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求回报前先付出

人们愿意以自己最初接受的帮助回馈他人。

为人慷慨的好处早已得到研究证实。在给予别人礼物、恩惠、信息和帮助后,我们通常会感到更受欢迎、更受赞赏,而且根据进化论的研究,我们甚至会感到自己更加健康、更加幸福。

慷慨做人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如果说,要找出说服别人的最简单的理由,莫过于你帮助过他们。总的来说,一旦给予过帮助的人将来需要帮助,那些得到过帮助的人出于回报,会更愿意帮忙。这一理念源于互惠规范 :表明人们愿意将自己最初接受的好处回馈他人。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从小就被灌输这一强大的社会准则。十有八九,你的父母会教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毫无疑问,你的祖父祖母也用同样的方式教导过你的父母。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但是意义深远。互惠规范一般通过鼓励资源交换,给相关方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更广泛的合作、更高的效率,以及互利和持久的关系。

回想一下邻居为什么邀请你参加聚会。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么做,将来你才更有可能邀请他们参加你的聚会。此外,双方更有可能因此建立一种有益、长久的邻里关系。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现在答应同事的请求,在其项目上帮忙(如提供建议、资源或关键信息),将来这个同事就会更愿意在自己的项目上帮一把。这可能有点儿讽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人们真的只是在为自己考虑。对某些人来说,他确实会回馈他人,但重点不在于此。最主要的是,给予行为是公开、自由的,那么互惠规范自然会生效。

要知道,正是有人先给别人提供了帮助和资源,赠送了礼物,才激活了互惠规范。主动的给予让其他人感到有义务去做同样的事。因此,在这种社会义务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答应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所提出的请求。让我们更愿意说“Yes”的,是我们感到自己对他人有社会义务,而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精明的营销者知道,尽管提供一件免费样品或者试用一款新应用程序,并不能说服每个人都去购买,但是能吸引足够多的人购买,这远远超过免费“礼物”的初始成本。慈善机构知道,在募捐时赠送礼物——比如一张贺卡——可以说服更多人捐款。为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募捐的慈善机构,在请求援助的信函中附了一张个性化地址标签,募捐率因此几乎翻了一番。

这并不代表付出一定能收获回报。如果最初的帮助明显是一个圈套的话,结果就更难说了。比如在街上遇到一个陌生人要给你钱,你不大会接受,而更有可能认为这是某种骗局。

但是,如果在给予时融入心意和个性化的元素,作为一个主动的帮助者和给予者,其说服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个日益去个性化和信息超载的世界,即使是不那么高级的个性化,对于说服也会有所帮助。心理学家兰迪·加纳(Randy Garner)发现,只因为他在寄出的调查问卷中附了一张手写的便笺纸,上面写有他的请求和收信人的名字,完成调查问卷的人数就增加了一倍。看到寄信人不辞辛苦,在信封上手写了你的名字和地址,这样的信你一定会拆开看,这是有原因的。大部分信件都是被强塞进你的信箱的,它们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当然还有各种账单,它们是为了掏空你的钱包)。与这些信件不同,手写信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为你私人定制。因此,它会激励你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出回应。

用互惠规范来说服别人时,有一条真理是,那些首先无条件用个性化的方式给予别人帮助和支持的人,在工作中、朋友圈中,以及个人社交圈子中,通常是最有说服力的人。

毫无疑问,最有说服力的人不太可能是那些总想着“谁能帮我”的人,而更可能是那些想着“首先,我可以帮谁”的人。 5FSuSCbJO3YuYHnINIpmDXDzfJ9uuhlPzDDD47FEzMdW7xbLuTT4Urq1J2/zDW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