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农业实现了双重转变:一是由纯粹或者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向农产品生产、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二是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功能转向农耕文化传承、农业生态保护、乡村旅游体验等多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这两大转变,从产业形态看,表现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产业设施、经营理念、相关业务的融合发展,催生出休闲农业、会展农业、现代种业、生物农业等一批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农业以这些新型产业业态为载体,多功能性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价值链得到进一步提升。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的大量引入,拓宽了农业的就业空间和增效空间,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后,中央和相关部门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发〔2018〕18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通知》(农加发〔2018〕5号)等文件。上述文件构建了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融合,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农业内部、农业与二三产业形成联动和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激发产业活力,带动农民就业和致富。农业产业融合的根基和依托是农业,路径和手段是现代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聚、农业多功能的挖掘与开发、产业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农业产业融合能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农业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延伸不同,农业产业融合打破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边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交融,实现了“1+1+1>3”的产业协同效应。因此,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融合的内涵更为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事实上,近年来农业产业融合蓬勃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的良好态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共十四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农业产业融合的内涵、农业产业融合的类型以及农业产业融合的动因与形成机制。第四章以北京为例,梳理了北京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与探索路径。第五章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第六章和第七章构建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并对北京农业产业融合进程进行了评价。第八章至第十章围绕农业产业融合的核心问题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分析了不同融合路径中的利益联结机制的主要类型及利益分配。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重点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参考。

作 者
2020年1月于北京 BpqP+bUvUhUVHO2YgL5ornvhhhFZ8QGeEWFFlykK99nojc+NJtiHf4zmZwHC3j8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