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捭阖第一

题解

“捭”(bǎi),《说文解字》云:“两手击也。”清代段玉裁注:“谓左右两手横开旁击也。”即两手横向对外旁击。“阖”(hé),《说文解字》云:“门扇也。一曰闭也。”“捭阖”即开合。 陶弘景注: “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陶弘景此注的意思是,“捭”,就是拨动的意思,“阖”,就是闭藏的意思。凡是与人言说道理,或者使用“捭”的方法去拨动他,让他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相同,或者使用“阖”的方法去闭藏自己的想法,暗中审视彼此之间的相异。

依据陶弘景所注,“捭阖”乃一种战国纵横策士游说、谋略的技巧。“捭”就是在游说时,先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意见,进而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谋划;而“阖”则是自己先保持沉默,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诱导对方先讲出其真实的打算和意图,并暗自揣测是否与自己的相符合,然后依此做出下一步行动。

陶弘景的注解单从本篇来看,确有一定道理,但稍显狭隘。本篇作为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第一篇,是全书的总纲。它吸收了先秦时道家及阴阳家的部分成果,从而把纵横家的游说之术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使捭阖之术成为纵横家在风云诡谲的战国时期游说诸侯、谋取功名利禄的基本原则。

本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依圣人立论。圣人“为众生之先”,最懂得如何运用捭阖之术来掌管万物,乃至人。其次,讲利用捭阖之术游说时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是说实行捭阖之术时,必须周详而隐秘。又如:“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是说捭阖之术在使用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而灵活选择,要做到像阴阳一样互相协调。

【原文】

粤若稽古 ,圣人 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知存亡之门户 。筹策万类之终始 ,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粤”通“曰”,语气词。《说文》云:“粤,审慎之词者。” 陶弘景注: “若,顺;稽,考也。”“粤若稽古”即顺考古道。王世贞曰:“凡刑名游说,诸家立说,必牵扯圣人以骇世。大率如此。”是说古人为了强调自己的学说,往往借圣人来抬高自己。

②“圣人”,指彻底掌握纵横之术的人。

③“众生”,尹桐阳曰:“众生谓众民也。”许富宏说:“众生,指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陶弘景注: “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意思是,天下有很多的圣贤之人,他们生而知周万物,先觉醒的人得帮助后来者觉醒,所以这些先知先觉者们担当着社会的大任,能人所不能。

④“阴阳”,为古代哲学概念。道家认为万物皆由阴阳构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开阖”即“开合”。《易·系词》:“一开一阖谓之变。”“以名命物”,即给事物命名。 陶弘景注: “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意思是,阴阳生成万物,而圣人给万物命名。

⑤“门户”,即枢纽、关键。 陶弘景注: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唯知几者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意思是,不忘记有死亡威胁的人才能生存,只知道生存而忽视死亡威胁的人,最终会死亡。这是告诫纵横之士要懂得存亡的相互关系,要有预测凶吉的能力。

⑥“筹策”,即谋划。“筹”,《说文解字》云:“壶矢也。”即古代投壶游戏所用的签子,也是古代计数用的竹码类工具。“策”,本义为马鞭,也指古人用于计数或打卦的工具。“万类”,万物。“终始”,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⑦“朕”,征兆、迹象。 陶弘景注: “万类之终始,人心之理,变化之朕,莫不朗然元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远见焉,朕迹也。”意思是,圣人对万物发展的始终,人心变化的迹象,都能明白体悟于心,所以能制定具有远见的谋略以应对事物的变化。

⑧“守司”,掌握、管理。 陶弘景注: “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之终始,知存亡之门户,故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趣”,通“趋”,趋向。陶弘景此注的意思是,圣人掌握了万物存亡的关键,并引导万物背亡趋存。

陶弘景注: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意思是,纵横策士在游说时,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最终都应该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译文】

纵观古代历史,圣人生于天地之间,作为万物的先导,能通过观察阴阳开合变化生成万物的过程,而给万物命名。因此,圣人也懂得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圣人通过揣度万物的发生过程,洞察人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万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掌握处理事情趋利避害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遵从的守则始终如一。

【原文】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 ,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注释】

陶弘景注: “其道虽一,所行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意思是,道依据万物本性之不同而变化无穷,使之有条不紊,各自有所归属。

②“弛”,《说文解字》:“弓解也。”引申指松弛。“张”,《说文解字》:“施弓弦也。”引申指拉紧、紧张。 陶弘景注: “此言象法各异,施教不同。”此四句乃承上而具体阐述“各有所归”之理。

陶弘景注: “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意思是,道虽为一,但圣人能依据实际情况择机而动。

