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背向伴侣:摧毁亲密关系的隐形契约

与“面向伴侣”截然相反的是“背向伴侣”。它可以仅凭一个小波折就摧毁一段感情,要想挽回局面,只有进行特别干涉。这种破坏性的交流会造成被我的同事苏珊·约翰逊(Susan Johnson)博士 称为 “依赖伤害”(attachment injury) 的后果:这是一种极其伤人的行为,会让伴侣深受伤害,失去安全感。依赖伤害会摧毁伴侣间的隐形契约——这是相濡以沫、共历患难之情。隐形契约或依赖的源头,是我们在童年时期从依赖对象(通常是父母)身上感受到的爱意。约翰逊曾经治疗过一位深受“依赖伤害”影响的女性。当时,她的丈夫在她流产之后不愿安慰她,拒绝与她共同分担悲伤。他认为,安慰的话语一点“积极和建设意义”都没有,所以他选择转身离开,让妻子独自伤怀。如果你曾对一个人寄予无比信任,将你内心最深的痛楚如实相告,而他(她)却非但不陪伴在你左右,还不予回应,你无疑会感到愤怒、惊慌和孤独。这种伤害会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之中。就像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所说的:“过去之事从未消逝,它甚至并没有真的过去。”如果再不施加正确的干预,曾受过这般伤害的婚姻极有可能分崩离析。

然而对大多数夫妻来说,要经历过许多这类失误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让你悔不当初的事件,才会使婚姻深陷泥沼。所以,在那以前,人们其实有大把扭转局面的机会。“背向伴侣”的事时有发生,因为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当时伴侣是想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有时伴侣的请求很不起眼,看起来甚至无关紧要,比如:“你能去看看谁在门口吗?”“我们什么时候动身?”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仍然值得重视。如果伴侣的小请求都会被你忽视,他(她)就不会走上我所谓的 “邀请阶梯”(bidding ladder) ,为更重要的事——比如情感支持——向你寻求帮助。有些夫妻在饭店用餐时会陷入令人尴尬的沉默,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停留在邀请阶梯的最下层。

并非所有的请求都需要人开口诉说,或者本身十分明确。比如妻子正在铺床,她可能会叫丈夫来帮忙换枕套,也可能只是在他路过时叹口气。所谓伴侣之间心有灵犀,是要求你留意他(她)的微妙暗示。(这也意味着你应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愿望,让你的伴侣能够明白你的意思。)你并不一定总要顺应他(她)的请求,但你应当报以关爱和理解。

我在下面列出了一些简单的请求。 这些请求虽小,却会带来滑动门时刻。 它们都来自于我对爱情实验室中的夫妻进行观察、分析而得来的数据。我的研究小组统计了每种请求出现的次数以及另一半应对的方式。那些常被提及且更容易得到积极反馈的请求,我们将其划入“容易”一组,置于邀请阶梯的底层。而那些不常被提及且成功率不高的请求,我们将其划入“困难”一组,置于邀请阶梯的高层。请注意,这份列表中提到的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请求——如果你能辨认出它们,就能轻松处理。

● 注意听我说话。(“我看起来怎么样?”“哇,你看到那条船了吗?!”)

● 答应我的小请求。(“你站起来时能顺便帮我把调味酱递过来吗?”)

● 帮助我,或者和我一起做。(“咱们现在把珍妮哄上床吧。”)

● 对我的成就表现出兴趣和兴奋。(“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

● 回答我的问题,为我提供信息。(“你能帮我填这张表吗?”)

● 和我聊天。(“我要跟你说说我妈打电话来时发生的事。”)

● 与我分享你今天的经历。(“工作上有什么趣事/麻烦吗?”)

● 对我讲的趣事有所回应。(“不知道我跟你说过……没有?”)

● 帮我减压。(“我觉得我把今天的演讲搞砸了。”)

● 帮我解决问题。(“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对付老板?”)

● 表现亲昵之情。(“过来嘛,我想在看书的时候被你抱着。”)

● 跟我一起玩。(“嘿,咱们来玩会儿大富翁吧。”)

● 跟我一起探险。(“想不想明天去爬龟背山?”)

● 跟我一起学习。(“咱们来学法语吧!”)

一旦你意识到你的伴侣实际上是在向你发出请求,下一步当然就是“面向”他(她),作出回应。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真的开始学法语,说“oui!”,或者做其他所有他(她)请求的事情。你只要友善地回应,告诉伴侣你会一直陪在他(她)身边就够了。(“你真的想学法语吗?好啊,你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 1VDRBkNpeKLGEmkYF7BEEiM+1XrEH8EELV5Su7IuckHO8arjPZzmHNJHVqkrHW0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