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伙计,这套《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可不是千篇一律的科学家传哟,更不是堆砌式的科学家故事集!

一方面,本套图书以时间为轴线,按学科进行分类,根据中国古代顶级科学家的成果和整体特色,分别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化学、技术等方面打造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里程碑,使读者在穿越历史的过程中仅仅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就可以看清中国古代各学科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通过若干具体案例,适时回答一些与科技相关的问题,比如科研的动力从哪里来,科学流派有哪些,科学家的特质是什么,科技进步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文化和政策因素会对科技产生什么影响,等等。当然,由于历史资料太少,本套图书实在无法包含某些著名科学家(比如边冈等)。这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轨迹”的清晰度。对此,我们只能表示万分遗憾了,毕竟在科技方面,本套图书属于严肃著作,尽量不采用根据不够充分的传说。

与以往介绍科学家的书籍不同的是,本套图书将更加忠实于历史事实,比如并不回避科学家本人的某些负面内容,但同时尽量略去错误的“科学结论”,以免混淆视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明确意识到: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科学家并非高不可攀,人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力。本套图书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把评书、相声和喜剧等元素融入其中,一改过去此类图书的呆板模式,把科学家描述成为正常人,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和完美无瑕的榜样。我们笔下的科学家都将是普通人能够接近、学习甚至超越的凡人。

有人说科学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能使当代傻瓜超越上代天才,但是本套图书绝不只是想让“当代傻瓜”超越上代天才,而且想让当代天才成为当代科学家,成为被“后代傻瓜”努力超越的天才。所以,我们的重点不在于介绍科学家们都干过什么,而是要深入分析他们是如何干的,有哪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有哪些成功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以及有哪些失败的教训需要我们吸取,等等。换句话说,如果伽利略的名言“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正确的话,那么本套图书其实主要想帮助你发现一些东西。当然,最好能帮助你发现科研成功的共性。

本套图书特别注意把握严肃与活泼之间的界限。在具体的科学内容方面,我们将力求严谨,尽量不介绍过时的和有误的科研成果,如果确有必要涉及这些内容,我们也会予以纠正。在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等其他非科学方面,我们将尽量写得活泼、风趣、幽默,让读者可以尽情享受欢乐,在笑声中轻松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脉络。

在人物选取方面,本套图书既尊重同类书籍中出现的名单,比如各种版本的“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的故事”等,又特别重视历史的连续性,避免留下太长时间的历史空白;否则,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轨迹就会显得不清晰,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

在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家首创的科学成果方面,我们摒弃了以往的许多惯用写法,比如某位中国人发明了某物,而此物又在多少年后才由某位外国人发明,等等。我们希望大家能一视同仁地看待科技界的外国人和中国人,既不自卑也不自吹,要努力用实力构建我们的自信。别忘了,与全球顶级科学家相比,中国的墨子、张衡、沈括等一点儿也不弱。各位读者朋友,你当然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墨子、张衡或沈括嘛!伙计加油,我看好你哟!

我们在编写本套图书时争取不引用任何一个公式和图表,而且在介绍相关科技成果时采用严谨的科普语言,以使读者朋友们既能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正确地认识科学。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杨义先 钮心忻
2020年12月于北京 GULaQaKKqocDpdp8nke2gFAhW7ul4lnLl1IjT+z9ZIfIL55K7yzUoApICHrLPn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