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开明女皇/改革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 1725 年~1764 年

彼得大帝逝世以后,发生了一系列宫廷政变,最终,一个名叫索菲娅·弗雷德里卡·奥古斯特的德国女孩以彼得三世妻子的身份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她被称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庞大的帝国。她除了政绩卓越外,其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是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女皇的登基

1725 年,刚过了圣诞节,人们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对俄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彼得大帝便去世了。他去世时没来得及说出继承人的名字,由此导致贵族高层中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宫廷政变几乎成了当时圣彼得堡的主旋律,在历次政变中,由贵族组成的宫廷近卫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彼得一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被推上王位,接着是他的孙子彼得二世登基。然而,1730 年,彼得二世在结婚前夕就病逝了。于是,部分掌权贵族决定邀请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伊凡诺芙娜执政。1740 年,安娜·伊凡诺芙娜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她的侄女安娜·列奥波利多芙娜之子伊凡六世。然而,宫廷近卫军想看到自己的俄罗斯族女皇登基,于是在安娜·伊凡诺芙娜去世后发动了政变。1741 年 11 月,他们将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推上了王位。

对于那些得到新的优惠和特权的贵族阶层来说,伊丽莎白的执政时间长而平静。但因她过于热爱娱乐生活使得她终身未嫁,所以不得不把在德国的外甥彼得三世召回来继承大统。彼得三世回来后,伊丽莎白马上把为他寻找未婚妻的事情提上了日程,这时,正在俄国游历的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娅,是德国小公爵家庭中的小姐,自小随母亲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14 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并听从了别人的教诲信仰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

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1744 年。这一年,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为她的继承人彼得挑选妻子,正值豆蔻年华的叶卡捷琳娜以她丰富的游历经历和高贵的举止深受贵族们的喜爱,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 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乖戾的人,他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此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是过着“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的生活。

1762 年,女皇伊丽莎白去世,正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虽然是彼得一世的后代,但是他的身上也流淌着一半普鲁士的血液,所以他一上台就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国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并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另外,他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这些举动在俄国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但真正惹恼民众的,却是他居然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并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这一次他自己走上了绝路,大贵族们开始在暗地里物色新的沙皇继承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丈夫彼得三世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画像

俄历 1762 年 6 月 28 日拂晓,33 岁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塞耶芙娜在近卫军军官阿列克塞·奥尔洛夫和格利高里·奥尔洛夫兄弟等人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并囚禁了刚刚继任一年的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叶卡捷琳娜顺理成章地继位为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在经过了 18 年的水火煎熬后,终于以一代女皇的面貌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俄帝国的第一女主人。

开明的专制

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国内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她在日记中曾记载:她的军队有 8 个月没有领到饷银了,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而国家预算有 1700 万卢布负债,另有 1 亿卢布流通在市面上,但是在整个帝国却无人知道国库收入的情况。另外,此时国家的政治也不稳定,不仅自己的皇权受到贵族的威胁,每年还约有 20 万属于厂矿和寺院的农奴在揭竿造反,国家的政治制度、刑狱司法等居然可以作为买卖,到处都充斥着行贿、贪污、舞弊和执法不公现象,民众怨声载道。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叶卡捷琳娜二世镇定自若,雷厉风行地着手治理错综复杂的国政,把彼得一世的改革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为解决诸多问题,叶卡捷琳娜二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历史上称之为“开明专制”。“开明专制”主要是针对贵族阶级,一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贵族阶级的利益,以间接巩固自己的皇权;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俄国无论是在财政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经精疲力竭了,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积极地调整了对外政策,为争霸欧洲积聚力量。叶卡捷琳娜二世取消了彼得三世对丹麦的宣战令和 1762 年 6 月 19 日签订的俄普军事同盟条约,从普鲁士撤回了俄国的军队。另外,她还召见奥地利和法国大使,表示俄国对其的友谊和对欧洲和平的愿望。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政策的调整,使俄国摆脱了大量的军费负担,并赢得了军队的支持。同时,使俄国的外交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俄国贵族和商人的利益,为将来争夺欧洲霸权做准备。

