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词:争霸

争霸地中海:布匿战争
公元前 288 年~公元前 146 年

完成内政改革后,罗马踏上新的征程。首先,罗马吞并了北面的强大邻国埃特鲁里亚,随后逐步征服南方的“大希腊”城邦国,让意大利半岛第一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掌握西地中海霸权的迦太基,无可避免地成为压制罗马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间的高山。为了争夺西地中海的霸权,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百年战争,经历了差点亡国的危险。最终,罗马艰难地转败为胜,鲸吞迦太基,疆土猛增一倍。

统一意大利

共和制度稳定后,崭新的罗马踏上了对全意大利的征服之路,首先需要征服的就是比自己更强盛的埃特鲁里亚。

维爱城是埃特鲁里亚最强盛的城邦,对罗马一直袭扰不断。约公元前477 年,还没完成内部革新的罗马在第一次维爱战争中战败,与维爱签订了 40 年的停战协议。40 年一过,战事再起,这次罗马在战场上杀死了维爱王,获得胜利,双方又签订了 20 年的停战协议。休养生息 20 余年后,兵强马壮的罗马向维爱城发动灭国战争。经过长达 10 年的殊死围城之战,公元前 396 年,罗马军队攻克维爱城,从此控制住了台伯河流域及其右岸大片土地。经过维爱战争,罗马领土扩张一倍,获得了包括奴隶和财宝在内的巨量财富,一举成为意大利中部最强大的国家。埃特鲁里亚从此迅速走向衰落,陷入被罗马不断蚕食的境地,当最后一个城市在公元前295 年被罗马攻占后,埃特鲁里亚就完全被罗马吞并了。

维爱城寺庙遗址

在蚕食埃特鲁里亚的同时,罗马也在努力向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城邦地区扩张。“大希腊”诸城邦虽然名义上有一种联盟关系,但彼此经常爆发战争,面对罗马的进攻,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到了公元前 269 年,意大利南部基本也都成为罗马的领土。这时,只有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北部缘阿尔卑斯山一带的高卢人领地没有被罗马纳入国界线内。

罗马基本完成了意大利半岛的统一后,就成了一个地中海大国。富庶的西西里岛成为罗马的下一个吞并目标,但此时占据西西里岛西部的是国势更加强大的迦太基。

迦太基由腓尼基移民建立,建城时间比罗马稍早,崛起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在公元前 6 世纪时就已经与古希腊分享地中海西侧和东侧的霸权了。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迦太基和古希腊开始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而展开交战,百年间相持不下,但迦太基总体上占据一些优势。

在西西里岛东南有一座叙拉古城,属于“大希腊”城邦中的一员。公元前 288 年,一群叙拉古的雇佣兵忽然反叛,攻占了附属于叙拉古的墨西拿城(又称麦散那城)。这群乱兵自封“战神之子”玛尔美提,不再效忠叙拉古国王。玛尔美提攻占墨西拿后,杀光城中男人,强占女人,变身为强盗,以墨西拿为据点四处劫掠,并经常袭扰叙拉古。公元前 264 年,叙拉古国王希落二世决定出兵剿灭玛尔美提。玛尔美提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派出使者求救。罗马本来不愿意为救援一群作恶多端的强盗而出兵,但迦太基却立刻行动,派兵进驻墨西拿。

迦太基建筑油画,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罗马得知后,担心迦太基乘势占领整个西西里岛,进而以西西里为跳板入侵意大利南部。同时,罗马也做好了争夺地中海西部制海权的准备,于是决定正面挑战迦太基这个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劲敌。

罗马派兵登陆西西里岛,首先跟玛尔美提秘密结盟,之后又成功游说叙拉古加入组成三方同盟。随后,罗马直接和迦太基在西西里岛上开战,因为罗马称迦太基为“布匿库斯”,所以这场战争就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

在岛上交战的同时,罗马舰队先后在公元前 260 年的米列海战(又称米雷海战)和公元前 256 年的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中战胜迦太基舰队。然而迦太基国力雄厚,即便在西西里岛的陆战和地中海的海战中接连失利,依然能够组织强大兵力继续作战。罗马却在长期鏖战中,国库日渐枯竭。在战争的决定性时刻,罗马贵族捐献出私人财产,组织起 200 艘战舰投入战场,终于在公元前 241 年彻底摧毁迦太基的海军力量。迦太基被迫提出议和,向罗马赔款 3200 他兰同(古代欧洲及两河流域等地最大的重量单位及货币单位),10 年内偿清,并将西西里岛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出。

