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实情景

在很多国家和文化里都由爸爸来满足整个家庭的物质需要。他们经常忙于工作,极少参与到子女的生活当中。

但是时代正在改变。

现在有一场叫“爸爸回归家庭”的运动,鼓励父亲们积极投身子女养育的角色里,激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之中,从而改变老旧的家庭生活模式。

这场运动鼓励爸爸们“站起来拥抱自己的责任……肩负起一家之主之职……在为家庭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的过程中留下身影。”

不过,我们从来未听说过“妈妈回归家庭”的运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妈妈几乎不需要别人来提醒她们的角色与责任。很多妈妈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承担了养育子女的责任。

我们听说过不少有关妈妈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舒适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描述妈妈战胜逆境的诗歌和故事——这些妈妈虽然身陷贫穷、虐待、歧视,但是最终都能克服困难与挑战。

即使如此,许多妈妈在跟其他人比较时仍有内疚的感觉。她们感到困惑,觉得自己不够好。于是,她们就在黑暗中摸索,尝试一些不同的育儿方式。

有些妈妈尝试过那些她们在博客和杂志里看到的育儿小妙招;有些妈妈则从好心的朋友和家人口中获得建议。但是,最终她们仍会不知所措,灰心丧气。

你也是这样的妈妈吗?

你可能有自己的事业,也可能是全职妈妈。你虽然已经倾尽全力,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内疚感和羞愧感在蚕食着你。有时候你明知自己不是一个失败的人,但却依然无法消除自己的挫败感。

想象一下冲浪者在浪尖激流勇进的情景。一个巨浪盖过来,冲浪人看起来好像要被掀翻了,但是巨浪过后,她并没有失去平衡栽进水里,她的双脚仍稳稳地站在冲浪板上。

是什么造就了冲浪人的这身技艺呢?因为她为挑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担负“妈妈”一职,就像冲浪人要面对此起彼伏的浪涛一样。你也可以做好应对的准备。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浪都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如果学会享受这场旅程,你就会找到希望。你需要做足准备来应付日复一日的育儿生活中所要经历的起起落落,而挑战则是要能够对这一切保持冷静,泰然处之。

妈妈,你准备好冲浪了吗?

你现在可能还缺乏自信,因为你看起来好像管不住你的孩子。也许你家孩子在幼儿园里为了玩具而打架。虽然你早已告诉他应该分享玩具,但他仍然不懂分享的意义。

你家读小学的儿子呢?他讨厌上学,这周已经是第三次惹老师麻烦了。他撒谎,在数学考试中作弊。此外,他不仅没完成作业,还咒骂同班同学。

你家的那位青少年呢?他以前很健谈,现在就像一名隐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到晚打电脑游戏——没兴趣花时间陪伴家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同时,做事缺乏动力,沉默寡言。

在管教儿子言行的同时,你还会担心女儿的成长。

你心爱的女儿似乎一夜之间对她的生活异常不满。她觉得她应该过上安逸的日子,于是接连不断地找你要钱去买更多包包和衣服。她甚至变得粗鲁无礼,不尊重权威。

正如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中的爸爸特维所唱:

这是我曾经抱过的小女孩吗?

日出,日落,

一年一年飞快而过;

一季跟随一季,

充满了欢乐与眼泪。

我们未曾想过孩子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已经为他们牺牲了太多,所以他们理应成为富有爱心、明白事理、百依百顺的孩子。

对吗?错了!

作为妈妈,我们不应呆呆地等着回报。健康的家庭并不能保证培养出没有问题的孩子,而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也不一定会有烦恼的未来。

尽管如此,每位妈妈还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为了在这段旅程中助你一臂之力,我想跟你分享三件让你闪耀起来的事情;你再也不用在黑暗中摸索了!

