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老朋友胡润邀请我出席他举办的“胡润全球经济新格局论坛”。主持人王牧笛问我:“从你的视角来看,在‘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的所谓‘新’,新在哪里?”
这是一个即兴问题。我的脑海里迅即闪现的词语是新空间、新时间。所谓新空间,是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网课”,2020年成了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元年,全世界的学生都开始适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所谓新时间,是指许多家庭的移民与子女留学计划均受到了影响,他们重新制定时间规划,但一个不变的需求是国际化教育。这又使得一些学校或主动或被动地提前转型升级,一些民营资本更是借机出海收购优质教育资产。
“但我现在想在新空间和新时间之外,加上一个‘新人间’,”我对主持人说,“这里的新人间,是指疫情期间父母与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所以得以蹲下身来近距离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真正的特质,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眼中的世界。”
我是3个男孩的父亲。疫情期间,我与他们朝夕相处了几个月,家里的“剧情”可谓反转又反转。如果用3个关键词来描述,那就是从咆哮到契约再到亲密。
第一阶段,咆哮。面对家里经常是硝烟弥漫、战斗现场的情形,面对孩子们上网课不够专注的现状,我们软硬兼施,时有咆哮,但都没有用。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我最后找到的“药方”是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如果能把时间管理的一些法则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于是进入第二阶段,契约。这里既包括他们对学习和游戏时间的自我管理,也包括对家庭活动,譬如做家务以及在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挑战一件“难事”时要遵守的规则(第7章有详述)。我循循善诱,有时还会陪他们一起玩电子游戏,甚至让他们教我玩游戏,以此建立信任感和开放平等的家庭氛围。
第三阶段,亲密。我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项措施是“最强背景音”。我不经意间播放少年商学院旗下的通识课“少年知识星球”,将它当成构筑孩子知识体系的一个工具。这些课程内容涉及两次世界大战、太空旅行课与人物传记等。打动人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我加码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幽默教养法。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家庭教育方法。如果说这是个学名,那么它的俗称是“装疯卖傻”,即和孩子们一起用舞台剧的形式把一些故事表演出来。
这时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不断升华。想想上网课初期,你和他是在作战,现在,你们可能还在“作战”,但此“战”非彼“战”。这种沉浸式的教养方法不仅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很有益处,还会提升孩子的思辨力。
想想我们这一代人30年前上学的样子。那时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一本画册能让我们如饥似渴,一次赶集能让我们期盼许久。没有人告诉我们从小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如果有,那也是对于学习与考试的兴趣。我们就像“I”型少年,在升学的路上摸黑前行,一路走到底。
今天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苹果世代”,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天然就是或者应该成为“T”型少年。他们获取知识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远非我们当年所能比。他们好奇心爆棚,思维开阔,从不愿被“矮化”。
然而,今天的父母却一点也没有更轻松。一方面是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高昂;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担心孩子“全面发展”了,最后考试成绩不佳,“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疫情期间出现了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越是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越是有更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补习机构,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
这似乎是新时代“赢者的诅咒”。大量父母毕业于名校,可以说是今天的“赢者”,却也逃不开付出更高“投标价格”的怪圈。在心理机制的影响下,大家都在担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了,而自己的孩子掉队了。“学习机器”的代际传承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一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思想在作祟。
真正智慧型的父母,应该秉承的是“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的理念。拆解这句话有以下3层含义。
»一是“终点线”,即以终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当成目标。
»二是“赢”,赢谁?赢自己。赢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
»三是“让孩子”,即及时牵手、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
如果在2013年以前说“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一定会被人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连我自己也底气不足。但是过去8年,我做了一场“九死一生”的实验,现在可以负责任且放心地说出这句话。
这个实验,就是创办少年商学院。这是一场今天被许多人称作“先见之明”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是“无知者无畏”的实验。实验包括两个模块。一是调研模块。我想知道,那些不上补习班的孩子,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二是实践模块。我想知道,深耕国际化素质教育的少年商学院,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并打破“据说中国创业公司平均寿命只有2.9年”的宿命。
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世界课堂”,同样包括3个维度——时间、空间与人。
»时间维度是指历史上的经典名著与世界名校通识课。
»空间维度是指任何物理场景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探索学习。
»人的维度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科班出身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
而所谓“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则是本书前8章的8大关键词——做有根的“全球公民”、阅读力与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我作为一位创新教育工作者创办少年商学院7年来的整套体系(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的全景式分享;也是我作为一位父亲10多年来家庭教育心得的和盘托出。其对象是像你一样注重孩子综合素养与健全人格培养,以及追求终身学习力提升的父母或教育工作者。
我希望你看完这本书后,能够在以下4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些许收获。
»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全球正在进行的教育变革、创新案例及未来趋势。
»了解关于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8大核心能力与素养的详尽分析与实操方法。
»了解关于高效陪伴孩子、促进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亲历故事拆解与误区提醒。
»了解关于孩子平衡课内外时间、精力分配,以及培养积极心态与健全人格塑造的策略建议。
出版于1945年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写道,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Whole Man),而“完整的人”即我们说的“全人”,等于“好人(Good Man)+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有用之人(Useful Man)”。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如同一座冰山(见图0-1)。冰山上是比较显性的目标,是要帮助孩子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但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成绩和分数。
冰山下则是常被忽略的核心能力和底层品格。前者是培养孩子的“元能力”(即能力的能力),包括全球视野、领导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适应性、数理能力、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后者则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孩子内在的“品格”,而这也是拥有幸福美好人生的关键和基础。
总的来说,冰山最上面是能看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素养。
2019年,我们对少年商学院学员(以下简称“少商学员”)群体做了一个抽样调研,结果非常令人欣慰。
»学习兴趣:96.2%的少商学员称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兴趣,也激发了学习自驱力。
»升学留学:91.8%的少商学员后来都进入了理想的国际化高中或大学,并且表现优异。
图0-1 少年商学院“全人教育”冰山模型图
»国内外大赛:83.7%的报名参与科技、商业及辩论等赛事的少商学员顺利脱颖而出。
»最强大脑:80.9%报名《最强大脑》等创新类节目的少商学员,表现抢眼或快速晋级。
也就是说,非学科类的学习与探索之旅,反过来促进了学科成绩的提升,这也再一次印证了:软实力,才是硬核力。
实际上,如果说有所谓的“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也没有什么“终点线”,如果说有,也只是激励我们养成长期主义思维习惯的工具罢了。
全人教育,是打开今天中国父母焦虑症结的最好的钥匙,也是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定海神针。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是关于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子女和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实施全人教育,系统优化其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与品格塑造的一套行动指南。
过去,课堂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世界课堂”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