迦太基遗址

罗马在西西里岛设立行省,之后又在公元前 238 年出兵强占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基本统一了整个意大利。罗马与迦太基在国力上逐渐达到了势均力敌。

汉尼拔横扫意大利半岛

缘阿尔卑斯山一带的高卢人非常悍勇,一直觊觎罗马的财富,对罗马抱有强烈的抢掠欲望,乃罗马心腹大患。公元前 225 年,阿尔卑斯山南高卢部落联合山外高卢部落组成 7万大军,南下攻入罗马腹地。罗马决定一次性铲除后患,首先从意大利中部和南部调集 13 万军队正面迎战高卢人,接着从撒丁岛调集军队截断高卢人的退路,前后夹击,将高卢人压缩到海岸进行了围歼。高卢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罗马乘胜向阿尔卑斯山一带挺进,在公元前 220 年迫使高卢人投降。由于山地作战异常困难,罗马暂时收兵,同时修筑了两条通往北方的军事公路和两座军港,加强了对北方领土的控制力。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舰队和迦太基舰队在埃克诺穆斯角附近发生海战,最后罗马舰队击沉迦太基 30 余艘战舰,并俘获近 70艘战舰。

在这段时间,迦太基逐渐从战败的阴云中走出来,大举向意大利半岛西侧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扩张,在半岛东南沿海建立了新迦太基城。

公元前 223 年,伊比利亚半岛埃布罗河以南的城邦国萨贡图姆担心被迦太基吞掉,请求罗马做它的后盾,罗马遂与其结盟。公元前 219 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不顾罗马的警告,攻占萨贡图姆。罗马大怒,马上制订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由执政官森普罗尼亚率领集结于西西里岛的主力军队进攻迦太基本土,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领一支军队进攻伊比利亚半岛,牵制住汉尼拔,使其难以回援迦太基本土。

战争在公元前 218 年打响,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的作战计划诚然很稳健,可惜毫无兵法上的“奇略”成分可言,罗马战船一动,敌人就已经能看出其用兵策略。而军事天才汉尼拔却掌握了兵法上的“诡诈”之略,制订了避实击虚、直捣黄龙的奇计。

当普布利乌斯率军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时,汉尼拔已经率麾下主力离开了新迦太基城,并且翻越了比利牛斯山一路向北运动。普布利乌斯率军追击,半路上得到情报,汉尼拔正向阿尔卑斯山挺进。普布利乌斯大惊,急忙率主力回师罗马。正如普布利乌斯所判断的那样,汉尼拔冲破沿路异族部落的武力阻挡,用了 33 天时间成功翻越冰封峭拔的阿尔卑斯山,“空降”到阿尔卑斯山南。但汉尼拔也折损了大半兵马,只剩下 2 万余步兵和 6000名没有战马的骑兵。被迫匍匐在罗马脚下的高卢人热情拥抱汉尼拔的到来,众多人带着武器加入汉尼拔麾下。经过短暂休整,汉尼拔挥师南下。已经赶回罗马的普布利乌斯马不停蹄北上迎敌,元老院也紧急叫停另一支由森普罗尼亚率领的进攻迦太基本地的军队,命令他们火速回援罗马。

普布利乌斯在波河与汉尼拔相遇,两军在波河支流提契诺河展开第一次交锋。锐气正盛的迦太基军队轻松击败了罗马军队,普布利乌斯身受重伤,陷在重围。危急时刻,普布利乌斯年仅 17 岁的儿子大西庇阿(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与其父重名)率领麾下骑兵突入重围,将其救回。普布利乌斯无奈率军向南退到亚平宁山脚,与赶来汇合的森普罗尼亚军重组防线。

汉尼拔深入敌国作战,利在速战速决,而罗马本土作战,利在坚守缓战,以避敌锋芒,挫敌锐气。但森普罗尼亚偏偏反其道而行,求战心切,完全不顾大西庇阿的进谏,坚持跟汉尼拔立刻进行决战,结果罗马伤亡 3 万兵马,再次战败。

汉尼拔连胜两场,更多的高卢人加入了他的军队,声势愈壮。到了公元前 217 年,罗马两位新任执政官盖约·弗拉米尼努斯和尼阿斯·塞维利阿接掌了军队。为了阻止汉尼拔进入意大利中部,弗拉米尼努斯率军控制住埃特鲁里亚地区的克鲁西大道,塞维利阿率军镇守住通过阿里米努姆的山路。而汉尼拔再次兵出奇略,竟然通过茫茫沼泽绕过了弗拉米尼努斯的防线。弗拉米尼努斯得知震惊,急忙率军追击,毫无意外地在特拉西美诺湖掉进了汉尼拔设置的伏击圈,阵亡 1.5 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通往罗马的北大门,被汉尼拔打开了。但汉尼拔为避免顿兵坚城之下,耗竭锐气,并没有直接进攻罗马城,而是率军横扫意大利东南部诸城。