1、充满感恩的生活

如果你对所拥有的一切并无感激之意,那么,无论你收藏了多少好东西,都没有了意义。

举个例子,不要因为地毯上的10年陈迹而感到烦恼,反该为居住在舒适的家里而感到庆幸。

如果你的儿子在拼写测验中拿了99分,就别抱怨他为什么会丢掉那1分了。为这个接近完美的分数而跟他击掌庆祝,肯定他在这次考试中付出的努力。这些举动对他来说将意义非凡。

《标杆人生》一书的作者华理克说过:

“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的铁路轨道。没有东西总是好的,也没有东西总是坏的;一路上总是有美好的事物,还有各种挑战。”

或许看到杯子有一半是空的,会让你抱怨;但是,也可以把杯子看成有一半是满的,以此来培养自己在每件事中寻找闪光点的思维。如果这么做了,那么,那些问题就不再像原来那样令人沮丧了。

最近有人跟我说,生活中没有难题,只有疑问,你需要去寻找答案。那么,就让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促使你去思考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吧。把所遇到的难题都看成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契机。

采取这种态度之后,你还会变得更加自信。无论是孩子迟迟不遵从你时,还是他们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你都不会感到烦恼了。你会意识到你对自己的孩子负有责任,但是却不应替他们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为他们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如果你对你的孩子心存感激——感激他们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他们所做的事情,那么成为妈妈就会是一场奇妙的旅程。正如比尔·约翰森所说:“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将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告诉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相信他们,好好爱他们。”

2、观念模式的转变

那些由懵懵懂懂变得游刃有余的妈妈,都是乐意接受改变的妈妈。

妈妈这个角色是一辈子的承诺,“祸福与共、喜乐参半”。这场旅程没有逃生门,没有回头路,也不会停滞不前。你无法算出这场旅程还有多少年才能结束,因为为人母的旅程不会结束。

“妈妈”一职甚至没有退休一说。因此,你每一个积极的举动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这条路看起来曲折绵长;途中可能满布荆棘或需绕路而行。你可能觉得现在看不到你对孩子生活的影响;你可能已经对鼓励他们做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厌倦。

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你的孩子——以及你自己。

试着这样想想:妈妈的工作就像在制作陶器。首先,制陶工人要把一大团黏土摔掷在桌子上,并要反复多次。这样可以除去黏土里的气泡。如果不这么做,那么,陶坯在烧窑里烧制时就会开裂。

同样的道理,当你刚成为妈妈时,你就像一团黏土。你就是需要塑造定型的原材料。

也许你的童年痛苦不堪,或者原生家庭不甚完满,这些消极的经历影响了你抚养孩子的方式。因此,请尽快解决摆脱这些阴影。不要拿这些“往事”作为你自身不足的借口。

如果你需要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那么就去做吧;如果你有深层问题亟待解决,那么就马上联系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放下过去,才能继续前进,并实现现在的目标——成为快乐而有影响力的妈妈。

我们回头看看那个制陶的比喻。

制陶工人除去黏土中的气泡之后,就进行塑造定型。如果想做一个陶罐,那么工人就会把黏土揉成罐子的形状,晾干,然后放进1260摄氏度(2300华氏度)高温的窑里烧制。这一过程会让黏土变硬,也可检验出陶罐是否会在极端高温之下开裂。

接着,制陶工人给陶罐喷釉上色,增加质感,并再次放进窑里烧制。二次烧制之后,这些陶罐不仅看着更美了,而且还能供人使用。

妈妈同样也要经历各种考验。

当孩子大发脾气之时,你对他们让步了吗?还是在爱的基础上继续坚定地引导他们?

当他们质疑你的价值观和信念时,你有没有坚守自己的立场?

当他们在父母之间进行挑拨的时候,你和丈夫有没有保持团结一致?