④“度”,量长短。“权”,称轻重。“量”,衡量。“能”,才能。“校(jiào)”,比较。“伎巧”,技术、技艺。“短长”,优劣。 陶弘景注: “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也。”意思是,圣人能根据人的谋略优劣、才能高低而任用之。

【译文】

世间万物虽然变化无穷,但道都能使它们有条不紊,各有归宿:有的属阴,有的属阳;有的表现为柔弱,有的表现为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因此,圣人能始终掌握事物变化的关键,并能审察其变化的先后顺序,权衡其轻重缓急,比较其优劣短长,进而依据万物的特点而利用它们。

【原文】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 ;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①“贤”,贤人,德才兼备的人,“不肖”与“贤”相对,指无才能的人。“差”,不同、区别。这几句主要讲人的品性各有差异。 陶弘景注: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原文此句的意思是,人的才性有贤、不肖、愚、智、勇、怯等差异。

②原文此句的意思是,人的品性不同,因此,捭阖之术的使用也有差别。 陶弘景注: “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意思是,贤能的人可以同他开诚布公,不贤能的人则需要对他保持沉默;聪明勇敢的人可鼓励他积极行动,并尊重他的意见,而愚昧怯懦的人则不能让他冒进,且慎重对待他的意见。

③“牧”,掌控、驾驭。 陶弘景注: “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陶弘景是从君主任用人才、管理国家的角度解释,意思是说,君主能做到人尽其才,便可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④“审定”,审察断定。“嗜欲”,嗜好与欲望。“见”,后写作“现”,显现、显露。“志意”,志气、愿望。 陶弘景注: “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意思是,任人之道须考察其才能品性,依其爱好而任用。

⑤“微”,暗中。“排”,排查。“指”,通“旨”,旨意、意向。这几句是说,可以暗中排查对方的言辞,找到其缺陷,然后用“捭”的方式,可推知对方的真实志意。

⑥这句话的意思是,搞清实情之后,便采取行动,以获得利益。 陶弘景注: “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意思是,获得对方实情之后,仍然隐藏自己的想法,以挑动对方,从而使其主动追问所谋划事情的利益得失。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笨拙;有的勇敢,有的怯弱。因此,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性而任用,有的可以放开手脚使用,有的则坚决不用,有的可以提拔,有的需要斥退,有的可以轻视,有的需要尊重。总之,管理人才要顺应自然之道。如果重用某人时,须详查其才能的虚实,顺其爱好和欲望,进而考察其真实的志向、意图。在与对方交谈中,暗自揣摩其言辞,再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以掌握其实情和真实的旨意。最后再通过“阖”或“捭”的方式使用人才,这样才能从中获得利益。

【原文】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注释】

①“情”“诚”同义,实情。 陶弘景注: “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陶弘景注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与对方志趣相同,则开诚布公,坦诚相告;若不同,就严加保密,丝毫不露。

陶弘景注: “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意思是,臣子所说的话,有的可以采用,有的不可以采用,君主一定要仔细甄别。

③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守”,等待、守候。萧登福曰:“离合指同异而言,计谋相同则合;异则离。”意思是,或离或合,须依照对方的意愿适时而动。 陶弘景注: “谓其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意思是,自己与对方的计谋虽有所不同,但须坚守等待,先尽量满足对方的志意,纵容其行事,以此探知计谋成败与否。

④“周”,周密、严谨。“密”,严密、紧密。这两句意思是,无论选取“捭”还是“阖”,都要思虑周全。陶弘景注:“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意思是,挑动对方的时候,贵在思虑周密;隐蔽自己的时候,贵在隐秘不宣。

⑤“微”,隐藏、隐匿。“追”,赶得上、比配。这里借道家之“道”,意在说明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都应像“道”一样归于无形。

【译文】

在游说时,对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同对方开诚布公,坦然相告,或者严加保密,丝毫不露。当自己的想法与对方相同时,即可坦然相告,当自己的想法与对方不同时,就应秘密隐藏。无论使用哪种方式,皆须仔细考察对方的意图,以探究其与自己的异同之处。无论是离是合,都要先顺其意愿,等待时机,然后适时而动。若要开诚布公,务必思虑周全;若要隐而不告,也须严密隐蔽。周全、隐蔽的最高境界则同“道”一样归于无形。

【原文】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 ,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注释】

①“料”,揣度、估量。“结”,系束、坚定。尹桐阳曰:“‘结’通‘诘’,纠察也。” 陶弘景注: “料谓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意思是,情有虚有实,因此需要选择;诚心并不都能贯穿始终,所以需要使之坚定牢固。