国家危亡关头,罗马选举政治经验丰富的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维尔鲁科苏斯(亦称法比乌斯)为独裁官,负责消灭汉尼拔。昆图斯吸取此前战败的经验,认为暂时不能与汉尼拔硬碰硬,他顶着“懦弱”的指责声,指挥军队用袭扰战术攻击汉尼拔的侧翼,努力避免决战。汉尼拔多次引诱罗马军队决战,都被昆图斯避开。而罗马众多城市在汉尼拔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尽遭洗劫。汉尼拔以为其兵锋已经将大半个罗马冲撞得七零八落,一定可以瓦解罗马对意大利半岛诸城的统治。然而,没有一座城池可以被他毫无顾虑地牢固占据。这个时候,共和国相对于城邦国的政治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共和国的政治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是空前强大的,而城邦国由于自由度太高,在强大外敌的攻击下很容易走向瓦解和臣服。汉尼拔显然将罗马当成了一个富足的城邦国了。

汉尼拔率军跨越阿尔卑斯山

描绘在恶劣天气中发动攻势的迦太基军队遭遇暴风雪打击时的场景。英国伦敦泰德画廊藏。

6 个月的独裁官任期很快就过去了,昆图斯没能完成消灭强敌的使命。公元前 216 年,罗马重新选举出两名执政官。两名新执政官面对汉尼拔肆无忌惮地蹂躏罗马诸城,不能再一味隐忍和等待不知何时才出现的有利战机,于是集结 8 万步兵,6000 骑兵,决定在坎尼以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汉尼拔。

坎尼城外是一个大平原地带,是进行大军团决战的天然战场。汉尼拔兵力上比罗马少一倍,但骑兵精良,比罗马多出 4000 骑兵。

公元前 216 年 8 月 2 日,双方摆开战阵。罗马方面为了突出兵力优势,排列成加厚阵形,看起来坚如山岳,但丧失了灵活的机动性。汉尼拔将自己的步兵放在中军,左右两军皆是骑兵。战斗开始后,罗马军队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冲向迦太基军队,汉尼拔指挥中军步兵佯退,骑兵从左右两翼向罗马军队包抄。迦太基骑兵用战力优势很快冲散罗马骑兵,左右两军会师在罗马军队后方,形成了对罗马军队的包围。接下来的战事几乎变成了一场屠杀,汉尼拔用阵亡 6000 人为代价,斩杀罗马 5 万将士。

坎尼战役的失败几乎将罗马的陆军力量全部葬送,但罗马人并没有因接连的惨败而意志消沉。经过坎尼的惨败,罗马人终于形成了统一认识:只有昆图斯避敌锋芒、待机而战的策略才是破敌上计。

北非终极对决

汉尼拔在取得这场胜利后,依然没有向罗马城进攻,而是继续向意大利南方推进,攻克了罗马南方有高度自治权的重要城市卡普亚,获得了一个比较稳固的驻军地。如果意大利南部都投降迦太基的话,迦太基从本土派军渡海驰援汉尼拔将会不再困难。

在汉尼拔用武力肆意蹂躏意大利南部的时候,罗马倾全力重整军队,征召全国 17 岁以上男子加入军队,并适量收编奴隶从军。到了公元前 212年,组织起了 25 个军团,在与汉尼拔陷入僵局的对峙中,重新占有了优势兵力。这一年,趁着汉尼拔进攻他林敦,罗马发兵包围卡普亚,用了数月时间将其攻下。汉尼拔回救卡普亚失败后,军队锐气受挫,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师老兵疲的困境,被迫持续向意大利南部狭小地带收缩。此前被汉尼拔倚重的盟友高卢人,被罗马军队隔绝,难以从北方南下增援汉尼拔。汉尼拔派人向迦太基求援,但迦太基反对派很强硬,拒绝派兵增援汉尼拔。汉尼拔又向驻守伊比利亚半岛新迦太基的弟弟哈斯杜鲁巴求援。

公元前 207 年,哈斯杜鲁巴终于得到迦太基方面的准许,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北方边境。在高卢人兵力补充后,哈斯杜鲁巴率领 3 万兵马南下驰援兄长汉尼拔。罗马截获汉尼拔兄弟的信使后,得知了哈斯杜鲁巴的南下路线,派兵阻击,战阵中斩杀哈斯杜鲁巴,取得了胜利。由此,罗马获得了战争主导权。

