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是“美人”系列的第四本书了,不知不觉,从2016年开始写第一本《美人云鬓:国风盘发造型实例教程》到现在已经5年了。近几年,随着古风的盛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汉服活动,古风走秀进入大家的视野,人们在这一领域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古装剧造型越来越考究。从古装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鹤唳华亭》,男女演员的妆容越来越清淡,很少看到阿宝色和浓郁的假睫毛,女演员的眉毛也不再是清一色的一字大平眉,而是开始采用多种眉形。在一些文创类综艺节目(如《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中,都可以看到精致的古典妆容造型。

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中国妆”。直到有一天,我在逛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画屏:传统与未来”展览的时候,看到了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几块屏风碎片上的女子画像。我想所谓“中国妆”不就是仕女画中古人的妆容吗?

经常有人跟我说看不懂仕女画,觉得画中的每个人都长得差不多。可就是因为画中人有相似的地方,大家才能看清这部妆容变迁史。

于是我开始挑选仕女画,想复原仕女画中的“中国妆”。开始创作仕女画妆容时,我发现现代妆容中涉及的瘦脸、阴影或高光等技法,古人早就用到了,且在脸部装饰品上更是独具特色。随着一个个造型的制作完成,本书也自然而然完成了。

本书内容包括历史部分和实践部分,历史部分我邀请了马大勇老师参与写作。马老师的《红妆翠眉:中国女子的古典化妆、美容》是我最早接触的古代仕女画造型类图书。马老师多以文字形式介绍历史,旁征博引。我更擅长实践,因此我们的这次合作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要了解仕女妆容的构成,就需要了解整个化妆体系,甚至要从化妆品的制作开始研究。我很幸运地遇到了王一帆老师。一帆老师酷爱复原古方妆品,如胭脂和玉女桃花粉等。我向她学习了古方妆品的制作方法,成功研制出了妆品,对古人妆容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例如,仕女画中女子的眉毛多为细眉(除了一些唐代的造型),这可能和她们用来画眉的妆品有关。现代人画眉多用眉笔,而那个时期的人多用膏状品,这就需要用类似于小毛笔的工具来描绘,因此他们勾画出的眉毛都是有弧度且眉尾细长的。

同时,要感谢多位匠人朋友为本书提供了发饰制作教程,包含缠花、花丝镶嵌、辑珠和绒花等的制作,其制作方法简单、易上手。希望读者不仅从这本书中看到古风之美,还要了解中国妆容的发展历史,明来处,知去处。

特别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妆品复原指导: 王一帆(新浪微博 @王一帆古代妆品复原人)

历史研究写作: 马大勇(新浪微博 @广西马大勇)

首饰: 粉黛姑娘(新浪微博 @粉黛姑娘家的小酒奴),何航(新浪微博 @和绒坊),奈奈(新浪微博 @翠锦堂奈奈)

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绒鸟传承人 蔡志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药香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 张益丽

花钿样式图: 夏雪

古方妆品插画: 夏夏

案例摄影: 侯苏珂(新浪微博 @可可爱吃药)

封面摄影: 连舒乐(新浪微博 @塔米-LLe),姜姜(新浪微博 @野闻-姜姜),千景绘(新浪微博 @千景绘STUDIO)

插图摄影: 郑艺群 dsyX0pOd406wDvt7JJF+R0RNUBgAJ0VYbtPim00Hb7cWmpyTcSOu7oPYj7PZva3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