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第1章

幸福的情绪

关于幸福,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它是一种情绪。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都存在于我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定中,因此研究它很重要。

在情绪理论家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情绪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概念,它包括一个连续体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种观点认为情绪是一个多维概念,由认知、行为和生理因素组成。

情绪被认为是个体所经历的一种特殊状态,使他感知环境并对环境做出反应(作为一种唤醒)。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考虑三种可能的状态:积极的(快乐或幸福)、中性的(冷漠)和消极的(悲伤、不快或忧愁)。因此,情绪是一种感知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方式。

当一种状态变成习惯性时,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个体将这种状态转变为他们对内部或外部刺激的通常反应方式。

当习惯性情绪状态“不适应”时,情绪处理就会出现异常偏差,从焦虑或恐惧症特征的加重,到广泛性焦虑障碍或重度抑郁症等疾病。

另一种研究情绪的方法是把它看作是对环境或内部刺激的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的适应性过程,这些刺激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说情绪对思想、机体和行为都有影响。

情绪处理可分为情绪感知和情绪体验两种。第一个涉及低级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刺激被感知和评估;而第二个涉及高级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被情境化,并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解释。

这些过程似乎是独立的。因此,情绪感知的过程可能涉及也可能不涉及情绪体验。

关于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方面,有些作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情绪会阻碍和否定认知,因为情绪技能和能力恰恰是人类的特征,而不是像计算机那样简单用数学和分类处理数据。

相反观点认为,高级认知过程定义了人类并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这种观点将情绪置于次要的、非理性的、几乎总是模棱两可的过程中,认为是动物特征。

第三种观点认为两种认知过程是独立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协同工作的。

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情绪感知记忆回路,杏仁体在记录情绪刺激事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带有情绪内容的信息比带有中性内容的信息更容易被存储和检索。

杏仁体、纹外视觉区和海马体之间的广泛联系,使杏仁体能够调节其功能,并促进这些区域的感知和记忆功能。

然而有证据表明,与杏仁体相关的情绪学习暂时受到限制后,随后对记忆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其他大脑区域的参与,如眼窝前额皮质。

如前所述,我们将面对一个不同于特定认知处理路径的情绪加工回路。

在情绪回路中,刺激物似乎是按照一种配置策略,以更粗糙、更快的方式被自动分析。这是一种简化的交流方式,但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是在生态位中生存和充分发展所必需的。

如前所述,这种并行处理能力代表了在环境中生存的竞争优势,因为它使得主体能够立即避免威胁和危险,甚至在信息被前额叶皮层有意识地评估之前。

根据可证实的事实,情绪世界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说到情绪的组成部分,根据关注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有三种情绪的表达方式:

神经生理学包括所有专门涉及每种情绪的神经通路和结构,以及伴随情绪的血管收缩、心动过速和呼吸加速等植物神经反应。

行为方面,身体成为情绪的“镜子”。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其他部位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使某些肌肉紧张或放松,而这些肌肉可以暴露我们的情绪,即使我们试图“掩盖”。同样地,这部分显示了如果遵循情绪,将会发生或不发生什么,也就是所有这些被激发的行为将如何通过行为和与他人相关的方式表现出来。

认知方面,更多的是关于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是如何被感知的,以及如何被解读的,也就是情绪的主观体验。这一领域的问题出现在述情障碍:由于情绪教育不足,人们无法正确识别和解读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因此,幸福并不仅仅涉及一个暂时的状态,而是作为一种情绪,它会影响思考、感知和行为举止,换而言之,人的全部机体都会感受到幸福。

参考情绪的品质和特征,也可以讨论情绪的组成,比如: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对比。前者中会包含爱、希望、意志、激情、欢乐……消极情绪则包含愤怒、憎恨、绝望和悲伤……毫无疑问,从根本和定义上来看,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高活性和低活性的情绪。前者中有兴高采烈、愤怒、狂怒……而在其他情绪中有悲伤、忧郁和冷漠……幸福可以是一种带有类似于兴高采烈的重要活性成分的完整体验。

初级情绪相较于次级情绪,在于前者中有狂怒、快乐、恐惧和悲伤,而在次级情绪中有:爱、惊讶、羞耻和厌恶。当一个人想到快乐时,他会相信它是个体中某种“初级的”和基础的东西,但是它像爱一样,更符合次级情绪。

身心医学之父约翰•罗夫认为,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像记忆一样重要的部分被激活;瞬间的美好记忆被创造出来,得到表达并与周围的人分享。肌张力会得到增强。这个时刻使人感到舒适和满意。

脸部肌肉是肌肉群,尤其能流露出情感,特别是快乐。它们是最好的商务名片。

脸部和其表情已成为表达情感和识别他人情感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是如此真实以至于相较于任何其他刺激,婴儿们总是对脸部更为关注。因此,可以说人类倾向于分析脸部。

脸部拥有超过三十块肌肉,它们由颅神经,比如面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三叉神经来进行控制,大脑在激活肌肉表达情绪的同时,通过这些神经接收到本体感受的信息,以确定其自身情绪。

尽管情绪表达中的一些模式已经被识别出来,但是看上去这些模式中还带有很高的社会学习成分。多元文化研究表明,在世界不同地域,相同的情绪会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虽然如此,几乎在所有的表达方式中都识别出了感受到快乐时的相同特征:

