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正念而生

与正念的邂逅和结缘,还是旅日期间的事情。我自中学起赴日生活学习,从懵懂少年时代到浅窥博士课程,漫长的青春岁月里,与心理学渐渐结下不解之缘。也正是在此期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系统学习了正念(mindfulness)。

正念起源于东方,来自原始佛教,但也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多项论证不谋而合:躁动不安,注意力欠缺的人,可以通过正念凝心聚神;身心疲惫,常忧思伤神的人实施正念,能起到减缓压力,强化大脑复原力的效果,亦能控制情绪,远离焦躁愤怒,平和处事……

长久以来,现代人越来越习惯效率至上,追求高效本无可厚非,但执着于探究飞速成长的要领,势必将会忽略如何休息,如何自处,如何从迷茫困顿中重新获取生活的动力。偶感疑惑之时,无人可询,无处也无暇寻找答案,只能妥协,而再次匆匆出发……

此时,便应由正念来治愈人心。闭上双眼,抛开大脑中来自未来和过去的纷扰杂念,放下那些不知所谓的规则或价值观,只静心关注呼吸的起伏。正念,是忙碌生活中调整身心的出口。

所谓正念,其实与近年主张的“极简主义”相通,这也是现在时常提及的一种所谓“生活方式”(lifestyle)。种种趋势显示,正念不会终结于一时的流行,而是拥有无尽的可能。

拒绝繁冗累赘,舍弃,清理,脱离物欲执念,把散乱的心收回来安住在当下,放慢生活节奏欣赏沿途风景,以素雅质朴,简约清净的生活方式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日常之事。这所有,都与正念如出一辙。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细微感触,一呼一吸,今时今日,此刻此地,活在当下。从而清净平和,自在欢喜。

不知道是不是好奇心和精力都过于充沛旺盛的缘故,一直热衷于旅行,走过了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北极圈的日夜,荒凉的全美最孤独公路,老挝琅勃拉邦的清晨布施,尼泊尔蓝毗尼佛陀诞生地,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权游”取景地等等。也曾开车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沿途路过不同的国家,走走停停,感受过印度洋的风,体验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起伏,探寻过《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最孤独教堂”,贪恋过本书中作者所提及的地中海美食。

近年归国,去过云南独龙江等边境地区支教,之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到故里北京。而旅行的脚步,却从来未曾停歇。西藏阿里冈仁波齐转山,纳木错转湖,看过雨崩美景,西北的荒漠,南方的古镇,也曾徒步穿越墨脱,去往拉姆拉措探访前世今生……并多次自驾出境,从北到南,由东至西。

目睹过海市蜃楼,大漠孤烟,极光和流星雨,也曾偶遇火山喷发,甚至雪崩……颠沛在路上,并非事事如意,惊心动魄的不止美景,有时还会面临接踵而至的麻烦和意外。曾有一次,滑雪时不慎摔伤,山顶没有信号,人迹罕至,四下只有大雪茫茫,我躺在雪地上,仿佛天地间就只有自己,这时才发现,下雪不仅有声,而且声音真的很大,静听落雪,安稳了心神,好像疼痛也减轻了不少。专注的听,就是一种正念的实践。面对旅途中甚至人生中的困难或插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理性地应对,如何在兵荒马乱中不慌不忙的优雅,本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长期实践,身心皆将获益。

其实所谓“处世”,与其说是如何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相处,在此之前,更包含了如何与自己相处。而这一点,取决于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正念,正是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并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看待此刻所身处的这个世界的方法。内观本心,外观世界,也算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了吧。内观与外观,一日,一生。

正念,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处世哲学”。杂念和妄想,有时会让我们的内心就像被春风吹皱的湖面,而实践正念,会让我们学会让这湖面清澈如镜,不起波澜。从而得以聆听内心的真实想法,继而看清事物乃至世界的本质。

创立正念,被称为“正念之父”的卡巴金教授曾提及,正念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Let it go。随缘放下,脱离执着和妄念,专注于此刻,躁动不安的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清醒,从容,坚定,慈悲。

最后,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以及所有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过支持与帮助的人,感谢选择本书的每一位读者。

愿我们都能正念而生,活在当下。

毓音熹
吉日于北京 8H8bSSePRkOEXsu5DSOBFuZmb1KUkmZJz5iUsy96FstmOOzPmzJZzSevnZ4FV8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