年,互联网的总处理能力将超过60亿人的大脑。智慧圈的信息丰富度和易访问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一旦时机成熟,思想的诞生将不可阻挡。”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只要时机一到,伟大的思想注定会被带到这个世上来,也就是说,思想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在发明创新的历史潮河中,一个伟大的思想、发明,由多个互不相识的人同时产生、实现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电视的发明权被授予了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但我们现在知道,还有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俄国人相互独立地研发出了电视。假如贝尔德当时没有公布他的发明成果,这二者中的某一人也会在不久之后公布自己的发明。

莱特兄弟不是唯一想造飞机的人,新西兰有一伙人也想这么干。查尔斯·达尔文不是唯一发现进化论的人,他的《物种起源》推迟了20年才发表,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将在英国教会中掀起滔天巨浪。直到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Alfred Wallace)准备出版一本类似的书,他才发表自己的作品。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

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存在于智慧圈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留意到这些创意,进而充当传导媒介,将这些创意带到世上。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生中至少有三次(每次都是在我开车的时候),脑海中凭空冒出一个想法,牢牢占据我的脑海,告诉我一定要将它记录下来。我知道,这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实际上却非常令人骄傲,我总是迫不及待便要付诸行动。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灵感”。

这些能用经验证实吗?不能,但是只要你去看看历史上的创新大师们如何描述他们“灵光乍现”的过程,你就会明白,这是真的。 TQ1pKw3mEQCuQ7fF3uh/T16Z/dA1P4fC8qbvbloGr1Xu9zQtArJCIVb2xMdn0I2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