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都想过上好日子
一起读《田螺姑娘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故事真的具有迷人的魅力。只要一听到“从前”或者“很久很久以前”,孩子们就知道有精彩的故事开始了。不管你出生在哪里,都能享受到这份幸福,因为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

中国那么大,民族那么多,故事也就特别多了。

民间故事里的幸福生活

《一幅壮锦》是非常好看的一个故事,老妈妈不分昼夜织壮锦,熏坏了眼睛,呕出了心血,那壮锦确实美啊,上面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还有洒在上面的阳光,其实壮锦里的场景就是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

那么怎样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 勤劳 。这很符合古代社会的特点。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千千万万百姓要到田间地里山上去讨生活。再苦,只要这家的男人愿劳动,肯做事,一家人就不会挨饿;再难,只要这家的女主人勤快,一家人就不会挨冻,就能穿得干净体面。

所以,我们的民间故事会安排神仙去帮助那些勤劳的人, 这是对勤劳的肯定与奖励 。最完美的故事就是神仙是仙女,主动下凡帮助穷小子脱贫致富,让穷小子拥有了美满的家庭。《田螺姑娘》里的田螺姑娘就是个美丽善良的仙女,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帮助穷小子过上了好日子。

《灯花》里的百合姑娘也让单身汉都林过上了幸福生活,但这个故事有一点点波折,娶了百合姑娘以后啊,都林变懒了,整天衔着烟杆提着鸟笼到处溜达。好姑娘只会喜欢勤快的小伙子,都林的日子马上一天不如一天。故事的结尾,都林当然要改变,都林变得更勤劳,他们的生活也就过得比花还要香,比蜜还要甜。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故事的男主人公有了一点点变化,被神仙青睐的男主角不一定是农民樵夫了,也可能是铁匠,也可能是书生。很显然社会发展了,大家开始明白农民、工人、读书人都是在劳动,都是在为这个社会服务,所以 “才子佳人”的故事本质上还是在赞美勤劳

勤劳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直到现在,社会发生巨变,但依然需要勤劳啊。以前的劳动可能就是种田、打鱼、狩猎、织布,现在劳动分工很细了,有人一辈子画图,有人一辈子做蛋糕,有人一辈子拍电影,有人一辈子做实验,但都需要勤劳,这一点是不变的。

除了勤劳,还有怎样的人容易获得幸福呢?当然是 善良、孝顺、勇敢、聪明 。与此相对,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胆小懦弱、贪心愚蠢的人,就不配拥有幸福的生活。

巧女的故事比较多

世界各地的故事都是喜欢机智善辩的人,都会讽刺愚蠢呆笨的人。但是中国的民间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多聪明角色是女性,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小女儿或巧媳妇。

在封建社会,对女性其实不够尊重,男尊女卑是事实,是普遍现象。但是通过民间故事我们了解到一个情况,古代的老百姓心里明白着呢,没有女性,要过上好日子很难。

所以老百姓创造了很多巧女故事,里面的“巾帼”不让“须眉”。 故事里的巧女“巧”在什么地方?巧在口才,巧在胆识,巧在聪慧。巧女故事的类型是很丰富的,答谜题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比如,一位老人让回娘家的三个媳妇各带红心萝卜、纸包火和无脚团鱼回来,三个媳妇在路旁犯难了,愁得哭了起来,王屠户的女儿巧姑上前询问之后,立即告诉她们这三件东西就是鸡蛋、灯笼和豆腐。

反正故事里的巧女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破解难题,而且在解题前会安排几个面对难题束手无策,面对刁难纷纷败下阵来的“绿叶”来陪衬巧女这朵“红花”。故事的最后,巧女当然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故事比较多

中国神话有一个特点,人如果足够出色,如果愿意修行,就会进阶为“神”。中国的民间故事也是一样,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走进了故事,成了故事的主角。那么这本《田螺姑娘——中国民间故事精选》里收录了哪些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故事呢?我们来罗列一下。

公输班:公元前507-444年,春秋鲁国人,木匠鼻祖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陶渊明:352-427年,晋末诗人

谢朓:464-499年,南北朝诗人

陆羽:733-804年,唐代“茶圣”

包拯:999-1062年,北宋官员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画家

解缙:1369-1415年,明代大臣、文学家

唐伯虎:1470-1524年,明代书画家

徐文长:1521-1593年,明代书画家

郑板桥:1693-1766年,清代书画家

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民间故事,往往是老百姓通过故事表达对这些人的喜爱和尊敬。他们这些人啊, 有的技艺超群 ,泥瓦匠、裁缝、铁匠、医生、酒米行……很多成为某个行当的祖师爷; 有的才华横溢 ,音乐、书法、绘画、诗词、戏剧……很多成为某个领域的传奇; 有的品格高尚 ,坚毅、聪明、清廉、清高……很多成为某种品格的代言人。

既然是故事,就要有故事的样子。故事不是历史传记,传记讲究真实,故事要求好看。所以这些故事免不了要夸大,免不了要添油加醋,免不了要“涂抹”上一些神奇的色彩,免不了借鉴一些古老故事的经验。

带有数字“三”的反复结构的故事一直比较受欢迎:农夫要生三个儿子,主人公要回答三个问题,英雄要经历三次考验,巫婆要三次引诱美丽的姑娘……这是故事的常见套路。歌颂木匠祖师“鲁班”(即公输班)的故事借鉴的就是这种套路。

故事一开始先说老木匠生了三个儿子,鲁拴、鲁宾、鲁班,他的两个哥哥是在故事里当“绿叶”来衬托鲁班的。然后鲁班学艺要经历重重困难,先是老樵夫对鲁班说:“直走六千里,弯走一万二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跨越这座大山。”接着渔夫对鲁班说:“直走三千里,弯走六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横跨这条大河。”最后老大娘对鲁班说:“直走一百里,弯走三百里,要找木匠大仙,九百九十九条小道,正中间那条便是。”鲁班当然通过诚心、毅力克服这些困难,但只有这些困难还不够,鲁班还有经历一些考验,他要面对三个问题,完成三个任务,例如修理五百年没用过的“家把什”,锯倒长了五百年的大树,把大树砍成一只大柁,大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子。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历史上的公输班是如何学有所成,是怎么突破创新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即使知道了,民间故事可不会按事实原原本本写出来,那是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只要说明公输班遇到了很多困难,克服了许多阻碍就行了。

歌颂真挚感情的故事特别多

在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四个故事特别有名,它们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四个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如果你都读了,你会发现,这四个故事尽管背景完全不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男主角都是穷小子,而女主角呢,都是“白富美”,不是仙女就是大家闺秀,女强男弱,出身不同。然后呢,男女主人公追求真爱的过程都过于艰难,或者家人以“门不当户不对”的理由加以阻挠,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从中作梗,因此他们的爱情结局大都有悲剧色彩——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我们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因为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对真挚感情的执着,他们勇于追求、不畏强暴、不为名利、不怕曲折。这种追求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不会过时的,都是弥足珍贵的。作为现代人,或许我们的爱情观和古代比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每当我们读到这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时总会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无论哪朝哪代,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是永远都不变的。 aqY86wvoW/qx5n2x7f0SrzcRUR8itoUYhjDOZSTg0aCgf0rQOcmA1UEAf4vW8V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