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人才梯队构成组织的核心能力

文/夏惊鸣

人才梯队是组织的生命力;管理机制是组织的驱动力;组织体系是组织的“能力营盘”,是营盘力;企业文化是组织的“导向”,是向心力。

(一)人才梯队:组织的“腰”

单一的人才概念不能转化为组织能力,只有人才梯队才具有组织能力。

1.人才梯队是组织能力的第一“构件”

从组织能力建设的角度来看,组织能力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我把它们称为“四个构件”,即人才梯队、管理机制、组织体系、企业文化。这“四个构件”之间的内在逻辑是:首先一定要有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能够激发人的工作动力的是管理机制;激发人的工作动力后,组织体系决定一个企业(平台)及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则是前三个“构件”所体现出的导向、理念和原则。四者形成一个闭环。

但是, 组织能力的第一“构件”一定是人才梯队,而不是人才。 单一的人才概念不能转化为组织能力,只有人才梯队才具有组织能力。

企业发展固然需要依靠能人,可是如果过分依赖能人,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旦某个能人出了问题,就会对组织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企业过分依赖能人是由于企业没有实现组织化。如果企业形成人才梯队,即便某个能人出了问题,也不会对组织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我一直强调一点:如果企业没有建设人才梯队,组织机制就会失灵。企业拥有自己的人才梯队,就可以保证人才供给,使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人才梯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

2.人才梯队是企业管理的“腰”、业务发展的“剑”

人才梯队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如同一个人的腰, 没有人才梯队,企业管理的“腰”就硬不起来。

当企业管理者发现某个能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规范而想予以处理时,发现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工作。于是为了不影响业务的开展,就对这位能人采取纵容的态度,久而久之,这位能人就会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

在没有人才梯队,只有人才的企业内部,人才之间很容易形成相互博弈的局面,不利于企业管理。一些能人担心“带了徒弟,饿死师傅”,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不愿意手把手带新人;新人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没有成长的空间,就会选择离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其中包括招聘的成本、培训的成本,还浪费了人力资源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队,当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就会无人可用,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业务扩张计划培育人才梯队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建设人才梯队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空降部队”进行组织能力的突击性、战略性、结构性调整与提升;另一方面必须根据业务增长情况,招聘应届生进行培养,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承担重要岗位的工作任务。经过长期积累,企业就会拥有自己的人才梯队,支持公司的战略落地,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

(二)培育人才梯队的三个核心原则

企业培育人才梯队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核心原则。

1.必须匹配业务发展

人才梯队建设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公司有明确的事业增长空间。如果没有业务增长,企业招那么多人干什么?

企业必须紧扣业务发展战略,培育人才梯队,精简机构,使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2.“牛犊式培养”为主,“空降”为辅

当企业处于转型期,而企业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选择跳槽的“空降部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但选择应届生进行“牛犊式培养”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单纯依靠“空降部队”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这个组织就始终无法稳定下来。原因在于“空降部队”不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来,组织成员之间容易形成相互博弈的局面,造成企业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

由应届生组成的人才梯队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来,企业自己培养的队伍稳定性强。

此外,“牛犊式培养”还具有一个优势:相较于跳槽的“空降部队”,应届生刚刚步入社会,对自己选择的企业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忠诚感和荣誉感,愿意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3.渐进式生长、选择性培养

如果一家企业强行将组织扩张,会产生什么后果?结果必然是组织扭曲,欲速则不达。企业建设人才梯队的过程是与业务扩张同步渐进式生长的,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人才保障。苏宁的“1200工程”是由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先生2002年亲自发起并延续至今的人才工程,每一期1200名员工进入公司,张近东先生都会参与沟通、高度关注并充满期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苏宁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人才梯队。

另外,企业建设人才梯队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磨合、历练和考察的过程。培养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只有在竞争中胜出,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才能进入企业的核心人才梯队,勇担重任,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人才梯队建设的三大要素

建设人才梯队的关键在于组织评价,而不在于分成多少个等级, 通过组织评价对人才加以区分,自然会形成人才梯队。

刚才我们谈到企业的人才梯队是企业管理的“腰”,是组织动力机制的主要实施对象。如果企业没有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考核机制、用人机制就会失效。当然,没有组织动力机制,企业的人才梯队就无法发挥作用。

组织动力机制包括“等级—评价—竞争(分配)”,本质上就是价值分配机制。人才梯队只有与组织动力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原动力。因此,我把“人才梯队—价值评价—竞争流动”称为组织持续奋斗机制。在企业中,即便某个人丧失斗志,也不会对组织发展造成太大影响,组织仍然可以持续奋斗。当然,我们培育人才梯队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换人,而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等级:有层次、有落差才叫人才梯队

等级是价值分配机制的价值区分,包括职位等级、薪酬等级、人才梯队。为什么企业要有等级体系?因为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区分不同价值高度的“梯子”,不然,我们就不能区分出不同的价值,就无法激发个体的价值创造活力。就像湖面,水面一直都是平静的,水不流动,就无法产生动能。如果我们将湖掘开一个口子,有了落差,水流动起来,自然就会产生动能。

