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北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以农业多功能拓展为主线,北京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上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一)“接二连三”模式

“接二连三”模式是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代表,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加工流通产业,使农户分享融合发展的成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融合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等方式入社或入股加工流通产业,更好地发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使农户更好地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改变了农民只作为农产品提供者、只分享生产环节利润的局面。该模式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系统,适合于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发挥了枢纽作用,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组织形式迅速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型组织形式。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有北京正大蛋业有限公司、北京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二)“倚二连三”模式

“倚二连三”模式是指依托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二产前延后展,向前连接一产,向后延伸三产,使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展融合发展态势。主要模式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前延伸发展自身的标准化原料基地,并借助基地发展以观光、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同时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

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融合中,不仅拥有一定的资本条件,还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加工原料生产,一头连着产品市场销售,在产业融合中处在前延后展的便利位置,同时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自建原料基地和市场网络,成为农业产业融合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时间较长,对农业既有深厚的感情,也具有专业的人才技术积累,支持农业发展更容易做到得心应手。农产品加工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个重要产业。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508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35家,食品制造业122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企业36家。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认证体系的龙头企业有142家,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有73家,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数量有501个。北京市农产品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2个,北京市著名商标115个。华都肉鸡、鹏程肉食、三元牛奶、汇源果汁、牵手果汁、燕京啤酒、牛栏山二锅头、正大蛋业等品牌知名度不断上升。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有张裕爱斐堡酒庄、中粮集团等。

(三)“跨二连三”模式

“跨二连三”模式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将农业功能向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多功能拓展,由一产直接连接三产,发展观光休闲和民俗旅游,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农业或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的提升,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拉动国内消费升级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围绕农业多功能拓展这一主线,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了大力探索,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发生了重大的功能性和历史性变化,有力支撑和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沟域经济、会展农业、创意农业为代表,北京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拓展到农田艺术景观、中小学校农业科普与农事体验、阳台农业、屋顶农业等其他新业态。典型案例有北京沟域经济发展、蓝调庄园、鹅和鸭农庄等。沟域经济发展是北京市探索山区生态与经济并行发展,推动一产向三产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2011年以来,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沟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按照“出形象、有进展、见成效”的建设要求,市级层面开始启动重点沟域建设,已经涌现出了延庆四季花海、怀柔天河川、平谷十八弯、密云司马台·雾灵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房山上方花海、门头沟田庄沟域、昌平延寿沟域、延庆冰川绿谷、怀柔满韵汤河、密云酒乡之路和平谷九里山沟域等一批沟域经济典型案例。

(四)“由三接一”模式

“由三接一”模式即以三产带动一产。以流通、餐饮等为主体的非农服务性行业的企业,以其农产品需求为主,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原材料基地,推进供应链前移,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有北京呷哺呷哺连锁快餐有限公司等。

(五)以产权为核心的资源资产要素融合

以产权为核心的资源资产要素融合即围绕农村的宅基地、林权等,把农户分散的产权、资源和经营活动整合起来,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实现有限资产和资源在农村领域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就要打破农村资源资产传统运营方式,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引入外部资金和理念,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农户手中的资源资产要素类型主要包括:①闲置房屋。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京郊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的闲置农宅日益增多,呈现出生态环境良好、村风村貌特色浓厚、存量大、闲置率高的特点。2015年怀柔经管站的调查数据显示,怀柔区闲置农宅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平均闲置率达到14%。在乡村升值、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盘活闲置农宅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突破口之一。2013年,北京市启动“新三起来”(土地流转起来、资源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行动,将农村闲置农宅有组织地盘活利用作为实现农民资产经营起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始进行试点探索,京郊先后涌现出了怀柔田仙峪村国奥乡居休闲养老社区、密云干峪沟村山里寒舍乡村酒店、房山佛子乡“第三空间”精品民宿等一批高端休闲度假的典型案例。②林权。北京集体林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1.8%,资源比重大,是全市森林生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多数集体林被界定为生态林,且主要分布在山区,呈现出“生态林占主体”的特征。随着北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些村庄开始探索林权入股做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集体山场等自然资源,通过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本的结合,将资源性资产确权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上,然后再吸收成员出资入股和社会资本参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如密云花园村,将全村现有林山场以资源股的形式量化给本村村民,同时吸收180户成员现金入股36万元,共同组建股份合作社。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怀柔区琉璃庙镇二台子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整合全村资源,将全村的35亩村集体建设用地股权量化,并流转到京云谷水寨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进行旅游经营。④其他资产,如设施大棚等。在京郊也出现了一些将农村的设施大棚入股发展三产融合项目的探索实践。 bEjDebGwPLV+gk2ArH9ZtsgM9yiybH0zYUgcR2N9gUKNe5wVFPBFYk95gtLvik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