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情商

可以说,我们生活的世界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和人打交道。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更懂得人情交往的人往往更能取得成功。比如,消费者会购买关注他们情绪的商人。

在媒体、电视、广播以及其他任何宣传领域,工作人员都通过情感来影响消费者,并以此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情感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的情感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据此,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几年前开拓了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名为“情商”,并出版了一本同名著作。

在传统意义上,智力被定义为正确完成一系列标准化问卷的能力,而这些问卷是根据遗传学划分的“目标群体”而设计的。

这意味着,在应用于普通大众之前,这些测试已经过一系列小规模实验的验证,并且在其他人群中的结果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换句话说,这些测试不仅是针对特定群体和年龄段,而且做到了全面翔实。

尽管智力测试早在19世纪就已出现,但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人们认为这类测试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总是用同一套标准来测量所有人的智力。

上个世纪初,美国军方对智力与种族关系的一项研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该研究将智力测试的结果按照白人与黑人、原住民与移民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与其他种族以及母语非英语的移民相比,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白人成绩更好。这个结果促使了一项旨在“补偿”这些智力差异的教育政策。

随后的研究推翻了这些类似的结果,因为测试没有考虑被测试人群的习惯用语,因此之后的测试有必要根据测试对象来调整。

尽管如此,智力测试仍然是心理学家设计的测试题目,这些测试遵循了心理测量学(测量学)的严格规则标准,从而保证结果对被测试的人群来说是有效且可靠的。

智力测试可用于人才的选拔,以寻找不一定拥有最高资格或经验的理想职位候选人。因此,在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之前,智力测试就可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的专业发展。

多年来,心理测量学领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其可靠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根据人力资源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应聘者的“未来”。

但智力测试也颇受争议,不仅因为它的定义,更因为它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根据智力测试的定义,智力被简化为一套单一的评价机制,换句话说,要么你是聪明的,要么你是不聪明的。如果你是聪明的,你便成了“聪明人”中的一员。此外,你的智力可能会低于测试人群的平均值,也可能会高于测试人群的平均值。如果你属于后者(高于平均值),那你可能是非常聪明,是个奇才或者说是天才。

如果我们继续遵循已经过时的经典智力测试模式,结果就会变得如上所述的单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智力的概念一直受到质疑。因为我们已认识到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值,而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智力构成,例如:空间智力、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等等。

一个音乐智力高度发展的人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肖邦”或“莫扎特”,但当涉及到诸如积分、导数或三角等问题时,他可能就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了。

另一类人群是“天才”,他们能够在智力的很多方面上表现得都很出色。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奇才和天才的区别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界定。

智力测试还会带来高智力天赋对社会的影响,一些人害怕高智力天赋,另一些人渴望高智力天赋。一些国家花了数年时间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人口筛查,向所有学校发放智力调查问卷,以发现那些“潜在的天才”。

同样在大学当中,特别是那些世界排名很高的大学,都很关注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大学学习的各种机会。因为这些世界名校知道,大部分优秀学生将来会成为学校的教授或研究人员。

尽管如此,家长和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孩子能够利用教育阶段的资源,超越自身的成绩,取得进步。

当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课业时,学习成绩似乎是衡量他们进步的最好指标。

任何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都会担心。他们会寻找各种解决的办法,不管是请家庭教师,还是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

同样,当一个孩子考试不及格,不得不重考时,父母会把这看作是孩子的失败,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补考并没有成为“第二次机会”,而是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会因补考感到愤怒,因为他认为自己被贴上了“被压制”的标签,在被迫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上学时以前的同学正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表现,并解决其学业成绩不及格的问题。那么,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可以被预测的吗?

这是印度尼西亚万隆巴查查兰大学(Padjadjaran University)心理学学院与乌干达布索嘎大学(Busoga University)共同研究的课题,其结果发表在《开放心理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共测试了101名学生。他们分别填写了两份标准化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规律性学习问卷,评估了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自我调节能力是帮助一个人计划并实现他的目标的能力。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这些学生上学期的学业成绩。结果表明,学业成绩在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方面存在显著的正向差异,即自我效能感越高,成绩越好。相反,较低的自律意味着较差的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呈正相关。但是,研究结果没有提供关于这两个变量的协同作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虽然从研究中可以推断,具有较高自尊和自我调节水平的学生会有更好的学习成绩,但这项研究并没有揭示这一细节。尽管研究结果是准确的,但一些没有被考虑到的其他变量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

然而,即使有上述的限制,这些数据也为干预学的业失败做出了一个重要的突破。

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在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内进行干预,而且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率和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干预。

首先,通过教育孩子了解他们真正的潜力以及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事的重要性,以便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其次,重新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教导他们如何计划,优先排序,并实现计划。

预计通过以上任何一种干预措施,学生的成绩都会提高。但这方面的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TvL3sDPvTdLsMDMFwBxyO53pulPRmqvBYIjY5PWhP8M1q/JYo+ea16799tntDc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