等级是建设人才梯队的一个核心要素,一定要有落差。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多设置一些副职,或者是助理岗位,就会形成人才梯队,企业就拥有了后备力量。有的企业设置很多个级别的岗位,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形成职业通道。其实,建设人才梯队关键不在于此,而是取决于以下两个要素。

(1)业务增长。 人才梯队是在业务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业务增长能够带动组织培养人才梯队。

(2)组织评价。 建设人才梯队的关键在于组织评价,而不在于设置多少个等级。组织要对绩效优秀的人员予以激励,优先给予发展机会,对绩效差的员工进行处罚,这样自然会形成人才梯队。夸张一点说,一个企业哪怕只有两个等级,也可以形成上升通道,企业要奉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而不是通过设置很多个级别来体现个体价值。

在一些企业,员工工作没有激情,感觉自己没有前途,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因为企业缺乏职业发展通道。事实上,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业务增长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中没有形成明确的“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让员工感觉自己即便做得很好,也没有前途。这叫有通道但不通。其实, 通过组织评价对人才加以区分,自然会形成人才梯队。

2.评价:突破两大评价难题

企业需要通过组织评价对人才加以区分,建设人才梯队。

如何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在做评价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以下两个难题。

评价难题一:员工业绩卓越,组织业绩进步不大。

出现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组织评价的内容不是企业所需要的。

解决之道: 要做到组织评价的内容是企业需要的,关键是要进行目标管理,企业经理人要从上至下对目标进行分解。组织评价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确定指标,而是经理人集中在一起讨论实现企业目标的路径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问题。所有经理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目标管理,这才是解决评价难题的关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必然出现组织评价的内容不是企业需要的情况。

评价难题二:如何衡量价值贡献?有人抱怨“多做多错”,有人抱怨组织评价不公平。

解决之道 :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追求评价的数量,而是要追求评价的导向明确。

其次,衡量价值贡献的关键在于改进,只有及时加以改进才是真正的价值贡献;只有通过衡量改进后的效果,我们才知道评价分数高就是在推动个体进步。

最后,改进的关键在于“对标”。比如你比过去进步,你比竞争对手进步快。假设企业要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就要“对标”行业内排名前列的企业;接下来,我们又应该如何制定考核目标呢?答案是超越竞争对手,只要达到目标,企业就可以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考核如何做到导向明确

2012年,我辅导过一家成长型企业。这家企业招募了一批人才,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加上老板不太擅长沟通,经理们总是与老板讨价还价。通常是他提出要解决一些事情,经理就会说出很多理由,告诉他无法解决,这些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工作进展太慢,老板干着急。当他问我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我告诉他:“很简单,只要做到这几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明确股权激励。

二是进行考核。考核也很简单,除了考核业绩和关键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还要对四个行为指标(权重为40%)进行考核。四个行为指标如下。

●交代的任务马上行动;

●能够不断发现问题;

●能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推动解决问题。

当年年底,这位老板告诉我现在部门经理行动迅速,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方案,还能够主动解决问题。

如果各部门把上述四个行为落实到位,企业就会产生新的业绩,这就是导向明确带来的好处。

对于组织评价,我曾经这样加以总结: 没有组织评价,企业的管理机制会失效。薪酬的问题往往是评价的问题,任用的问题往往是评价的问题,建设人才梯队的问题往往是评价的问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家企业如果想让评价真正发挥作用,要提前2~3年布局,因为企业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影响员工的薪酬,还可以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建设管理体系,评价要先行。

3.竞争:“能者上,庸者下”

竞争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管理者由于担心引发冲突,影响组织和谐,因而对“能者上,庸者下”这一原则执行不坚决,或者是流于形式。在竞争这个环节,如果企业管理者不严格按照原则执行,组织评价就无法区分人才,建设人才梯队就无从谈起。所以, 企业建设人才梯队,实施动力机制,一定要敢于落实“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

2012年,我为一家企业起草文化纲领,纲领中确立了用人原则、分配原则等,但要将纲领落地的时候,企业家下不了决心,有可能他不愿意面对这种冲突。后来他给我打电话,问我应该怎么办。我说:“文化纲领之所以起作用,就在于‘用’,如果让企业的文化纲领成为一张废纸,就不必让其落地,如果你真的想把企业做得更好,让文化纲领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文化纲领中确立的用人原则去处理问题。”

这位企业家说:“我明白了。”他立刻行动,把两个不称职的人撤掉,结果没有给企业运作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原则是组织成员参与讨论后达成的共识,员工不但没有提出异议,反而看到了晋升的希望,激发了员工创造价值的活力。

没有竞争流动机制,组织就会僵化。 因此,对于竞争策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坚决执行,这也是企业管理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zfHovjCGe9/aEhUCjPyx8KQgMqmTUV6tglEGgXPw10QfIWflQtIXgRHG1ZRqf2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