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日韩经贸合作形势与境遇

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对中日韩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中日韩加强合作、促进三国发展带来很大机会,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整体趋缓

1.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2018年以来,全球复苏下滑的态势进一步得到确认。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继续萎缩。2019年初以来,主要经济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对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下调。IMF连续三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在2019年4月最新预测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5%下调至3.3%,并预计70%的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其中,将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0.2个百分点至2.3%,将欧元区增长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1.3%,将日本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1.0%,将中国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3%(实际情况更糟糕些)。

2.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总体稳健,但出现了放缓迹象。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3.4%、2.2%,全年增长2.9%;2019年第一季度,受净出口改善、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美国GDP增速为3.1%,超出市场预期,但仍低于2018年第二季度的4.2%高点。欧元区经济增长保持平稳,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0.5%、1.0%,全年增长1.9%,201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6%,但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日本经济表现温和,(日本经济波动性增大,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201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2.4%,创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大跌幅,第四季度增速为1.9%,全年增长0.8%)第一季度日本经济环比折年率增长2.1%,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主要原因是进口降幅超过出口降幅导致净出口额增加。但由于外需减弱、内需疲软、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以及2019年10月上调消费税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日本经济可能面临减速风险。新兴市场国家大部分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巴西经济持续下滑,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1.3%、1.1%,全年增长1.1%,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0.5%。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2.2%、2.7%,全年增长2.3%,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0.6%,是近两年最低水平,主要是受增值税率上调影响(2019年1月起,俄罗斯增值税率从18%上调至20%)。印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7.0%、6.6%,全年增长7.1%,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5.8%。南非经济2018年下半年略有起色,2018年第三、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1.3%、1.1%,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仅为0.04%,失业率仍居高不下。2019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4%,与上年第四季度相比持平,但比上年同期的6.8%有所下降。

图1-5 美欧日经济增速

资料来源:Wind.

3.全球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宽松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放缓。2018年底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美联储自2018年12月以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2.25%~2.50%。欧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便利利率、存款便利利率三大基准利率在0、0.25%、-0.40%不变。日本银行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维持部分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0左右,维持资产购买计划不变。英格兰银行维持基准利率0.75%不变,维持43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和100亿英镑的投资级非金融公司债购买计划不变。加拿大银行宣布维持隔夜利率目标在1.75%不变。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少数经济体下调基准利率。印度央行2019年以来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至5.75%,以促进投资增长。2019年6月,俄罗斯银行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7.5%。韩国央行、巴西央行、南非央行维持核心利率不变。

(二)中美经贸摩擦升级

在全球经济增长大致稳定的格局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贸易摩擦正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大隐患。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给全球贸易带来冲击。2018年,美国针对钢材和铝制品根据“232调查”结果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征税,并对华宣布了“301调查”结果的制裁措施,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尽管日韩是美国盟友,日本并未取得美国对其钢铁和铝制品的关税豁免,韩国虽然获得了美国25%的钢铁税豁免,但韩国钢铁线材商品却被美征收了41.1%的高额反倾销税。可以预见,这类决策将会把全球贸易引向错误和危险的方向,甚至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战,将给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带来严峻的挑战。

中美经贸摩擦源自美方单边做法。2018年3月对华启动“301调查”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从贸易领域延伸到科技领域。美国霸凌主义破坏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大格局、全球科学技术交流合作及产业技术进步,也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合作机制。中美贸易摩擦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长期性,实质是美企图限制中国发展,是两个国家实力的较量。对美方挑起的贸易摩擦及科技遏制,中方在中美贸易磋商中提出的三项核心关切完全正当合理,中方一贯主张贸易磋商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并抱有足够诚意,美方却出尔反尔,执意继续加征关税,致使贸易摩擦再次升级。所谓“美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吃了大亏”“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中国违背贸易磋商承诺”等不实论调完全站不住脚。中方从来不拿原则做交换,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零和游戏都是过时的产物,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平等协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美经贸摩擦增加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但不会造成经济“硬着陆”。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中美贸易战只能让中国经济暂时承压,长远看中国经济有条件有韧性保持平稳健康增长。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4亿多人口,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内需潜力足以抵消外需减少压力。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国内投资水平,也将带动整体经济恢复。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政府及企业将继续扩大开放,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为世界各国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空间、提供更多机遇、带来更多“中国红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是敞开的,中国欢迎外国公司以投资或贸易等多种方式在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拓展业务,共享发展红利。

