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R&D经费配置对创新绩效的时滞影响研究

研发活动完成后并不能立即生产出技术产品并产生效益,这中间存在着一个时间滞后,即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如何测算研发投入产生作用的滞后性是研究创新绩效的难点之一(谢强华,1998 [99] )。这与蔡虹等(2004)的观点类似,他们认为从研发投入到获得新技术知识,并将其用于生产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就是研究开发的时滞 [100]

此后,一些学者验证并测量了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时滞周期。姚佐文和陈信伟(2012)基于我国1987—2010年的FDI和R&D数据验证了我国技术创新存在滞后现象 [101] 。陈劲等(2013)在研究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时,选择滞后2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但未说明2年滞后期的由来 [102]

Guellec(2003)通过分析OECD的17个成员国的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在短期(1年内)和长期(4年外)会产生促进效果,但是在中期(3年左右)会产生挤出效果 [76] 。这与白云飞和潘忠志(2015)研究结果类似,他们应用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对我国2000—2011年R&D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证明R&D投入影响期为1~4年 [103] 。姜宁(2010)在研究中也加入了滞后期这一变量,结果显示,在无滞后期的情况下,政府投入对企业R&D投入无显著影响,加入1年的滞后期时,政府补贴对R&D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53] 。曾春媛等(2014)利用2002—2010年的数据考察了北京地区R&D活动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高校R&D知识溢出效应存在1年的滞后期 [104] 。方文中和罗守贵(2016)使用2008—2012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别测度了滞后一年、两年的R&D资本投入回归情况,发现滞后1年的资本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05] 。Pakes和Schankerman(1984)得到的机械和电子工业的研发投入的滞后期大约为2年 [106] ,这与Kuen-Hung Tsai和Jiann-Chyuan Wang(1985)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他们发现在台湾地区研发投资对专利产生显著影响的时间也是两年 [106] 。梁莱歆和张焕凤(2005)在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中也发现,研发投入的产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并提出企业研发投入见效一般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 [107] 。郭研和刘一博(2011)使用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测算出企业绩效滞后研发投入2年 [108] 。王晓珍(2012)创新性的引用物理学的谱分析法,以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其中的两个子产业为例,测算出了科技经费投入的时滞周期,结果显示短周期基本在2~3年,中周期一般在5~8年,长周期可达到10~12年 [30]

此外,一些学者又研究了研发投入对经济产出的滞后期。何玮(2003)把一个两年累积的研发支出变量作为研发投入指标,对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出在大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支出大致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对企业的产出存在影响 [109] 。Akira和Kazuyuki(1989)的研究得出各行业的研究开发滞后期为,电器机械、电子设备零部件、通信设备、金属制造器械都是2年,医药行业是5年,其他行业是3年 [110] 。Lev和Sougiannis(1996)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大量的来源于不同行业的高研发密度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每年研发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产生效益具有明显滞后性,各行业的效益持续期有明显的不同,从化工医药行业的9年到科研机构的5年不等 [53] 。徐东林和郭云南(2007)认为我国R&D投入对于经济的综合影响大致从其投入起8~15年表现最为显著 [111]

表2-1 滞后期测量结果汇总

综上所述,学者们普遍承认R&D经费投入产出存在滞后现象,但由于研究数据的口径不一,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们测算出的滞后期也存在差异,总结来看,R&D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滞后周期在1~2年,而对经济产出的滞后期则更长,一般达到3~15年不等。目前普遍使用的时滞测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VAR模型(白云飞和潘忠志,2015 [103] );一种是对多年的投入产出做回归分析,选取影响最为显著的年份作为时滞期(方文中和罗守贵,2016 [105] )。这些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和测算出了R&D经费的时滞期,但创新行为受外界环境系统的干扰较大,未考虑创新环境系统的时滞期测算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商榷。 VM9nza9jqguHDfcnlsxFJF8qYp13YT+TPV6l/P2G7z/35udRRiLRcw+wAxaTmw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