面颊提高,下眼睑下方出现皱褶,眼角下边缘出现鱼尾纹,鼻唇间折出皱纹。

我们的感受如何,在这当中情感世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超出了对自身的简单“反射”,因为负面情绪固化下来就会带来疾病。

内在的活化感受如狂喜或狂怒,会使机体过于激动,改变其静息水平,导致我们的思考与行为与通常不同。钝化感受如悲痛或悲伤,会以同样的程度降低机体活力,改变想法和行为。

由于积极和消极感受的改变,可能导致焦虑、呼吸、疼痛和肌张力水平的变化,尤其会反过来影响睡眠周期或免疫系统。如果上述情绪只是短暂存在,它们将不会造成重要影响。但如果这些情绪一直保持下去,它们就会导致身心问题。

因此,心理上痛苦(悲痛)或抑郁的情形,会引起特殊的焦虑状态,该状态的特征通常包括灰心丧气,浅呼吸和慢呼吸,近似忧郁的感受,对光线、声音和气味等外在刺激高度敏感。陷于该状态的个人会对任何外在“侵犯”更加敏感。他会丧失对体育活动的一切兴趣,其肌肉被削弱而松弛无力。

伴随上述状态而来的内疚和无用的念头会妨碍睡眠,将人拖入对于激发那种悲痛和抑郁的情境的回忆之中。在“心理反刍”中同样的消极情绪会不断地重复。所有这些都会妨碍良好的睡眠,缩短睡眠时间并损害睡眠质量。这尤其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无法在夜间履行职能。如果这种情形持续太长时间,就会从免疫系统开始,进而对整个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一种活化情绪,比如狂喜或狂怒会在高度紧张下表达出来,这种高度紧张会给出一种“错误的”思路,这种感觉就是“现在我无所不知”,我可以决定一切却不会犯错误。在这些状态下,会发生过度换气,血氧水平上升,伴之以呼吸加速且变浅。注意力变得“狭小化”。许多在正常状态下有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被丢失了。任何不是“我的目标”的东西都会被抛弃,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疼痛的敏感度都会下降。肌张力会过度活化,此时得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漫步,保持“静止”是行不通的。

由于高度紧张和过活化,睡眠无论从时长还是质量上,都受到了消极影响。这降低了免疫系统“运作”的可能。因此伤口愈合能力被削弱,这也会损害学习过程。

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虚弱的免疫系统会使传染病乘虚而入,并引起机体资源的进一步消耗,由于高度焦虑因此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也很高。

那就是为什么认为快乐不能成为一个人永恒的“萎缩”状态是合理的,因为机体的过度活化,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健康的幸福”将是一种个人能够享受和分享的特殊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使人随后返回其基态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机体能从该情绪恢复过来以进行“正常”生活。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以相同的方式感受幸福。为了体验幸福,个人必须拥有充足的情绪发展。如果个人的大脑边缘系统萎缩,不仅在情绪上而且在所有领域其生活均会“褪色”。

同样,重度述情障碍患者很难感受和表达快乐。他们在社交关系中或做决定时都会表现出问题,因为他们无法了解自己身体的感受或是别人的感受。这使其成为社交“无能者”,因为周围的人会通过情绪钥匙来掌控自己,而患者们无法“看到”或恰当地处理这些情绪钥匙,显得冷漠和疏远。

这种类型患者的大脑边缘系统功能正常。问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的情感世界“脆弱”或无用,没有学会“珍惜”它或简单地“抛弃”了它。

述情障碍患者做决定时最可能是条理分明、冷静以及精于算计的。他们做决定时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再三,想要面面俱到,最后把综合起来的想法作为最优决策,这种决策没有即兴的机会,也几乎不会被采纳。

对他们来说,读一份烹饪食谱和阅读一本法律书或言情小说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的体验会完全一样。他们有明显的D型人格特征:多动、自我要求高、缺乏自尊。

但是这些人远非人们所想的那样“没有感情地生活“。他们遭受的痛苦在于其内在情感世界和外部表达之间出现了“脱节”。因此,躯体成为情感宣泄的载体,产生了躯体化特征。

他们产生心身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其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或局部缺血性心脏病,也会表现出诸如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病。

所有这些都归咎于他们没能让情绪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比如用文字、写作或简单地“放声大哭”。

贝拿勒斯印度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健康和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其结论发布在一本名为《投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杂志》的科学期刊上。

他们研究了150名成年人,以评估述情障碍程度、心理健康以及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

结果表明重度述情障碍极可能与心理紊乱而导致的病态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述情障碍本身表现出的快感缺失来解释。这个因素的存在,使得情绪的积极体验消失,从而倾向于更多的消极体验。

重度述情障碍患者会遭受更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表现为溃疡和其他身心疾病。此外他们更可能遭受心理问题。这是由于情商发展不充分造成的。

正如研究结果所表明的,可以预见无论在其人生中实现了多少目标,这些患者都难以获得足够的幸福感。这群人即使拥有一切也不能为之感到快乐。 xAjS2LKms+gtPhs4Snjf2ifkbMxR0R0lYryVLxYlTyphwm18AxtySl/uRmVLnl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