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健康平稳增长。201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引导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贸易转向出口和进口并重,2019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领中国经济由吸引外商投资为主转向双向投资并重。这些转变不仅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商机,还会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培育强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内需增长潜力巨大。这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稳定器,也是驱动技术进步的内生动力。当前,为释放10多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在发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有效投资。在消费方面,消费升级潜力较大。近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60%~70%的水平,更好地发挥了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促进消费,中国实施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和提升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扩大重点领域消费,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投资方面,投资增效领域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措施,在促进产业升级、补齐发展短板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增加了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完善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等。强大内需市场的形成将增强对内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为其提供持续发展的市场机会和创新创业的试验场所。二是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不会因外部挑战增加而停滞不前。中国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G20大阪峰会后中美重启经贸磋商。2019年6月29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下一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定向把舵,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中美重启磋商就意味着中美经贸问题将重回正常轨道,释放了积极信号,顺应两国民意,符合全球期待,有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更稳定的中美关系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双方经贸团队应把握来之不易的重启磋商机会,用实际行动落实两国元首此次会晤精神,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讨论具体问题,尽早达成彼此间均可接受的协议。无论中美重启磋商后结果如何,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三)东亚经济合作即将进入快车道

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成,以及中日韩合作的恢复和发展,为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是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有利时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正在积极推进,全面进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CPTPP)2018年底正式生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长期内将为东亚区域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半岛局势出现缓和,朝核问题重新回到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的轨道,中韩关系暂时走出了“萨德”问题的阴霾,使得东亚经济合作迎来新的契机。南海局势进一步趋向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已就COC(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致,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中国扩大开放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1.扩大开放带来的机遇

中国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中日韩经贸合作提供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红利的机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逐步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自贸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理念是指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是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真正转向高质量发展,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同时做好八项重点任务。十九大进一步阐述了总要求,要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个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的落实将会引领中国经济朝着预期目标发展,同时世界也将共同分享中国更多的改革红利、发展红利和开放红利。

中国积极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2017年以来,中国密集出台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放宽一些行业外资股比限制、降低关税促进进口、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高水平投资贸易协定谈判、加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深入推进关税减让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原TPP条款高标准要求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措施包括:大幅度放宽汽车、银证保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18年版负面清单缩减至48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等22个领域的开放;凸显市场化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主动扩大进口,大幅度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加快推进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主动加强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增强公平性和透明度,如同欧盟、美国已在开展高水平的投资协定(BIT)谈判等。在全方位开放领域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制度型开放。2019年以来,中国致力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规则和信用是国际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中国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就是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强调“规则”开放就是要顺应国际规则的变化趋势,推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合规性审查升级,在关税减让、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标准、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2019年,中国制定出台了《政府投资条例》,旨在清晰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投资边界,引导政府投资迈向法治轨道。强调“制度型”开放意味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强化竞争中性、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实现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融入。近年来,中国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双边多边自贸协定谈判,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不断开大中国市场大门。中国做出这些努力旨在通过不断的压力测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高水平开放。二是《外商投资法》。2019年初,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外商投资法》,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发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外商投资法》对不得使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作出明确规定,也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等实施细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了《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出台的时间表,确保2020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时实施。按照总体部署,2019年6月底之前,中国已进一步缩减了负面清单条目,扩大了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对外开放。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开展第三方合作提供了共同的发展空间,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在政策沟通上,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中国企业沿线国家的投资持续增长,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重要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白工业园等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中国—老挝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园区也在加快建设。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3.7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27.4%。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70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5630.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3.9%。中国企业对沿线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沿线63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总额的52%。沿线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2.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的热点不断转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21世纪初是住房和汽车的消费——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了高品质个性化、注重生活享受的消费时代。中国将拥有4亿~6亿人的中等收入的人口规模,为中外企业提供了更加成熟的超级大市场,特别是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正在快速增长。中日韩三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有相似之处,消费倾向也有共同之处,而三国之间的产业发展层次不同,加上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供需的互补对接将会越来越方便,三方合作可以共享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五)中日韩区域内贸易合作空间巨大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体仍保持了较高增速,亚洲经济前景成为世界关注焦点,这为亚洲三大经济体中日韩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区域内贸易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较大合作空间。世界各区域之间贸易密切,总贸易额的50%以上发生在区域内部。2018年,亚洲区域内贸易份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为57.8%,相比2010—2015年的平均比重55.9%和2016年的57.3%进一步提升,创历史新高。这说明若提升区域内贸易,中日韩将有很大空间。

三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共同利益,有利于实现战略对接,进一步推动中日韩区域内贸易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日韩分别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这为三国加强交流对接,探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等创造了条件。 FXPaUZpOnC9FqCSfAKml+16kai0XnywuG+HkIe4o+mTATjoLs/G4AsfPXNaXK+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