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CHAPTER 2

选用体现积极思考的话语

每当我们用“倘若……”来开始一句话时,貌似我们都在用否定或者内心忐忑的表达来结束整句话。比如“倘若我搞砸了怎么办?”,“倘若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倘若我失败了怎么办?”。实际上,这些提问毫无意义。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提问成了我们不去做事的原因。类似的提问还包括“是的,但是……”,“我不能……”,“我真的不知道……”等等。

如果精神错乱的正确定义是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事情,并且期望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这些提问和表达可比精神错乱来得更糟糕。因为我们经常重复这些消极表达,可是却期待着能有积极的结果。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何况,我们并从没想过要去回答这些提问。倘若你真的失败了怎么办?花些时间列出失败的后果以及从失败中恢复的做法。你猜怎么着?当你真的拿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回答了“倘若……”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完全消除这种消极情绪了。好极了!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有限的、有价值的精力集中在这些想法上。相反地,专注于那些能引导你达成所愿的想法。有了充分的准备、计划和行动后,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

如果你害怕开始一项新的行动,考虑一下你的目标以及完成它所需的步骤。检查你的详细计划、准备工作以及执行所需的资源情况。同时,评估一路上可能出错的现实的、具体的风险。制定应对方案来降低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如果你提问的“倘若……?”比“我可能会失败”来得更为具体,那你可以换一种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帮助你通过说出具备可行性的信息和步骤来表达反对的理由,而不是将反对的理由表达为问题难以解决。

假设你想启动一个新的研讨会计划。内容和发表材料已经开发出来了。你甚至有了潜在的客户,他们告诉你他们对此感兴趣,而且愿意付费参加你的研讨会。然而,你却被 “倘若我的研讨会失败了怎么办?”之类的提问困住了。

接下来,需要一系列不同的、更精确的提问,例如“你如何衡量第一次研讨会是否成功?”。如果你期望五十人参加,但是只来了十个人,算是失败吗?

如果十个人里头有四个人对你表达除了大加赞扬的积极评价,算是失败吗?每一个有具体关注点的问题都给我们提供有关第一次研讨会是否成功的信息。我们能从中学到怎么把下一场、下两场研讨会办得更好。

首先,花点时间弄清楚这十个人是谁,以及他们为什么来。确保你未来的营销努力瞄准更多像他们这样的人。将那四个大加赞扬的正面评价作为可供参考的引述包括在你的营销信息中。分析其他评论,从中学习。这样做,你可以对研讨会进行关键的调整和改进,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几率。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研讨会可能失败的唯一原因是没有人感兴趣,或者所有的参与者都不希望它成功。掌握了这方面的信息,是时候从头再来了,但是你已经对最初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很可能的是,如果你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是彻底的,如果你对自己最初的表现提出了正确的问题,结果就不会是失败的。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反复提问都会提供给你有价值的见解,从而推动你前进。

每当你发现在问自己“倘若……?”的时候,停下来,想想积极的表达,换一种能让你采取行动的方式来问。斟酌你的话语来摆脱掉那些会让你陷入困境的顾虑。 +4elEWIt1NPhkGndAuz0/XuwU/kMDKPF8G5sZqlcAWGve1RwUDNVG5Ng9HnDCM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