汉尼拔因兵力难支,只得固守布鲁提城。而罗马认为困兽难逼,也没有倾力进攻布鲁提城。这时,罗马转换了军事战略——进攻迦太基本土,力主推进而实施这一战略的就是大西庇阿。

公元前 205 年,年仅 30 岁的将军大西庇阿被选举为执政官。大西庇阿极力游说元老院同意他率军去进攻迦太基本土,可元老们比较保守,经过反复讨论,只允许大西庇阿只身去镇守西西里岛,如果要进攻迦太基本土,他得自募军队。大西庇阿到达西西里岛,用了一年时间组建起 2.5 万人的军团,包括步兵、骑兵及一支海军舰队。

公元前 204 年,大西庇阿率军渡海杀向了迦太基本土。大西庇阿军事指挥才能出众,勇武无畏,进入迦太基后,连番交战,几乎所向披靡。公元前 203 年,迦太基紧急将汉尼拔召回,派他去迎战大西庇阿。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和大西庇阿对决

公元前 202 年 10 月 19 日,两个国家最杰出的军事天才在迦太基城与乌提卡之间的平原上相遇了,大西庇阿抱着为父亲洗刷战败耻辱的决心,来跟汉尼拔一决雌雄。双方兵力各有 4 万人左右(一说大西庇阿有 4.2 万余人的兵力,汉尼拔有 6.3 万余人的兵力),大西庇阿在骑兵上占有优势,但汉尼拔有 80 头战象。这场被称作“扎马战役”的战斗,几乎是对坎尼战役的重演,大西庇阿发挥骑兵机动优势,包围了汉尼拔,最终汉尼拔扔下 2 万多阵亡士兵,逃出了战场。

灭亡迦太基

公元前 201 年,迦太基被迫坐到了谈判桌前。罗马强硬要求迦太基赔款 1 万他兰同(50 年内还清);交出除北非本土之外的所有领土;将海军舰队全部交出,只能保留 10 艘舰船;进行任何战争都必须先通报罗马,与罗马协商;选 100 名 14 岁~ 30 岁之间的男子到罗马充当人质。迦太基毫无反抗之力,全盘接受,从此沦为罗马的附属国。第二次布匿战争至此结束,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汉尼拔雕像

迦太基沦为附庸国并未让罗马觉得可以高枕无忧。当初汉尼拔横扫意大利半岛让罗马始终深深介怀,彻底灭亡迦太基才最符合罗马人的心意。元老院每场演讲之后,几乎所有演讲者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迦太基一定要消灭!”迦太基在罗马的严密看管下,已难再发展军事力量,但借助繁荣的贸易,迦太基却成为一个让罗马嫉妒到极点的富有国家。其在战后 10 年,就提前还清了那 1 万他兰同的战争赔款。

公元前 150 年,迦太基的邻国努米底亚突然发动入侵,迦太基来不及向罗马请示,就被迫以武力自卫。罗马终于找到了灭亡迦太基的借口,以迦太基违反合约为由,在第二年派军攻入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军队势如破竹开到了迦太基城外,迦太基人请求交出武器、人质投降,罗马要求迦太基必须拆毁迦太基城,居民全部移居到距海岸线 15千米以外的地方。如此蛮横的准降条件,令迦太基人无法接受。迦太基人看出了罗马必欲灭己而后休的目的,遂奋起抵抗。围城之战进行了两年多,罗马军队始终没能攻破城门。公元前 146 年,元老院派刚刚成为执政官不久的名将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又称小西庇阿,是大西庇阿的过继孙子)到迦太基指挥攻城战。小西庇阿到迦太基城外重整军队后,一鼓作气攻破了外城,迦太基人殊死抵抗,又进行了 6个昼夜的激战,才向小西庇阿投降。罗马方面强令小西庇阿毁灭迦太基城,焚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城中居民除 5 万幸存者沦为奴隶外,其余 20 万人全部惨死。

迦太基灭亡后,罗马在此地设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西地中海百年争霸,罗马最终以一个残暴的胜利者身份登上了势在必得的霸主宝座。

迦太基的陷落

迦太基人面对罗马人的入侵展开顽强的抵抗,但以失败告终,城市被付之一炬。 wu6hpdMolIeLx1ANaRELRqiuiRu+Htj+7seOQ27gN3WQIWIra0vcdyUGnePMCa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