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日韩经贸合作现状与特点

(一)中日、中韩经贸合作情况

1.中日经贸回暖势头持续

中日政经关系呈现明显改善。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日关系正面互动增多。2017年7月和11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在G20汉堡峰会和越南岘港APEC会议上与安倍晋三首相会见,这为增进高层相互理解不断积累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向好发展打下了基础。2018年5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安倍首相首次通电话,李克强总理赴日本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会见安倍首相,强调要推动中日关系稳中有进,得到新的更大发展。同年10月,安倍晋三首相访华。在两国高层互访的带动下,中日两国省部级官员交流频繁,恢复经济、财金、农业、文化等多领域高层级对话,双方还就共建“一带一路”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

中日是重要近邻。中方一贯重视两国关系,主张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以及四点原则共识,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保持着改善势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是第三个政治文件发表20周年,是第四个政治文件签署并发表10周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李克强总理就此同安倍晋三首相互致贺电庆祝缔约40周年,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继续秉持缔约精神,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2019年6月底,G20大阪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实现会晤,并达成十点共识。此后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202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可以预期今后5年中日关系仍将保持持续改善、稳定向好的势头,两国关系处于重要历史节点,面临改善发展机遇。

中日经贸回暖势头持续。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经贸合作对亚洲各国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贸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近年来,受政治安全因素影响,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复杂的焦虑期,政治互信程度走低,经贸关系因此受挫。中日贸易连续5年下降(2012—2016年),日本在华投资改变连续4年下降(2013—2016年)。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经贸关系出现回暖势头,从过去五年的贸易萎缩转向贸易增长。2018年以来,随着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经贸关系回暖趋势得以持续。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日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276.6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中国对日出口和自日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7.2%和8.9%;中日贸易逆差334.9亿美元。2018年,中国是日本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

图1-1 中日贸易总额与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图1-2 中日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Wind.

2.中韩经贸合作持续增长态势

中韩两国是互为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2017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2018年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韩两国在巩固以往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司法等各个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韩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7年10月,中韩双方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一致。2017年12月,文在寅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总统先生会谈,就中韩关系改善发展达成重要共识。2018年以来,中韩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夯实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努力推动中韩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贸易额增长50余倍。中韩两国1992年正式建交,建交初期,两国经贸合作很少,1992年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到2017年两国贸易额已达2803亿美元,20余年里双边贸易额增长50余倍。中国从中韩建交时为韩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到2004年已上升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目的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2008年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体现了两国经贸合作战略的重要性。然而,中韩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中国对韩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且贸易差额逐年增大。2013年中韩贸易逆差达到高点919亿美元,此后贸易顺差有所收窄,2017年贸易逆差降至748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大量进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与资源密集型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产品。2014年中韩贸易达到顶峰,此后中韩贸易规模有所下降,2015年和2016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分别下降5.1%和8.4%。中韩贸易规模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的商品价格下降、中韩两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短期需求变化以及相关国家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2017年以来,中韩贸易出现新变化,中韩贸易额恢复增长。2017年中韩贸易额同比增长10.9%,中国对韩出口和自韩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9.6%和11.7%。2018年,中韩双边贸额为3134.2美元,同比增长11.8%;中国对韩出口和自韩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5.9%和15.3%;中韩贸易逆差958.5亿美元。2018年,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四大出口最终目的国和第一大进口原产国。

图1-3 中韩贸易总额与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图1-4 中韩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二)中日韩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

1.中日韩产业分工格局由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

改革开放初期,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紧密。由于中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都较低,中国在传统的“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的雁行模式中处于“雁尾”位置,韩国和日本则处于“雁身”和“领头雁”的位置。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趋同明显,三方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

2.中日韩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

研究表明,根据中日韩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1] 来看,中日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CJ )在1.21~1.55之间,2006—2015年TCI指数平均为1.35,说明中日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日中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JC )在1.19~2.01之间,十年平均TCI指数为1.5,说明日本以中国为出口国市场需求更为强烈。中日贸易的产业分工,在资源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以垂直分工合作为主,在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中以水平分工为主。中日在STIC 6、7、8大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互补性较强。日中在STIC2、7(不包括燃料的非食用原料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大类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韩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CK )在1左右,十年平均TCI为1.01,说明中韩贸易具有较强互补性。韩中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KC )在1.08~1.86之间,十年平均TCI指数为1.27,说明韩中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韩贸易的产业分工以垂直分工为基础。中韩在STIC6、7、8大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韩中贸易在STIC 2、5、7(不包括燃料的非食用原料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以及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大类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日韩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JK )十年平均为0.87,说明日韩贸易具有较弱的互补性,但日韩在STIC 7大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韩日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KJ )十年平均为0.83,说明韩日贸易互补性较弱,但韩日贸易在STIC 3、7(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产品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大类上互补性较强。

表1-1 中日韩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商贸统计数据库http://comtrade.un.org/data/.

陈志恒,甘睿淼.中日韩贸易互补性与构建“三国自贸区”[J].浙江学刊,2017(1).

3.中日韩贸易互补性逐步削弱

当前,中国与韩日的贸易互补性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国纺织品、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日本和韩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比较优势明显。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劳动成本的提升,中国面临来自越南、泰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低成本竞争,以及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等竞争,中国与日韩的贸易互补性呈逐步被削弱的趋势。

4.中日韩贸易结构调整趋于平衡

中国贸易结构调整带动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推动中韩贸易结构调整趋于平衡。中国机电产品、汽车、船舶、手机出口增长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同时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高新产品进口较快增长。从中日韩经贸合作情况来看,中日、中韩双边贸易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均有所下降,但同时中国对日韩的贸易顺差也出现明显下降,这说明,中国对日韩的贸易结构调整逐渐趋于平衡。 ons5jt9MHJ8BqrYQTU91Jo8O51t3BqodxvEY8XlBivYDM38ZU4VIQd8OFSFwhM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