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大。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阶段,日韩两国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各方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日本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作、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中国为日本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市场。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汽车、超高清视频、新型显示等领域科技交流不断走向深入。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已是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符合两国发展战略诉求。在汽车领域,2017年11月,广汽集团与日本电装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2018年9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日本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器协会(CHAdeMO)签署合作备忘录;2019年1月,中国科通芯城旗下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协议;中日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强。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目前,中国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与松下、索尼、富士胶片等日方企业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或采购意向,加强两国在超高清视频技术标准制定、内容版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了多层次、常态化、长效化交流合作机制。在新型显示领域,中日两国已达成共识,加强技术及应用合作,进一步推进印刷显示、有机发光显示(OLED)等高端技术合作,结合两国产学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工艺成熟度,开辟更多应用场景。
三国在生物技术、医疗、电子商务、软件、文化等方面各具优势,中日韩可加强在这些领域的科研合作。比如中韩在高技术合作领域,合作项目包括西安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苏州三星8.5代液晶平板显示项目、广州乐金公司第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无锡SK海力士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项目;汽车领域合作项目包括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四、第五工厂项目。
加强中日韩科研合作。科研合作是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日韩分别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韩国实施创造型经济政策,因此,科学研究是三国进行合作和开展联合行动的最有潜力的领域。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数字经济,被视为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文明,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移动通信5G标准的公布实施,数字经济将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超过27万亿元,到2020年占GDP比重将达到35%,中国把数字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跨国企业都到中国来投资与合作,在市场准入、数据流动等方面提供便利。中国在网络购物和电子支付共享经济等新的业态积累了优势,日韩在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经验丰富,三方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合作,将大有作为。
中日韩金融合作很重要。中日韩首脑会议机制就是源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它是为了预防汇率危机所做出的预防措施,“清迈倡议”就是其中一环。中日韩应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第一,将“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尽快改造为亚洲货币基金;第二,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第三,进一步完善东亚金融安全网建设,强化AMRO(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与各国央行间的合作机制等。
中国在跨境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中日韩可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中日韩服务业合作发展潜力较大。三方今后可在绿色经济、老年产业、中小企业、现代农业、技术贸易、旅游、留学等领域大力开展合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合作,大力发展金融、软件、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三国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中日韩三大能源需求国影响严重。中日韩三国是亚洲主要能源消费国,能源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在能源问题上三国利益一致。因此,中日韩三国应加强能源合作,抱团取暖。比如,在能源合作方面,2017年12月文在寅总统访华期间,国家能源局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了关于能源合作领域的谅解备忘录,合作项目包括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扩建韩国栗村二期94.5万千瓦燃气联合循环发电项目等。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城市建设也更加强化了低碳绿色和环保的指标。日韩在这些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例如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开发利用上具有优势,两国企业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挖掘在加强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
加强中日韩重大战略对接。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通信、汽车、化工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能合作不断加强。中日韩三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大有可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同韩国“新南方”和“新北方”政策的战略对接,积极探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四方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了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日韩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工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中日韩在第四方市场开展产能合作将大有可为,三方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开拓第四方市场,发挥亚太价值链的优势,更好地延伸现有的产业链,实现“1+1+1>3”的效果,最终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充分利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日韩部长级会议及多种交流和对话机制,以及“10+1”“10+3”、东亚峰会等地区其他机制,同时把中日韩FTA谈判作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路径,开展协商合作。
积极推动中日韩FTA谈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日韩内部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中日韩FTA合作前景广阔,并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中韩自贸协定自2015年底生效以来,实施情况总体顺利,目前已进行四次降税,落实情况令人满意。2018年3月,中国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首尔举行了双边自贸协定第二阶段首轮谈判,实现了预期目标。这是中国首次使用负面清单方式开展的自贸协定谈判,体现了中方对中韩经贸关系的高度重视。希望双方彼此照顾对方利益,尽快达成互利共赢的协定,为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了文在寅总统,就双方加强合作达成共识。此次峰会达成了系列成果,包括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引领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提出建立“中日韩+X”合作机制,联合拓展第四方市场,并使合作方受益,提高三国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