记住“母亲”一职的目标:不是赢得孩子的欢迎,而是滋养他们,让他们独立、有责任心、坚韧。身为妈妈,重要的是知道该如何应对怒火。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将拥有更多的耐心、智慧和爱。

我已经当了37年的妈妈。我的3个孩子都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仍然在养育子女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我第一次成为妈妈时只有25岁。那时候,我对林林总总的育儿方法及其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一无所知。我不仅自以为是,还很固执。我没有做妈妈的经验,但是关于如何培养优秀孩子,我却有一套绝妙(或者只是我以为绝妙)的理论。

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我不但打造了一个完美的环境,而且,只要他们醒着,我就会想出各种方法去刺激他们的“五感”。孩子被我安排参加了大量的体能类、创新类以及问题解决类的活动。

但是,我的朋友对此却不认同。他们认为我的想法很不切实际,没有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兴趣。

我认识到我的朋友是对的,并硬着头皮去对付自己所遭遇的这些育儿挑战。不过,我仍然没有停止追寻我的梦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妈妈,起码是自己孩子眼中的了不起的妈妈。

现在,我会观察我的孩子,看他们是怎样抚养孩子的。他们有自己的育儿理论,但也有犯错的时候。我希望他们即使在事情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他们有勇气解决他们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这也是我对你的期望,妈妈。

我的梦想是每一件经定型、烧制、上釉的陶器都会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这个梦想就是当初启发我写这本书的灵感。

黏土可以做成普通的陶罐,跟其它厨房用具搭配使用。同样,你也可以像其他妈妈一样,把妈妈的角色看成一份工作,一份责任。

但是,黏土也可以雕琢成供皇室使用的精美餐具。你想成为这种陶器吗?成为充满热情的妈妈,一点一滴地向自己的孩子传达使命感,并鼓励后代继承她的优良传统。

选择权在你手上:你可以做一个垂头丧气的妈妈,也可以做一个容光焕发的妈妈!

3、供效仿的榜样

妈妈这个角色就像伊甸园的夏娃那么古老,但也像你初为人母时那么新奇。

许多理论都在关注如何培养快乐成功的孩子。新的研究也驳斥了一些传统的理念,例如打孩子是有效的管教手段。但是,我相信一些核心的原则不会、不应、也不该改变。

母子关系是你与孩子之间的一段持久关系。养育了3个孩子、当了37年妈妈以后,我的目标仍然没有变: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建立这种关系需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每一分精力都用来做这件事。我希望你也能这样!

孩子有时候也很听话孝顺;他们善良、大方、有礼;他们会感激你为他们所做的事。这个时候,你可以坐下来,靠在椅子上感叹:“有孩子的人生真好!”

然后,正当你的微笑在脸上蔓延开来之时,孩子就开始挑战你的耐性了。他们行为不端,叛逆,踏出你为他们设置的界线。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需要更多独立的机会,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他们质疑你说的一切、做的一切,而且绝对不接受你给出“因为我是你妈,我说了算”这样的答案。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这里有些建议:

用“为什么不”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为孩子提供多一些的选择,让他们仔细考虑各个不同的选项。和他们一起讨论,但不要陷于争论中。

明白清楚、条理分明地表达出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跟孩子讲道理。不要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想法,因为这样做会令他们心生不忿。

根据孩子的成熟度来管教他们。

练习自我控制,不要太严厉。明确区分意外、错误和故意犯错。

身为妈妈,我渴望把接力棒交给我的孩子,再由他们传给他们的孩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希望参与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教育之中,让他们把世界变得更宽容、更美好。

妈妈的角色并不是要确保孩子生活安逸——甚至奢侈,而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建立联系,甚至最好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

这种联系建基于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感觉;建基于信任,而不是恐惧;建基于纪律,而不是控制。

在未来的30年,30个月,甚至30天里,我都不想在黑暗中摸索该如何当妈。我要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发光发亮。

我希望你也能这样! cuOQ+aO22BL7Gwg4UmNHeeFTbOHXcj8WJAYiDjfnNfiNszSaWCwewujkBfNAnj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