另一方面,叶卡捷琳娜专制的开明性鲜明地体现在了她在新法典的制定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俄国依据的法典还是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于 1649 年制定的《法律全书》,随着俄国经济、政治及与各国关系的发展,这部法典已经明显不符合当时国内的发展状况了。于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适应国内形势的变化,迎接时代的挑战,决心效仿西欧,制定一部既能维护俄国传统专制制度,又能吸取西欧近代文明;不仅能在俄国推行,还能给其他国家做出示范的新法典。在经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当时的欧洲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亲自交流后,一部带有 18 世纪启蒙思想意味的新法典问世了,它就是如今在俄罗斯法律史上依然拥有盛誉的《圣谕》。

《圣谕》中充满了自由、平等、慈善、公正、理智等字眼;提倡“热爱祖国”,认为这是防止犯罪行为强有力的手段;要求制定一个禁止富人欺侮穷人的法律,指出贫富对抗的危险性等。总之,《圣谕》既想接受进步思想,又要维护传统模式;既提倡平等,又重视特权;既要维护专制政体,又觉得宽容不无好处,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色彩、充满矛盾的“大杂烩”。

叶卡捷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目的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专制制度。因此,在她的“开明专制”中,“开明”是极为有限的、表面的、暂时的,“专制”则是无限的、实在的、长期的、强化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了老沙皇的衣钵,以“开明”为幌子,顽固地维护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她把自己打扮成农奴制的反对者和公正裁判的拥护者,但是实际上,她却极力维护和扩大贵族地主的权益,扩展农奴制地区,残酷镇压农奴起义,把农奴制度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贵族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夺取和巩固皇权都必须依靠贵族,因此,她上台伊始,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以进一步争取贵族的支持。1762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以沙皇的名义颁布了《赐予俄国整个贵族阶层自由》的诏书。这个诏书规定贵族可以免除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可以拥有自由管理地产、自由出国及其他许多特权。

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后,立即实行论功行赏、培植亲信的措施,奖赏政变中为她立过功的贵族和军官,在头四个月里支出的赏钱多达 80 万卢布,还把大量土地连同 1.8 万名农奴赏赐给亲信,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另外,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还大力推进丈量土地的工作,肆无忌惮地掠夺少数民族的土地。贵族只要向国家缴纳少量现金,就可将土地划归已有。

在日渐增长的教会势力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采取了没收教会地产,壮大世俗贵族地主经济的措施。当时俄国东正教教会拥有大量土地,附属于这些土地的农奴比别的农奴处境更为悲惨,而且教会没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经过深思熟虑,于 1764 年 2 月 18 日颁布敕令,决定重新没收教会土地,连同近百万农奴,交给一个特别机构——国家经济院管理,称为“经济农民”。后来,她又通过各种名目,将这部分土地渐渐转给贵族阶级。几个世纪以来,世俗封建主和教会封建主为争夺土地和农奴进行的斗争,终于以世俗封建主的胜利而告终。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争取上层贵族的支持,还放弃了传统的沙皇个人预算资金,严厉整治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和法院徇私枉法等弊端,赢得了上层贵族的好评。为了稳定政局,叶卡捷琳娜二世派陆军镇压各地农奴起义,从而赢得了贵族地主阶级的信任。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这一系列举措对她皇权的巩固与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她执政的 34 年里,她的对内、对外政策,得到了俄国贵族的赞赏,被颂为“贵族女皇”,她所统治的年代被称为贵族的黄金时代。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目的和政策的实质,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沙皇专制制度,并把农奴制推到了顶峰。这加深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使封建农奴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历史断面
女皇的画像

叶卡捷琳娜二世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贤君。彼时,她的权势已经到达巅峰,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她对爱情最基本的渴求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最后,她不得不开始在宫廷的各种场合中去物色自己心仪的人选:从副官切尔内绍夫,到后来的宫廷美男子萨尔特科夫及年轻的绅士波尼亚可夫斯基伯爵。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成为一代女皇之后,她对爱情的欲望也变得变本加厉起来,以致于后来相关学者在研究了她的一生后,竟然列出了一份她曾经的情人名单——多达23位社会名流! 54QkM6TlkSGTU9NpqsCGW3MGR76T0LkMFygEjY1xLJZp5v1Nf0WoQLG13cUzbv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