②“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本意指秤锤,“衡”,本意指秤杆。“为”,替、给。“度数”,标准、规则。 陶弘景注: “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得所,因而为设谋虑,使之遵行也。”意思是,替人谋划须揣摩其真实所需,然后权衡其轻重缓急,再为之周密谋划。底本缺“轻重”二字。

③“中”,这里念“zhòng”,符合。“自为之虑”,为自己另做谋划。 陶弘景注: “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意思是,替人谋划时,若与对方所想不相符合,就要替自己另做打算,否则就如秤称量的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相符合,秤便是无用的废物一般。

【译文】

用“捭”是为了揣度对方的虚实真假,用“阖”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对方显示其真实的需求,然后依据其需求的轻重缓急而为之谋划,制定应当遵循的准则。如果所谋划的与对方的实际所需不相符合,则要替自己考虑好退路。

【原文】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注释】

①“出”,出现、显露。“内”,“纳”的古字,接纳。 陶弘景注: “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内而藏之也。”意思是,如果臣子提出的谋略与君主的相符合,就使用它;如果不相符合,就要藏在心里。

②“取”,采取。“去”,离开。 陶弘景注: “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从上下文看,陶弘景依然是从君臣关系注解此句,是说君在选择臣时,依据前面的判断,若觉得臣的谋划是真诚的,则使用;若不真诚,则要抛却。

③“化”,生长、化育。 陶弘景注: “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意思是,阴阳的变化,四季的运行,万物的生育,都符合捭阖之道。

④“纵横”,交错、各种变化。“忤”,抵触,相背。这几句是说事物往返复来,顺此忤彼,虽形式不同,但都符合捭阖之术。

【译文】

所以在游说中,“捭”能让对方显现其真实的需求,或者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谋划;“阖”能让自己有所收获,或者能让自己全身而退。“捭阖”之术,就是符合自然的大道。“捭阖”能使阴阳发生转变,从而让四季循环往复,进而化育万物。因此,万物交错变化,或返或出,或覆或翻,都必是由“捭阖”而生。

【原文】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注释】

①“大化”,变化。俞樾《读书余录》认为“大”字是衍文:“大字,衍文也。道之化,说之变,相对成文。”注云:“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注中大字,乃陶氏加以足句,正文本无大字。犹言说之言,亦陶氏加以足句。此说可从。”“说”,言说。 陶弘景注: “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总结起来,意思是,“捭阖”乃道与游说变化无端的关键。

②“豫”,同“预”,预备、事先有准备。“大命”,生命。 陶弘景注: “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豫审之。”又云:“天命,谓圣人禀天命王天下,然此亦因变化而起,故曰吉凶大命系焉。”意思是,采用“捭”还是采用“阖”,必须先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为方式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生死存亡。

③“心”,古人认为心是主管思维与精神的器官。“主”,主宰。 陶弘景注: “心因口宣,故曰‘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曰‘心者,神之主也’。”意思是,心意需要通过口表达出来,所以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主宰,所以心是“神之主”。

④“志意”,志向、意愿。“喜欲”,爱好、欲望。陶弘景注:“凡此八者,皆往来于口中。故曰皆由门户出入也。”意思是,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源自人的心理,而又通过人的口表达出来。

⑤“关”,与“制”同义,控制。 陶弘景注: “言上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捭阖者,所以制其出入。”意思是,上面所说的八种事情,若不能依循规律开合,就不能掌控谋划的事。所以,游说时要懂得用捭阖之术控制自己言语的出入,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说。

【译文】

“捭阖”如同“道”一样变化无穷,是游说时随机应变的关键。游说时使用“捭”还是“阖”,都需要提前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因为事情的吉凶乃至人的生死都与其密切相关。嘴是人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人精神的主宰。人的意志、情欲、思虑和智谋等都需要通过嘴表达出来,所以嘴是“捭阖”的关键,要能控制自己的言语。

【原文】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为谋

【注释】

①这是接上文继续解释捭阖。“默”,沉默。陶弘景注:“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意思是,对外表露自己的言论就是“阳”,封闭自己的想法即是“阴”。

②“和”,和谐。“终始”,开始与结束。“义”,理。 陶弘景注: “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意思是,或开或闭要有节制,这样才能如阴阳一样互相协调,且游说时自始至终都须遵循这个道理。

③“尊荣”,尊贵、荣显。“显名”,显赫的名声。“财利”,财物、货利。“始”,开端。此处倡导把获得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起点。

④“弃损”,抛弃和损害。“有害”,尹桐阳曰:“‘有害’连言,‘有’字当通‘訧’(通“尤”,怨恨、过失),罪也。”“刑戮”,受刑罚或被处死。“诛罚”,责罚、惩治。 陶弘景注: “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这是提醒这十种情况都应该竭力避免。

⑤“法”,效法。“诸言”,各种言论。“善”,好处、优点。“恶”,与“善”相对,即缺点、坏处。萧登福曰:“以有利的一面来劝诱对方,使他开始行动;以不利的一面来阻止对方,使他停止行动。”

【译文】

所谓“捭”就是开放,就是言说,就是阳;所谓“阖”就是闭合,就是沉默,就是阴。就像阴阳需要互相调和一样,采用“捭阖”之术替人谋划,从开始到结束也要相得益彰。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都视为“阳”,称为“始”;而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都视为“阴”,称为“终”。各种采用“阳”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言论,都可称为“始”,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事情好的一面来游说对方采取行动。而那些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言论,都可称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不利的一面来劝说对方停止行动。

【原文】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注释】

①“试”,试探。这句话意思是,从阴阳两个方面试探。

②“阳”,指性情阳刚、积极进取、品性崇高的人。“崇高”,高大,此处指积极远大的内容。“阴”,与“阳”相反,指性情阴柔、消极畏惧、品性低下的人。“卑小”,卑微,此处指微小易成功的内容。 陶弘景注: “谓与阳情言者,依崇高以引之;与阴情言者,依卑小以引之。”意思是,对于品性不同的人,游说的内容也应不同。

③“下”,即前文“卑小”。“求”,适应。“小”,即前文“阴”。“高”,即前文的“崇高”。“大”,即前文“阳”。 陶弘景注: “阴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意思是,与性格阴柔的人谈论的是易成功的事,所以是用“下”顺应“小”;与品性崇高的人谈论的是远大的目标,所以是以“高”适应“大”。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都可以做成。 陶弘景注: “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意思是,能穷尽天下之理,能明察大小事物的实情,所以能进退自如。能做到进退自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⑤“人”,指一般人。“家”,指卿大夫。“国”,指具有封地的王、侯。“天下”,指天子。 陶弘景注: “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也。”意思是,能根据不同人的品性进行游说,不仅可以游说一般人、卿大夫、王侯,甚至可以游说天子。

⑥“为”,动词,做、处理。“无”,不论。 陶弘景注: “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意思是,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局限于所做之事,要能辩证对待。

⑦“益损”,增减。“去就”,离去或接近。“倍”,通“背”,背弃。“反”,后写作“返”,返回。“御”,控制。这几句意思是,游说时,言辞谋略或增或减,或离开游说对象,或接近游说对象,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判断。

【译文】

游说中,所谓“捭阖”之道,就是反复从“阴”“阳”两方面进行试探。因此,游说性情阳刚、品性崇高的人,就需要用积极远大的内容去引导他。游说性情阴柔、品性低下的人,就需要用容易成功的事情去引导他。照此去游说,可进退自如,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人,可以游说卿大夫,可以游说诸侯,甚至可以游说天子。无论所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局限于事情本身,而要辩证地看待。益损、去就、背反,都可以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控制。

【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 ;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①此六句讲阴阳的相互作用,实际也就是讲“捭”与“阖”的相互转化。 陶弘景注: “此言君臣(道藏本作“上下”)相成,由阴阳相生也。”意思是,君与臣相互成就,阴与阳相互生发。

陶弘景注: “此言君以爵禄养臣,臣以股肱宣力。”陶弘景认为,此句仅谈论君臣关系,君施德于臣,臣应竭力回报君。《鬼谷子》是一部谈论谋略的书。其所谈谋略当不限于君臣之间,故陶注往往仅从君臣之间来诠释,略显狭隘。

③“圆方”,指天地。 陶弘景注: “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能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圆,君也,方,臣也。”意思是,天圆地方,天地之间的开合包含各种道理,然后能生成万物,所以能先于万物而形成。君臣的关系与此相似,所以说“捭阖”是处理君臣关系的关键。

【译文】

“阳”即行动前进,“阴”就是停止隐藏;“阳”动而出,“阴”随其后。“阳”反复运动,最终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点,而又转化为“阳”。“阳”表示运动,道德也在其中生成;“阴”表示静止,形体相随产生。游说时,从“阳”转化为“阴”,需要用高尚的德行包容对方;从“阴”转化为“阳”,需要竭尽全力去施行。阴阳相互转化,必须以“捭阖”之道为途径,这便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游说他人的根本方法。“捭阖”之道可以说是万事运行的根本条件,也是处理天地间事情的关键。 bMpipBSNowabuHU0spocas5LGLhEjPPDWxFnXNcjxDlpvTUFFhcoMautNGT+j9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